2019 化工原理(下)(北京化工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1周测验A
-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1周测验B
-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2周测验A
-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2周测验B
- 【作业】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传质理论与设备作业
-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3周测验A
-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3周测验B
- 第6章 吸收 第4周测验A
- 第6章 吸收 第4周测验B
-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传质理论与设备单元测验
- 第6章 吸收 第6周测验A
- 第6章 吸收 第6周测验B
- 【作业】第6章 吸收 吸收作业
- 第6章 吸收 第7周测验A
- 第6章 吸收 第7周测验B
- 第7章 蒸馏 第8周测验A
- 第7章 蒸馏 第8周测验B
- 第6章 吸收 吸收单元测验
- 第7章 蒸馏 第9周测验A
- 第7章 蒸馏 第9周测验B
- 第7章 蒸馏 第10周测验A
- 第7章 蒸馏 第10周测验B
- 【作业】第7章 蒸馏 蒸馏作业
- 第7章 蒸馏 第11周测验A
- 第7章 蒸馏 第11周测验B
- 第8章 萃取 第12周测验A
- 第8章 萃取 第12周测验B
- 第7章 蒸馏 蒸馏单元测验
- 【作业】第8章 萃取 萃取作业
- 第8章 萃取 第13周测验A
- 第8章 萃取 第13周测验B
- 第9章 干燥 第14周测验A
- 第9章 干燥 第14周测验B
- 第8章 萃取 萃取单元测验
- 【作业】第9章 干燥 干燥作业
- 第9章 干燥 第15周测验A
- 第9章 干燥 第15周测验B
- 第9章 干燥 干燥单元测验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19-09-01到2020-01-1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1周测验A
1、 问题:平衡分离混合物的依据是( )
选项:
A:各组分某种物化性质的不同
B:体系中两相之间存在总势能差
C:体系中两相之间存在温差
D:各组分迁移方向和速度不向
答案: 【各组分某种物化性质的不同】
2、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传质推动力的表示方法( )
选项:
A:某组分在两相主体中浓度的差
B:某组分在液相中不同位置的浓度差
C:某组分在气相中不同位置的分压差
D:体系实际状态与平衡状态的差异
答案: 【某组分在两相主体中浓度的差】
3、 问题:通过传质实现混合物分离,混合物主要是指( )
选项:
A:均相混合物;
B:非均相混合物;
C: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均相混合物;】
4、 问题:实现物质扩散的两种方式是( )
选项:
A: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
B:物质扩散和分子扩散
C:对流传质和分子扩散
D:湍流扩散和对流传质
答案: 【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
5、 问题:某组分分子扩散的阻力是谁造成的?( )
选项:
A:根本不存在分子扩散阻力
B:与之共同存在的异种分子
C:器壁
D:相界面
答案: 【与之共同存在的异种分子】
6、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Fick定律的正确表述( )
选项:
A: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B: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C: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D: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答案: 【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7、 问题:分子扩散通量的单位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
8、 问题:分子扩散系数的国际单位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
9、 问题:搅拌能强化流体中的传质,根本原因是( )
选项:
A:发生了分子扩散
B:发生了对流传质
C:发生了涡流扩散
D:发生了相际传质
答案: 【发生了涡流扩散】
10、 问题: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的二元混合物中,A组分在某处的分子扩散通量( )
选项:
A:与混合物中该组分的平均浓度梯度成正比;
B:与该处与相界面处的浓度差成正比;
C:与B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D:与该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答案: 【与该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11、 问题:如下关于某组分在液相中分子扩散系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液体黏度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B: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
C:液体内压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D:该组分分子体积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答案: 【液体内压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12、 问题:如下关于流体中的分子扩散和热传导相似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两者都是由分子热运动而引起的传递现象
B:一般来说,气相中分子扩散系数和热导率都大于它们在液相中之值
C:在对流传质过程,分子扩散依然存在;在对流传热过程中,热传导也依然存在;
D:过程通量均与作为推动力的梯度成正比。
答案: 【一般来说,气相中分子扩散系数和热导率都大于它们在液相中之值】
13、 问题:如下哪一组中的三个物理量具有相似性()
选项:
A:湍流黏度、对流传热系数、涡流扩散系数;
B:分子扩散系数、对流传热系数、湍流黏度;
C:涡流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D:分子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答案: 【分子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14、 问题:由A+B构成的气体混合物,当总浓度增加时,A在B中的扩散系数()
选项: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好说
答案: 【减小;】
15、 问题:如下关于流体中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两者都与温度无关,也都不受流动状况的影响;
B: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也都受流动状况的影响
C: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涡流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D: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分子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答案: 【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涡流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16、 问题:如下哪个单元操作中的传质过程最接近于等摩尔反向扩散( )
选项:
A:吸收
B:蒸馏
C:蒸发
D:萃取
答案: 【蒸馏】
17、 问题:在建立等摩尔反向扩散传质通量表达式的过程中,没有用到如下哪一项?( )
选项:
A:必须是气相
B:分子扩散系数处处相等
C:Fick定律
D:过程达到定态
答案: 【必须是气相】
18、 问题:在建立等摩尔反向扩散传质通量表达式的过程中,要取两个截面进行定积分,这个截面( )
选项:
A:必须在汽相中
B:必须在液相中
C:必须在同一相中
D:可以分别位于两相
答案: 【必须在同一相中】
19、 问题:考虑静止流体中发生的二元(A+B)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已知A组分从液相挥发进入汽相,则其在汽相中的浓度梯度( )
选项:
A:越靠近相界面处越大
B:越靠近相界面处越小
C:处处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处处相等】
20、 问题:相比较而言,如下哪一项最准确地概括出了发生单向扩散的体系的特点( )
选项:
A:流体静止,不存在涡流扩散
B:某一相中只有两个组分
C:两相达到相平衡
D:只有一个组分能穿过相界面
答案: 【只有一个组分能穿过相界面】
21、 问题:如下哪个单元操作中的传质过程最接近于单向扩散( )
选项:
A:吸收
B:蒸馏
C:蒸发
D:萃取
答案: 【吸收】
22、 问题:单向扩散之“单向”的含义是( )
选项:
A:只在某一个方向上发生传质,在相反的方向上不存在传质
B:只在某一相中发生传质,在另一相中不发生传质
C:只在某一个方向上发生分子扩散,在相反的方向上不存在分子扩散
D:只在某一相中发生分子扩散,在另一相中不发生分子扩散
答案: 【只在某一个方向上发生传质,在相反的方向上不存在传质】
23、 问题:如下4项对单向扩散中“总体流动”的理解,相对来说,哪一项最准确( )
选项:
A:某一相流体流动起来了
B:两相流体都流动起来了
C:两组分共同参与的行为
D:那三个理解都不靠谱
答案: 【两组分共同参与的行为】
24、 问题:在某个发生单向扩散的体系中,A组分能穿过相界面,而B组分不能。则在A与B共存的那一相中( )
选项:
A:A的传质通量等于0,B的传质通量等于0
B:A的传质通量等于0,B的传质通量大于0
C:A的传质通量大于0,B的传质通量大于0
D:A的传质通量大于0,B的传质通量等于0
答案: 【A的传质通量大于0,B的传质通量等于0】
25、 问题:在视频中所描述的那个A+B~A+S体系的单向扩散过程中,总体流动( )
选项:
A:只存在于气相中
B:同时存在于两相中,且两相中总体流动的方向相同
C:同时存在两相中,但两相中总体流动的方向相反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同时存在于两相中,且两相中总体流动的方向相同】
26、 问题:在某个发生单向扩散的体系中,不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分子扩散的方向( )
选项:
A:不存在
B:与总体流动的相同
C:与总体流动的相反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与总体流动的相反】
27、 问题:从形式上看,等摩尔反向扩散的传质通量N等,与单向扩散传质通量N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选项:
A:N等=N单/漂流因子
B:N等=N单´漂流因子
C:N等=N单+漂流因子
D:N等=N单-漂流因子
答案: 【N等=N单/漂流因子】
28、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对漂流因子的正确理解( )
选项:
A:能穿过与不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浓度之比
B:总浓度与不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的平均浓度之比
C:总浓度与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的平均浓度之比
D:不能穿过与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浓度之比
答案: 【总浓度与不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的平均浓度之比】
29、 问题:在定态单向扩散中,对于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来说,其浓度梯度在总体流动方向上如何变化( )
选项: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保持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来越大】
30、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2),有积水的马路逐渐变干,在这个过程中,总体流动的方向( )
选项:
A:不存在
B:向上
C:向下
D:在液相中向上,在气相中向下
答案: 【向上】
31、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有积水的马路逐渐变干的作业题(习题5-2),这道题需要你关注的是水蒸汽在静止气膜中的传质,这个传质是( )
选项:
A:对流传质
B:等摩尔反向扩散
C:单向扩散
D:涡流扩散
答案: 【单向扩散】
32、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需要关注的是苯蒸汽由试管内苯的液面向管口传质的过程。这个传质过程是( )
选项:
A:对流传质
B:等摩尔反向扩散
C:单向扩散
D:涡流扩散
答案: 【单向扩散】
33、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需要关注的是苯蒸汽由试管内苯的液面向管口传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传质速率( )
选项: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保持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来越低】
34、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计算时要用到苯的摩尔浓度,如何得到它?( )
选项:
A:苯蒸汽的密度乘以苯的摩尔质量
B:苯蒸汽的密度除以苯的摩尔质量
C:液体苯的密度乘以苯的摩尔质量
D:液体苯的密度除以苯的摩尔质量
答案: 【液体苯的密度除以苯的摩尔质量】
35、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需要先列一个方程,再积分,再求解。这个方程的含义是( )
选项:
A:微元时段内,气相中苯的传质量等于液体苯的挥发量
B:微元时段内,液相中苯的传质量等于液体苯的挥发量
C:气相中苯的平均传质速率等于液体苯的平均挥发速率
D:液体中苯的平均传质速率等于液体苯的平均挥发速率
答案: 【微元时段内,气相中苯的传质量等于液体苯的挥发量】
36、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1)是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的。认定该题中描述的过程是等摩尔反向扩散的理由是( )
选项:
A:氢气与甲烷的摩尔相变焓相等
B:两个容器的总压相等
C:两个容器中氢的浓度差等于甲烷的浓度差
D:两个容器中气体组成保持不变
答案: 【两个容器中氢的浓度差等于甲烷的浓度差】
37、 问题:如下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达到定态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对某组分而言,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传质通量与分子扩散通量相等
B: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净物质量不等于零;
C:相内组分在扩散方向上的浓度梯度处处相等;
D:相内组分浓度在扩散方向上按线性规律分布。
答案: 【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净物质量不等于零;】
38、 问题:在二元物系(A+B)发生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的气、液相中,组分A和组分B()
选项:
A:仅在通过相界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B:仅在通过相界面或气相中某一截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C:仅在通过相界面或液相中某一截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D:通过相界面或两相中任意一个截面时都是等尔反向的。
答案: 【通过相界面或两相中任意一个截面时都是等尔反向的。】
39、 问题:如下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之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单向扩散时有总体流动,而等摩尔反向扩散时没有
B:组分在相内的浓度分布规律,单向扩散和等摩尔反向扩散时不同
C:单向扩散只在气相中发生,而等摩尔反向扩散在气、液两相中都发生
D:相内浓度差相同时,单向扩散传质速率高于等摩尔反向扩散
答案: 【单向扩散只在气相中发生,而等摩尔反向扩散在气、液两相中都发生】
40、 问题:在可视为理想气体的二元气相混合物中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含量减少而其它条件不变,则另一组分的传质速率()
选项: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增加】
41、 问题:两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的含量增加,则漂流因子的值()
选项: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减少】
42、 问题:如下哪种相内传质的速率NA一定等于分子扩散通量JA()
选项:
A:等摩尔反向扩散
B:单向扩散
C:对流传质
D:涡流扩散
答案: 【等摩尔反向扩散】
43、 问题:如下关于单向扩散中漂流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数值小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数值小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D: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 【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44、 问题:某体系气相为A+B二元混合物,当其中发生A组分的定态单向扩散时,对该相中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一截面而言,()
选项:
A:A组分分子扩散通量大于B,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B:A组分分子扩散通量大于B,但A组分传质通量小于B;
C: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D: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两组分传质通量也相等。
答案: 【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45、 问题:单向扩散不可能发生于如下哪一过程中( )
选项:
A:雨后路面逐渐变干;
B:解吸;
C:蒸馏;
D:容器中溶剂向空气中挥发。
答案: 【蒸馏;】
46、 问题:层流时的对流传质来自于哪(些)方面的贡献()
选项:
A:分子扩散
B:涡流扩散
C: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D:单向扩散
答案: 【分子扩散】
47、 问题:如下哪一项可视为传质设备的设计意图()
选项:
A:将相界面固定下来;
B:使流体平稳流动;
C:消除分子扩散;
D:造成大的流体湍动程度。
答案: 【造成大的流体湍动程度。】
48、 问题:某组分在某相中的对流传质速率正比于该组分在哪两处的浓度差()
选项:
A:该相的设备进口与出口
B:相界面的一侧和另一侧
C:该相的主体与相界面处
D:该相的主体与另一相的主体
答案: 【该相的主体与相界面处】
49、 问题:对流传质的推动力和阻力分别是()
选项:
A:浓度差和传质系数
B:浓度差和传质系数的倒数
C:浓度差的倒数和传质系数
D:浓度差的倒数和传质系数的倒数
答案: 【浓度差和传质系数的倒数】
50、 问题:视频中给出的kG和kL的单位分别是()
选项:
A:
B:
C:
D:
答案: 【】
51、 问题:对于湿壁塔(降膜式吸收塔),对流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多少次方成正比?()
选项:
A:0.8
B:0.67
C:0.5
D:0.33
答案: 【0.67】
52、 问题:用数群关联式来分析压强对气相对流传系数kG的影响()
选项:
A: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B:kG与压强成反比
C:kG与压强成正比
D:kG与压强的某次方成正比,指数大于0但小于1。
答案: 【kG与压强成反比】
53、 问题:视频中提到的物理模型是指()
选项:
A:对实际物理过程的客观描述;
B:根据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制造出的化工设备
C:化工设备的实物缩微模型;
D:对实际物理过程的主观看法
答案: 【对实际物理过程的主观看法】
54、 问题:按如下哪个模型的主张,我们可以把对流传质过程视为前面讲过的等摩尔反向扩散或单向扩散( )
选项: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不存在。
答案: 【有效膜模型;】
55、 问题:按有效膜模型的主张,对流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多少次方成正比()
选项:
A:1次方;
B:0.5次方;
C:0.67次方;
D:0.33次方。
答案: 【1次方;】
56、 问题:按溶质渗透模型的主张,对流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多少次方成正比()
选项:
A:1次方;
B:0.5次方
C:0.83次方;
D:0.33次方。
答案: 【0.5次方】
57、 问题:按表面更新模型的主张,对流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多少次方成正比()
选项:
A:1次方
B:0.5次方
C:0.83次方
D:0.33次方
答案: 【0.5次方】
58、 问题:如下哪项与分子扩散无关( )
选项:
A:对流传质;
B:涡流扩散;
C:等摩尔反向扩散;
D:单向扩散。
答案: 【涡流扩散;】
59、 问题:如下关于对流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对流传质的推动力为组分的主体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差;
B:对流传质是指两相流动时发生的相际传质;
C:对流传质可能包含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过程,但有时也仅有分子扩散的贡献;
D:某组分在某相中对流传质系数的大小与其在该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无关。
答案: 【对流传质可能包含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过程,但有时也仅有分子扩散的贡献;】
60、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对流传质系数的影响因素()
选项:
A:流体的运动黏度;
B:体系的相平衡常数;
C:流体在传质设备内的特征流速;
D:传质设备的特征尺寸
答案: 【体系的相平衡常数;】
61、 问题:下面各组中的两个物理量,没有相似性的一组是()
选项:
A:努塞尔数与舍伍德数;
B:雷诺数与施密特数;
C:分子扩散系数与热导率;
D:对流传热系数与对流传质系数。
答案: 【雷诺数与施密特数;】
62、 问题:有效膜模型与溶质渗透模型的主要区别是()
选项:
A:前者认为膜内为定态传质过程,后者则认为该过程为非定态过程;
B:前者认为相界面处不存在传质阻力,后者则认为相界面处的传质阻力不能忽略;
C:前者假定静止膜的存在,而后者则放弃了这一假定;
D:前者适合用于分析难溶气体在液相内的传质过程,后者适合用于分析易溶气体的在液相内的传质过程。
答案: 【前者认为膜内为定态传质过程,后者则认为该过程为非定态过程;】
63、 问题:如下关于溶质渗透和表面更新模型的相同或不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两者都放弃了静止膜的假定;
B:前者认为相内传质过程为定态,而后者则认为相内传质过程是非定态的;
C:前者认为液体每隔一段时间完全混合一次,后者认为液相表面在随时、连续不断地被更新;
D:由前者可得出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1/2次方成正比的结论,则后者则认为该指数为1。
答案: 【前者认为液体每隔一段时间完全混合一次,后者认为液相表面在随时、连续不断地被更新;】
64、 问题:下列各项中,哪些项是传质行为必备的( )
选项:
A:混合物
B:推动力
C:流体流动
D:微观粒子或质点的运动
答案: 【混合物;
推动力;
微观粒子或质点的运动】
65、 问题:如下哪些方面不属于传质的应用( )
选项:
A:物料的传送
B:混合物的分离
C:反应物的聚集
D:设备热损失
答案: 【物料的传送;
设备热损失】
66、 问题:平衡分离时,两相体系是如何造成的( )
选项:
A:对待分离的混合物加压
B:从外界引入另一相
C:使待分离的混合物发生相变
D:搅拌待分离的混合物
答案: 【从外界引入另一相;
使待分离的混合物发生相变】
67、 问题:视频中举了两个平衡分离的例子,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平衡”分离,原因是( )
选项:
A:两相之间存在力的平衡
B:两相之间存在热平衡
C:相际传质过程使体系趋于相平衡
D: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与体系所处相平衡态有关
答案: 【相际传质过程使体系趋于相平衡;
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与体系所处相平衡态有关】
68、 问题:如下哪几个传质单元操作是通过相变造成两相体系的( )
选项:
A:蒸馏
B:萃取
C:结晶
D:吸附
答案: 【蒸馏;
结晶】
69、 问题:视频中讲到,某组分发生分子扩散的条件有( )
选项:
A:该组分分子的热运动
B:存在该组分分子的浓度差(浓度梯度)
C:体系发生相变
D:流体静止
答案: 【该组分分子的热运动;
存在该组分分子的浓度差(浓度梯度)】
70、 问题:如下关于浓度梯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选项:
A:一个组分在某位置的浓度梯度是指其在那里的浓度在空间某个方向上的导数
B:对理想气体而言,可以用分压梯度表示浓度梯度
C:浓度梯度的方向与分子扩散的方向相反
D:是浓度梯度的正确单位
答案: 【一个组分在某位置的浓度梯度是指其在那里的浓度在空间某个方向上的导数;
对理想气体而言,可以用分压梯度表示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的方向与分子扩散的方向相反;
是浓度梯度的正确单位】
71、 问题:如下哪几个关键词对应的变量出现在了Fick定律的表达式中( )
选项:
A:分子扩散通量
B:传质系数
C:浓度梯度
D:分子扩散系数
答案: 【分子扩散通量;
浓度梯度;
分子扩散系数】
72、 问题:Fick定律与如下哪些定律描述了相似的物理规律( )
选项:
A:牛顿冷却定律
B:牛顿黏性定律
C:傅立叶定律
D: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答案: 【牛顿黏性定律;
傅立叶定律】
73、 问题:在某个发生一维定态分子扩散的、总浓度处处相等的二元体系中的某截面上,这两个组分的哪几个物理量数值相同( )
选项:
A:分子扩散通量
B:分子扩散系数
C:浓度
D:浓度梯度
答案: 【分子扩散通量;
分子扩散系数;
浓度梯度】
74、 问题:比较气、液、固三种相态物质的黏度、热导率和分子扩散系数这三种物理性质,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黏度越大的扩散系数越小
B:热导率越小的扩散系数越大
C:热导率越小的黏度越小
D:这三种物理性质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答案: 【黏度越大的扩散系数越小;
热导率越小的扩散系数越大;
热导率越小的黏度越小】
75、 问题:如下关于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分子扩散系数与体系压强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总压成反比;
B: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总压成无关;
C:气、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均与总压无关;
D:气、液相中的分子扩散均与总压成正比
答案: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总压成反比;;
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总压成无关;】
76、 问题:获取分子扩散系数的途径有( )
选项:
A:查阅文献或书籍
B:利用已有公式估算
C:自行实验测定
D:利用三传类比原理由热导率数值推算
答案: 【查阅文献或书籍;
利用已有公式估算;
自行实验测定】
77、 问题:如下关于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两者都需要组分浓度梯度的存在才能发生;
B:发生分子扩散时,一定同时在发生涡流扩散;
C:发生湍流扩散时,一定同时在发生分子扩散;
D:涡流扩散只能发生于流体中
答案: 【两者都需要组分浓度梯度的存在才能发生;;
发生湍流扩散时,一定同时在发生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只能发生于流体中】
78、 问题:如下哪些项属于二元(A+B)静止流体中的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的特点( )
选项:
A:A和B均能穿过相界面
B:A与B的摩尔相变焓相等
C:A与B在相主体与相界面处均是等摩尔反向的
D:传质通量等于分子扩散通量
答案: 【A和B均能穿过相界面;
A与B的摩尔相变焓相等;
A与B在相主体与相界面处均是等摩尔反向的;
传质通量等于分子扩散通量】
79、 问题:视频中在推导气相中单向扩散传质通量表达式时,用到了如下哪几项( )
选项:
A:B的传质通量等于0
B:A的传质通量等于A的分子扩散通量+A的总体流动通量
C:道尔顿分压定律
D:A与B的分子扩散通量相等
答案: 【B的传质通量等于0;
A的传质通量等于A的分子扩散通量+A的总体流动通量;
道尔顿分压定律;
A与B的分子扩散通量相等】
80、 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中对湿壁塔的介绍,你认为如下哪些对传质设备的初步认识是正确的()
选项:
A: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长度或高度
B:操作时要能建立较宽的组分在流体中的浓度分布
C:要能造成大的两相湍动程度
D:研究和操作难度比传热设备大
答案: 【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长度或高度;
操作时要能建立较宽的组分在流体中的浓度分布;
要能造成大的两相湍动程度;
研究和操作难度比传热设备大】
81、 问题:对流传质系数的数群关系式中有哪些数群()
选项:
A:雷诺数;
B:努塞尔数;
C:施密特数;
D:舍伍德数。
答案: 【雷诺数;;
施密特数;;
舍伍德数。】
82、 问题:视频中介绍的那三个模型,认为对流传质是非定态过程的有()
选项: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单向扩散
答案: 【溶质渗透模型;
表面更新模型】
83、 问题:将对流传质视为静止流体中传质的模型有()
选项: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单向扩散
答案: 【有效膜模型;;
溶质渗透模型;】
84、 问题:研究传质问题时,需要考虑的物质迁移的空间范围可以是某一相内,也可以是两相之间(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5、 问题:蒸发不是传质单元操作(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6、 问题:一种平衡分离单元操作只能通过一种手段造成两相体系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7、 问题:概括地说,相内传质是通过物质扩散实现,而物质扩散有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两种方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8、 问题:一般来说,一种物质的密度越大,由它造成的分子扩散阻力越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9、 问题:对某种分子的一维分子扩散而言,其分子扩散的方向与其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0、 问题:某组分在气、液、固三种相态物质中的扩散系数依次增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1、 问题: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时,气体中分子扩散系数增加、液体中分子扩散系数也增加(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2、 问题:涡流扩散是流体质点和分子共同参与的传质行为(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3、 问题:考虑静止流体中发生的二元(A+B)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比较A组分在汽相和液相中的浓度梯度,液相中的较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4、 问题:对于气相中发生的单向扩散过程,增大气相总压而保持气相组成不变,则其漂流因子不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5、 问题:升高温度能强化单向扩散传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6、 问题:在发生定态单向扩散的流体中,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沿传质方向会逐渐升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7、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有积水的马路逐渐变干的作业题(习题5-2),在这个过程中,只在积水上方的气膜中存在总体流动,在积水中不存在总体流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8、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有积水的马路逐渐变干的作业题(习题5-2),这道题需要关注的是水蒸汽在静止气膜中的传质过程。在水挥发、马路逐渐变干的过程中,这个传质速率逐渐降低(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9、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试管内的液体中没有发生传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0、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计算时要用到苯在液面处汽相一侧的分压,其值是等于实验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汽压(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1、 问题:对流传质发生在流体中,因而是物质扩散的一种方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2、 问题:湍流时的对流传质完全是通过涡流扩散实现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3、 问题:施密特数代表了流体的物理性质对对流传质过程的影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4、 问题:对于气体而言,压强对施密特数没有影响(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5、 问题:现考虑某种难溶溶质由气相溶解于某种液态溶剂的过程,按溶质渗透模型,在某一个确定的液滴内部,溶质的浓度梯度逐渐减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1周测验B
1、 问题:平衡分离混合物的依据是( )
选项:
A:各组分某种物化性质的不同
B:体系中两相之间存在总势能差
C:体系中两相之间存在温差
D:各组分迁移方向和速度不向
答案: 【各组分某种物化性质的不同】
2、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传质推动力的表示方法( )
选项:
A:某组分在两相主体中浓度的差
B:某组分在液相中不同位置的浓度差
C:某组分在气相中不同位置的分压差
D:体系实际状态与平衡状态的差异
答案: 【某组分在两相主体中浓度的差】
3、 问题:通过传质实现混合物分离,混合物主要是指( )
选项:
A:均相混合物;
B:非均相混合物;
C: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均相混合物;】
4、 问题:实现物质扩散的两种方式是( )
选项:
A: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
B:物质扩散和分子扩散
C:对流传质和分子扩散
D:湍流扩散和对流传质
答案: 【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
5、 问题:某组分分子扩散的阻力是谁造成的?( )
选项:
A:根本不存在分子扩散阻力
B:与之共同存在的异种分子
C:器壁
D:相界面
答案: 【与之共同存在的异种分子】
6、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Fick定律的正确表述( )
选项:
A: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B: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C: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D: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答案: 【分子扩散通量=-分子扩散系数 ´ 浓度梯度】
7、 问题:分子扩散通量的单位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
8、 问题:分子扩散系数的国际单位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
9、 问题:搅拌能强化流体中的传质,根本原因是( )
选项:
A:发生了分子扩散
B:发生了对流传质
C:发生了涡流扩散
D:发生了相际传质
答案: 【发生了涡流扩散】
10、 问题: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的二元混合物中,A组分在某处的分子扩散通量( )
选项:
A:与混合物中该组分的平均浓度梯度成正比;
B:与该处与相界面处的浓度差成正比;
C:与B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D:与该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答案: 【与该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11、 问题:如下关于某组分在液相中分子扩散系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液体黏度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B: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
C:液体内压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D:该组分分子体积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答案: 【液体内压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12、 问题:如下关于流体中的分子扩散和热传导相似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两者都是由分子热运动而引起的传递现象
B:一般来说,气相中分子扩散系数和热导率都大于它们在液相中之值
C:在对流传质过程,分子扩散依然存在;在对流传热过程中,热传导也依然存在;
D:过程通量均与作为推动力的梯度成正比。
答案: 【一般来说,气相中分子扩散系数和热导率都大于它们在液相中之值】
13、 问题:如下哪一组中的三个物理量具有相似性()*
选项:
A:湍流黏度、对流传热系数、涡流扩散系数;
B:分子扩散系数、对流传热系数、湍流黏度;
C:涡流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D:分子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答案: 【分子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14、 问题:由A+B构成的气体混合物,当总浓度增加时,A在B中的扩散系数()*
选项: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好说
答案: 【减小;】
15、 问题:如下关于流体中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两者都与温度无关,也都不受流动状况的影响;
B: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也都受流动状况的影响
C: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涡流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D: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分子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答案: 【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涡流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16、 问题:如下哪个单元操作中的传质过程最接近于等摩尔反向扩散( )
选项:
A:吸收
B:蒸馏
C:蒸发
D:萃取
答案: 【蒸馏】
17、 问题:在建立等摩尔反向扩散传质通量表达式的过程中,没有用到如下哪一项?( )
选项:
A:必须是气相
B:分子扩散系数处处相等
C:Fick定律
D:过程达到定态
答案: 【必须是气相】
18、 问题:在建立等摩尔反向扩散传质通量表达式的过程中,要取两个截面进行定积分,这个截面( )
选项:
A:必须在汽相中
B:必须在液相中
C:必须在同一相中
D:可以分别位于两相
答案: 【必须在同一相中】
19、 问题:考虑静止流体中发生的二元(A+B)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已知A组分从液相挥发进入汽相,则其在汽相中的浓度梯度( )
选项:
A:越靠近相界面处越大
B:越靠近相界面处越小
C:处处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处处相等】
20、 问题:相比较而言,如下哪一项最准确地概括出了发生单向扩散的体系的特点( )
选项:
A:流体静止,不存在涡流扩散
B:某一相中只有两个组分
C:两相达到相平衡
D:只有一个组分能穿过相界面
答案: 【只有一个组分能穿过相界面】
21、 问题:如下哪个单元操作中的传质过程最接近于单向扩散( )
选项:
A:吸收
B:蒸馏
C:蒸发
D:萃取
答案: 【吸收】
22、 问题:单向扩散之“单向”的含义是( )
选项:
A:只在某一个方向上发生传质,在相反的方向上不存在传质
B:只在某一相中发生传质,在另一相中不发生传质
C:只在某一个方向上发生分子扩散,在相反的方向上不存在分子扩散
D:只在某一相中发生分子扩散,在另一相中不发生分子扩散
答案: 【只在某一个方向上发生传质,在相反的方向上不存在传质】
23、 问题:如下4项对单向扩散中“总体流动”的理解,相对来说,哪一项最准确( )
选项:
A:某一相流体流动起来了
B:两相流体都流动起来了
C:两组分共同参与的行为
D:那三个理解都不靠谱
答案: 【两组分共同参与的行为】
24、 问题:在某个发生单向扩散的体系中,A组分能穿过相界面,而B组分不能。则在A与B共存的那一相中( )
选项:
A:A的传质通量等于0,B的传质通量等于0
B:A的传质通量等于0,B的传质通量大于0
C:A的传质通量大于0,B的传质通量大于0
D:A的传质通量大于0,B的传质通量等于0
答案: 【A的传质通量大于0,B的传质通量等于0】
25、 问题:在视频中所描述的那个A+B~A+S体系的单向扩散过程中,总体流动( )
选项:
A:只存在于气相中
B:同时存在于两相中,且两相中总体流动的方向相同
C:同时存在两相中,但两相中总体流动的方向相反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同时存在于两相中,且两相中总体流动的方向相同】
26、 问题:在某个发生单向扩散的体系中,不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分子扩散的方向( )
选项:
A:不存在
B:与总体流动的相同
C:与总体流动的相反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与总体流动的相反】
27、 问题:从形式上看,等摩尔反向扩散的传质通量N等,与单向扩散传质通量N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选项:
A:N等=N单/漂流因子
B:N等=N单´漂流因子
C:N等=N单+漂流因子
D:N等=N单-漂流因子
答案: 【N等=N单/漂流因子】
28、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对漂流因子的正确理解( )
选项:
A:能穿过与不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浓度之比
B:总浓度与不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的平均浓度之比
C:总浓度与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的平均浓度之比
D:不能穿过与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浓度之比
答案: 【总浓度与不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的平均浓度之比】
29、 问题:在定态单向扩散中,对于能穿过相界面的组分来说,其浓度梯度在总体流动方向上如何变化( )
选项: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保持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来越大】
30、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2),有积水的马路逐渐变干,在这个过程中,总体流动的方向( )
选项:
A:不存在
B:向上
C:向下
D:在液相中向上,在气相中向下
答案: 【向上】
31、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有积水的马路逐渐变干的作业题(习题5-2),这道题需要你关注的是水蒸汽在静止气膜中的传质,这个传质是( )
选项:
A:对流传质
B:等摩尔反向扩散
C:单向扩散
D:涡流扩散
答案: 【单向扩散】
32、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需要关注的是苯蒸汽由试管内苯的液面向管口传质的过程。这个传质过程是( )
选项:
A:对流传质
B:等摩尔反向扩散
C:单向扩散
D:涡流扩散
答案: 【单向扩散】
33、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需要关注的是苯蒸汽由试管内苯的液面向管口传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传质速率( )
选项: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保持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来越低】
34、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计算时要用到苯的摩尔浓度,如何得到它?( )
选项:
A:苯蒸汽的密度乘以苯的摩尔质量
B:苯蒸汽的密度除以苯的摩尔质量
C:液体苯的密度乘以苯的摩尔质量
D:液体苯的密度除以苯的摩尔质量
答案: 【液体苯的密度除以苯的摩尔质量】
35、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需要先列一个方程,再积分,再求解。这个方程的含义是( )
选项:
A:微元时段内,气相中苯的传质量等于液体苯的挥发量
B:微元时段内,液相中苯的传质量等于液体苯的挥发量
C:气相中苯的平均传质速率等于液体苯的平均挥发速率
D:液体中苯的平均传质速率等于液体苯的平均挥发速率
答案: 【微元时段内,气相中苯的传质量等于液体苯的挥发量】
36、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1)是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的。认定该题中描述的过程是等摩尔反向扩散的理由是( )
选项:
A:氢气与甲烷的摩尔相变焓相等
B:两个容器的总压相等
C:两个容器中氢的浓度差等于甲烷的浓度差
D:两个容器中气体组成保持不变
答案: 【两个容器中氢的浓度差等于甲烷的浓度差】
37、 问题:如下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达到定态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对某组分而言,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传质通量与分子扩散通量相等
B: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净物质量不等于零;
C:相内组分在扩散方向上的浓度梯度处处相等;
D:相内组分浓度在扩散方向上按线性规律分布。
答案: 【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净物质量不等于零;】
38、 问题:在二元物系(A+B)发生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的气、液相中,组分A和组分B()
选项:
A:仅在通过相界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B:仅在通过相界面或气相中某一截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C:仅在通过相界面或液相中某一截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D:通过相界面或两相中任意一个截面时都是等尔反向的。
答案: 【通过相界面或两相中任意一个截面时都是等尔反向的。】
39、 问题:如下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之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单向扩散时有总体流动,而等摩尔反向扩散时没有
B:组分在相内的浓度分布规律,单向扩散和等摩尔反向扩散时不同
C:单向扩散只在气相中发生,而等摩尔反向扩散在气、液两相中都发生
D:相内浓度差相同时,单向扩散传质速率高于等摩尔反向扩散
答案: 【单向扩散只在气相中发生,而等摩尔反向扩散在气、液两相中都发生】
40、 问题:在可视为理想气体的二元气相混合物中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含量减少而其它条件不变,则另一组分的传质速率()
选项: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增加】
41、 问题:两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的含量增加,则漂流因子的值()
选项: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减少;】
42、 问题:如下哪种相内传质的速率NA一定等于分子扩散通量JA()*
选项:
A:等摩尔反向扩散;
B:单向扩散;
C:对流传质;
D:涡流扩散。
答案: 【等摩尔反向扩散;】
43、 问题:如下关于单向扩散中漂流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数值小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数值小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D: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 【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44、 问题:某体系气相为A+B二元混合物,当其中发生A组分的定态单向扩散时,对该相中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一截面而言,()*
选项:
A:A组分分子扩散通量大于B,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B:A组分分子扩散通量大于B,但A组分传质通量小于B;
C: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D: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两组分传质通量也相等。
答案: 【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45、 问题:单向扩散不可能发生于如下哪一过程中( )*
选项:
A:雨后路面逐渐变干;
B:解吸;
C:蒸馏;
D:容器中溶剂向空气中挥发。
答案: 【蒸馏;】
46、 问题:层流时的对流传质来自于哪(些)方面的贡献()
选项:
A:分子扩散
B:涡流扩散
C: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D:单向扩散
答案: 【分子扩散】
47、 问题:如下哪一项可视为传质设备的设计意图()
选项:
A:将相界面固定下来;
B:使流体平稳流动;
C:消除分子扩散;
D:造成大的流体湍动程度。
答案: 【造成大的流体湍动程度。】
48、 问题:某组分在某相中的对流传质速率正比于该组分在哪两处的浓度差()
选项:
A:该相的设备进口与出口
B:相界面的一侧和另一侧
C:该相的主体与相界面处
D:该相的主体与另一相的主体
答案: 【该相的主体与相界面处】
49、 问题:对流传质的推动力和阻力分别是()
选项:
A:浓度差和传质系数
B:浓度差和传质系数的倒数
C:浓度差的倒数和传质系数
D:浓度差的倒数和传质系数的倒数
答案: 【浓度差和传质系数的倒数】
50、 问题:视频中给出的和
的单位分别是()
选项:
A:
B:
C:
D:
答案: 【】
51、 问题:对于湿壁塔(降膜式吸收塔),对流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多少次方成正比?()
选项:
A:0.8
B:0.67
C:0.5
D:0.33
答案: 【0.67】
52、 问题:用数群关联式来分析压强对气相对流传系数kG的影响()
选项:
A: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B:kG与压强成反比
C:kG与压强成正比
D:kG与压强的某次方成正比,指数大于0但小于1。
答案: 【kG与压强成反比】
53、 问题:视频中提到的物理模型是指()
选项:
A:对实际物理过程的客观描述;
B:根据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制造出的化工设备
C:化工设备的实物缩微模型;
D:对实际物理过程的主观看法
答案: 【对实际物理过程的主观看法】
54、 问题:按如下哪个模型的主张,我们可以把对流传质过程视为前面讲过的等摩尔反向扩散或单向扩散( )
选项: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不存在。
答案: 【有效膜模型;】
55、 问题:按有效膜模型的主张,对流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多少次方成正比()
选项:
A:1次方;
B:0.5次方;
C:0.67次方;
D:0.33次方。
答案: 【1次方;】
56、 问题:按溶质渗透模型的主张,对流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多少次方成正比()
选项:
A:1次方;
B:0.5次方;
C:0.83次方;
D:0.33次方。
答案: 【0.5次方;】
57、 问题:按表面更新模型的主张,对流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多少次方成正比()
选项:
A:1次方;
B:0.5次方;
C:0.83次方;
D:0.33次方。
答案: 【0.5次方;】
58、 问题:如下哪项与分子扩散无关( )*
选项:
A:对流传质;
B:涡流扩散;
C:等摩尔反向扩散;
D:单向扩散。
答案: 【涡流扩散;】
59、 问题:如下关于对流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对流传质的推动力为组分的主体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差;
B:对流传质是指两相流动时发生的相际传质;
C:对流传质可能包含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过程,但有时也仅有分子扩散的贡献;
D:某组分在某相中对流传质系数的大小与其在该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无关。
答案: 【对流传质可能包含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过程,但有时也仅有分子扩散的贡献;】
60、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对流传质系数的影响因素()
选项:
A:流体的运动黏度;
B:体系的相平衡常数;
C:流体在传质设备内的特征流速;
D:传质设备的特征尺寸
答案: 【体系的相平衡常数;】
61、 问题:下面各组中的两个物理量,没有相似性的一组是()*
选项:
A:努塞尔数与舍伍德数;
B:雷诺数与施密特数;
C:分子扩散系数与热导率;
D:对流传热系数与对流传质系数。
答案: 【雷诺数与施密特数;】
62、 问题:有效膜模型与溶质渗透模型的主要区别是()*
选项:
A:前者认为膜内为定态传质过程,后者则认为该过程为非定态过程;
B:前者认为相界面处不存在传质阻力,后者则认为相界面处的传质阻力不能忽略;
C:前者假定静止膜的存在,而后者则放弃了这一假定;
D:前者适合用于分析难溶气体在液相内的传质过程,后者适合用于分析易溶气体的在液相内的传质过程。
答案: 【前者认为膜内为定态传质过程,后者则认为该过程为非定态过程;】
63、 问题:如下关于溶质渗透和表面更新模型的相同或不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两者都放弃了静止膜的假定;
B:前者认为相内传质过程为定态,而后者则认为相内传质过程是非定态的;
C:前者认为液体每隔一段时间完全混合一次,后者认为液相表面在随时、连续不断地被更新;
D:由前者可得出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1/2次方成正比的结论,则后者则认为该指数为1。
答案: 【前者认为液体每隔一段时间完全混合一次,后者认为液相表面在随时、连续不断地被更新;】
64、 问题:下列各项中,哪些项是传质行为必备的( )
选项:
A:混合物
B:推动力
C:流体流动
D:微观粒子或质点的运动
答案: 【混合物;
推动力;
微观粒子或质点的运动】
65、 问题:如下哪些方面不属于传质的应用( )
选项:
A:物料的传送
B:混合物的分离
C:反应物的聚集
D:设备热损失
答案: 【物料的传送;
设备热损失】
66、 问题:平衡分离时,两相体系是如何造成的( )
选项:
A:对待分离的混合物加压
B:从外界引入另一相
C:使待分离的混合物发生相变
D:搅拌待分离的混合物
答案: 【从外界引入另一相;
使待分离的混合物发生相变】
67、 问题:视频中举了两个平衡分离的例子,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平衡”分离,原因是( )
选项:
A:两相之间存在力的平衡
B:两相之间存在热平衡
C:相际传质过程使体系趋于相平衡
D: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与体系所处相平衡态有关
答案: 【相际传质过程使体系趋于相平衡;
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与体系所处相平衡态有关】
68、 问题:如下哪几个传质单元操作是通过相变造成两相体系的( )
选项:
A:蒸馏
B:萃取
C:结晶
D:吸附
答案: 【蒸馏;
结晶】
69、 问题:视频中讲到,某组分发生分子扩散的条件有( )
选项:
A:该组分分子的热运动
B:存在该组分分子的浓度差(浓度梯度)
C:体系发生相变
D:流体静止
答案: 【该组分分子的热运动;
存在该组分分子的浓度差(浓度梯度)】
70、 问题:如下关于浓度梯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选项:
A:一个组分在某位置的浓度梯度是指其在那里的浓度在空间某个方向上的导数
B:对理想气体而言,可以用分压梯度表示浓度梯度
C:浓度梯度的方向与分子扩散的方向相反
D:是浓度梯度的正确单位
答案: 【一个组分在某位置的浓度梯度是指其在那里的浓度在空间某个方向上的导数;
对理想气体而言,可以用分压梯度表示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的方向与分子扩散的方向相反;
是浓度梯度的正确单位】
71、 问题:如下哪几个关键词对应的变量出现在了Fick定律的表达式中( )
选项:
A:分子扩散通量
B:传质系数
C:浓度梯度
D:分子扩散系数
答案: 【分子扩散通量;
浓度梯度;
分子扩散系数】
72、 问题:Fick定律与如下哪些定律描述了相似的物理规律( )
选项:
A:牛顿冷却定律
B:牛顿黏性定律
C:傅立叶定律
D: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答案: 【牛顿黏性定律;
傅立叶定律】
73、 问题:在某个发生一维定态分子扩散的、总浓度处处相等的二元体系中的某截面上,这两个组分的哪几个物理量数值相同( )
选项:
A:分子扩散通量
B:分子扩散系数
C:浓度
D:浓度梯度
答案: 【分子扩散通量;
分子扩散系数;
浓度梯度】
74、 问题:比较气、液、固三种相态物质的黏度、热导率和分子扩散系数这三种物理性质,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黏度越大的扩散系数越小
B:热导率越小的扩散系数越大
C:热导率越小的黏度越小
D:这三种物理性质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答案: 【黏度越大的扩散系数越小;
热导率越小的扩散系数越大;
热导率越小的黏度越小】
75、 问题:如下关于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分子扩散系数与体系压强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总压成反比;
B: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总压成无关;
C:气、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均与总压无关;
D:气、液相中的分子扩散均与总压成正比
答案: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总压成反比;;
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总压成无关;】
76、 问题:获取分子扩散系数的途径有( )
选项:
A:查阅文献或书籍
B:利用已有公式估算
C:自行实验测定
D:利用三传类比原理由热导率数值推算
答案: 【查阅文献或书籍;
利用已有公式估算;
自行实验测定】
77、 问题:如下关于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两者都需要组分浓度梯度的存在才能发生;
B:发生分子扩散时,一定同时在发生涡流扩散;
C:发生湍流扩散时,一定同时在发生分子扩散;
D:涡流扩散只能发生于流体中
答案: 【两者都需要组分浓度梯度的存在才能发生;;
发生湍流扩散时,一定同时在发生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只能发生于流体中】
78、 问题:如下哪些项属于二元(A+B)静止流体中的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的特点( )
选项:
A:A和B均能穿过相界面
B:A与B的摩尔相变焓相等
C:A与B在相主体与相界面处均是等摩尔反向的
D:传质通量等于分子扩散通量
答案: 【A和B均能穿过相界面;
A与B的摩尔相变焓相等;
A与B在相主体与相界面处均是等摩尔反向的;
传质通量等于分子扩散通量】
79、 问题:视频中在推导气相中单向扩散传质通量表达式时,用到了如下哪几项( )
选项:
A:B的传质通量等于0
B:A的传质通量等于A的分子扩散通量+A的总体流动通量
C:道尔顿分压定律
D:A与B的分子扩散通量相等
答案: 【B的传质通量等于0;
A的传质通量等于A的分子扩散通量+A的总体流动通量;
道尔顿分压定律;
A与B的分子扩散通量相等】
80、 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中对湿壁塔的介绍,你认为如下哪些对传质设备的初步认识是正确的()
选项:
A: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长度或高度
B:操作时要能建立较宽的组分在流体中的浓度分布
C:要能造成大的两相湍动程度
D:研究和操作难度比传热设备大
答案: 【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长度或高度;
操作时要能建立较宽的组分在流体中的浓度分布;
要能造成大的两相湍动程度;
研究和操作难度比传热设备大】
81、 问题:对流传质系数的数群关系式中有哪些数群()
选项:
A:雷诺数;
B:努塞尔数;
C:施密特数;
D:舍伍德数。
答案: 【雷诺数;;
施密特数;;
舍伍德数。】
82、 问题:视频中介绍的那三个模型,认为对流传质是非定态过程的有()
选项: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单向扩散
答案: 【溶质渗透模型;
表面更新模型】
83、 问题:将对流传质视为静止流体中传质的模型有()
选项: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单向扩散
答案: 【有效膜模型;;
溶质渗透模型;】
84、 问题:研究传质问题时,需要考虑的物质迁移的空间范围可以是某一相内,也可以是两相之间(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5、 问题:蒸发不是传质单元操作(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6、 问题:一种平衡分离单元操作只能通过一种手段造成两相体系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7、 问题:概括地说,相内传质是通过物质扩散实现,而物质扩散有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两种方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8、 问题:一般来说,一种物质的密度越大,由它造成的分子扩散阻力越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9、 问题:对某种分子的一维分子扩散而言,其分子扩散的方向与其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0、 问题:某组分在气、液、固三种相态物质中的扩散系数依次增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1、 问题: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时,气体中分子扩散系数增加、液体中分子扩散系数也增加(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2、 问题:涡流扩散是流体质点和分子共同参与的传质行为(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3、 问题:考虑静止流体中发生的二元(A+B)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比较A组分在汽相和液相中的浓度梯度,液相中的较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4、 问题:对于气相中发生的单向扩散过程,增大气相总压而保持气相组成不变,则其漂流因子不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5、 问题:升高温度能强化单向扩散传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6、 问题:在发生定态单向扩散的流体中,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沿传质方向会逐渐升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7、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有积水的马路逐渐变干的作业题(习题5-2),在这个过程中,只在积水上方的气膜中存在总体流动,在积水中不存在总体流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8、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有积水的马路逐渐变干的作业题(习题5-2),这道题需要关注的是水蒸汽在静止气膜中的传质过程。在水挥发、马路逐渐变干的过程中,这个传质速率逐渐降低(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9、 问题: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试管内的液体中没有发生传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0、 问题:(判断)本周有一道关于实验测定苯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作业题(习题5-3),计算时要用到苯在液面处汽相一侧的分压,其值是等于实验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汽压(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1、 问题:对流传质发生在流体中,因而是物质扩散的一种方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2、 问题:湍流时的对流传质完全是通过涡流扩散实现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3、 问题:施密特数代表了流体的物理性质对对流传质过程的影响()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4、 问题:对于气体而言,压强对施密特数没有影响(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5、 问题:现考虑某种难溶溶质由气相溶解于某种液态溶剂的过程,按溶质渗透模型,在某一个确定的液滴内部,溶质的浓度梯度逐渐减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2周测验A
1、 问题:体系的自由度是指()
选项:
A:体系中相的个数
B:体系的状态方程中变量的个数
C:体系中变量的个数
D:确定体系状态需要人为指定的变量个数
答案: 【确定体系状态需要人为指定的变量个数】
2、 问题:一个含有两个组分的单相体系,其自由度是
选项:
A:2
B:3
C:4
D:5
答案: 【3】
3、 问题:一个含有四个组分的两相体系,其自由度是()
选项:
A:2
B:3
C:4
D:5
答案: 【4】
4、 问题:当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中某组分在液相中最有可能的存在状态是()
选项:
A:液态
B:溶解态
C:汽态
D:汽、液混合态
答案: 【液态】
5、 问题:在第I类体系未达到相平衡时,体系中两相之间发生的互逆传递过程是()
选项:
A:挥发与溶解
B:溶解与解吸
C:挥发与冷凝
D:冷凝与解吸
答案: 【挥发与冷凝】
6、 问题:在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 )体系总压
选项: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
7、 问题:当第I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气相中某组分在液相中最有可能的存在状态是()
选项:
A:液态
B:溶解态
C:气态
D:气、液混合态
答案: 【溶解态】
8、 问题:在第II类体系未达到相平衡时,体系中两相之间发生的互逆传递过程是()
选项:
A:挥发与溶解
B:溶解与解吸
C:挥发与冷凝
D:冷凝与解吸
答案: 【溶解与解吸】
9、 问题:在第I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 )体系总压
选项: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
10、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第Ⅰ类体系的特点()
选项:
A:体系中发生的互逆传质过程是汽化与冷凝
B:气相中各组分可能冷凝转入液相,液相中的组分汽化进入气相
C:相平衡时,液相中各组分在气相中的蒸汽压之和等于体系的总压
D:气相温度高于其中全部或绝大部分组分的临界温度
答案: 【气相温度高于其中全部或绝大部分组分的临界温度】
11、 问题:如下哪一项最准确地表述了拉乌尔定律()
选项:
A:一定压强下,某组分在汽相中的蒸汽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B: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汽相中的分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C:某组分在汽相中的蒸汽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D: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汽相中的蒸汽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答案: 【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汽相中的蒸汽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2、 问题:对第I类体系之理想物系达到相平衡时,轻、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p轻、p重)与体系总压(p总)的大小关系如何?()
选项:
A:p重>p轻 > p总
B:p轻>p总 > p重
C:p重>p总 > p轻
D:p轻>p重> p总
答案: 【p轻>p总 > p重】
13、 问题:对第I类体系,一般来说,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相平衡时,轻组分的含量越高,体系的总压()
选项:
A:越小
B:越大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大】
14、 问题:将一个烧杯中的苯+甲苯混合液加热至液体中刚刚产生第一个汽泡时,体系处于()
选项:
A:过冷液体状态
B:饱和液体状态
C:汽-液两相混合状态
D:饱和蒸汽状态
答案: 【饱和液体状态】
15、 问题:参见附图,将一个烧杯中的苯+甲苯混合液由温度tA加热至液体中刚刚产生第一个汽泡时,这个汽泡(的组成)对应于图中的哪一点?()
选项:
A:A
B:B
C:C
D:D
答案: 【D】
16、 问题:参见附图,将苯+甲苯混合蒸汽由温度tA降温至系统中刚刚产生第一个液滴时,这个液滴(的组成)对应于图中的哪一点?()
选项:
A:A
B:B
C:C
D:D
答案: 【B】
17、 问题:请将同一体系在同样压强、同样温度下的四种状态物料中轻组分含量按由低到高排序()
选项:
A:汽、液两相混合物<过冷液体<过热蒸汽<饱和蒸汽
B:饱和蒸汽<过冷液体 <汽、液两相混合物<过热蒸汽
C:过冷液体<汽、液两相混合物<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D: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汽、液两相混合物<过冷液体
答案: 【过冷液体<汽、液两相混合物<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18、 问题:参见附图,如果一个第I类体系处于汽-液两相共存状态,则其总组成、汽相组成、液相组成分别是图中哪三个点的横坐标()
选项:
A:B、C、D
B:C、B、D
C:D、C、B
D:B、D、C
答案: 【B、C、D】
19、 问题:对液相物料蒸馏就要将其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进入两相区。若想得到轻组分含量较高的汽相产品,这个加热温度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好呢?()
选项:
A:高一些
B:低一些
C:汽相产品的组成与这个温度没有关系
D:蒸馏温度是一个固定值,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答案: 【低一些】
20、 问题:具有怎样的t-x和t-y线的体系蒸馏分离效果会较好( )
选项:
A:这两条线离得比较远的
B:这两条线离得比较近的
C:分离效果与这两条线的相对位置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这两条线离得比较远的】
21、 问题:针对视频中描述那个二元蒸馏过程,用文字写其杠杆规则的一种表达式:液相产品量/汽相产品量=(?1-原料组成)/(?2-?3),则?1、?2、?3应该分别写为()
选项:
A:液相产品组成、原料组成、汽相产品组成
B:汽相产品组成、汽相产品组成、液相产品组成
C:汽相产品组成、原料组成、液相产品组成
D:汽相产品组成、汽相产品组成、组成原料组成
答案: 【汽相产品组成、原料组成、液相产品组成】
22、 问题:杠杆规则是下列什么规律的反映?()
选项:
A:相平衡
B:热量守恒
C:质量守恒以及相平衡
D:质量守恒
答案: 【质量守恒】
23、 问题:
选项:
A:体系总压、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B:体系总压、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C: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体系总压
D: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答案: 【体系总压、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24、 问题:
选项:
A: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B: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C:轻组分的蒸汽压
D:重组分的蒸汽压
答案: 【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25、 问题:泡点方程描述的是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什么关系()
选项:
A:那三个都不对
B:汽相组成与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C:温度与汽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D:温度与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答案: 【温度与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26、 问题:露点方程描述的是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什么关系()
选项:
A:液相组成与体系总压
B:汽相组成与液相组成
C:温度与汽相组成
D:温度与液相组成
答案: 【温度与汽相组成】
27、 问题:泡、露点方程描述的是第I类体系什么变量一定时的相平衡关系?()
选项:
A:温度
B:总压
C:汽相组成
D:液相组成
答案: 【总压】
28、 问题:推导泡点方程时使用了什么定律?()
选项:
A:道尔顿分压定律
B:拉乌尔定律
C:杠杆定律
D:相律
答案: 【拉乌尔定律】
29、 问题:泡点方程适用于()
选项:
A:理想溶液
B: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
C:理想汽体
D:理想汽体和非理想汽体
答案: 【理想溶液】
30、 问题:露点方程适用于()
选项:
A:理想溶液
B: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
C:理想体系
D:理想汽体和非理想气体
答案: 【理想体系】
31、 问题:第I类体系相平衡计算的试差过程,大致包含这四步:①计算纯组分的蒸汽压;②比较组成;③假定温度;④计算组成。下列各项,把这四步按进行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的是()
选项: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答案: 【③①④②】
32、 问题:进行第I类体系相平衡计算时,有一类问题的求解是需要试差的。需要试差的原因是()
选项:
A:未知数的个数多于可利用的方程或关系的个数
B:待求的未知数不是体系的正常变量
C:溶液是非理想的
D:可利用的方程或关系中有非线性的
答案: 【可利用的方程或关系中有非线性的】
33、 问题:如下关于第Ⅰ类体系中二元物系气液相平衡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A:总压是液相组成的函数
B:液相组成是体系温度和总压的函数
C:总压一定时,温度是气相组成的函数
D:体系总压是体系温度和液相组成的函数
答案: 【总压是液相组成的函数】
34、 问题:对于理想体系,组成相同的饱和蒸汽与饱和液体比较()
选项:
A:两者温度相同
B:前者的温度高于后者
C:前者的温度低于后者
D:无法判断
答案: 【前者的温度高于后者】
35、 问题:如下关于过冷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其温度低于相同组成下液体的泡点
B:各组分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C:一定压强下被加热时所产生的第一个汽泡其组成与原液体组成相同
D:一定压强下被加热至多高温度才能产生第一个汽泡与原液体的组成有关
答案: 【一定压强下被加热时所产生的第一个汽泡其组成与原液体组成相同】
36、 问题:
选项:
A:A状态大于B状态
B:A状态小于B状态
C:A状态等于B状态
D:无法比较
答案: 【A状态小于B状态】
37、 问题:总压一定时,属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物系达到相平衡时,液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则()
选项:
A: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多,且体系温度越高
B: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高
C: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多,且体系温度越低
D: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低
答案: 【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高】
38、 问题:第I类体系的t-x-y线和y-x线分别是在体系的什么变量一定时对相平衡关系的描述()
选项:
A:两者均是温度一定时
B:两者均是压强一定时
C:前者是温度一定时,后者是压强一定时
D:前者是压强一定时,后者是温度一定时
答案: 【两者均是压强一定时】
39、 问题:随着体系压强的降低,二元非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增大】
40、 问题:在推导第I类体系相平衡方程时使用了如下哪个假定()
选项:
A:溶液是理想溶液
B:蒸汽是理想气体
C:相对挥发度恒定不变
D:体系是理想的
答案: 【蒸汽是理想气体】
41、 问题:描述第I类体系y-x关系的相平衡方程,在其以x表示y的形式中,液相组成x和相对挥发度a在等号右边是如何出现的?()
选项:
A:x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a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
B:x仅在分子出现1次,a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
C:x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a仅在分子上出现1次
D:x在分子上出现1次,a在分母上出现1次
答案: 【x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a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
42、 问题:在推导第I类体系的相平衡方程时,使用了什么定义()
选项:
A:没有使用什么定义
B:泡、露点的定义
C:饱和蒸汽压的定义
D:相对挥发度的定义
答案: 【相对挥发度的定义】
4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6):已知A、B两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由其构成的二元理想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汽相摩尔分数为yA,求液相摩尔分数xA和总压。如何先求出相挥发度?()
选项:
A:相对挥发度等于已知的两组分纯组分蒸汽压之比
B:先由拉乌尔定律求两组分的蒸汽压,其比值即为相对挥发度
C:由相平衡方程反求相对挥发度
D:使用泡、露点方程求相对挥发度
答案: 【相对挥发度等于已知的两组分纯组分蒸汽压之比】
44、 问题:如下方程与线的组合,匹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A:泡点方程与t~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y~x线,拉乌尔定律与p~x线
B:泡点方程与t~y线,露点方程与t~x线,相平衡方程与p~x线,拉乌尔定律与y~x线
C:泡点方程与p~x线,露点方程与x~y线,相平衡方程与t~x线,拉乌尔定律与t~y线
D:泡点方程与p~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p~x线,拉乌尔定律与y~x线
答案: 【泡点方程与t~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y~x线,拉乌尔定律与p~x线】
45、 问题:第Ⅰ类体系之二元物系相对挥发度与组成的关系是()*
选项:
A:液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高,相对挥发度越大
B:气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高,相对挥发度越大
C:气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低,相对挥发度越大
D:无法确定
答案: 【无法确定】
46、 问题:溶液具有正偏差特性的内在原因是()
选项:
A: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同种分子的
B: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小于同种分子的
C:异种分子之间的吸收力恰好等于同种分子的
D:那三个说法都不对
答案: 【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小于同种分子的】
47、 问题:溶液具有负偏差特性的内在原因是()
选项:
A: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同种分子的
B: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小于同种分子的
C:异种分子之间的吸收力恰好等于同种分子的
D:那三个说法都不对
答案: 【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同种分子的】
48、 问题:乙醇-水物系()
选项:
A:具有最高恒沸点
B:具有最低恒沸点
C:具有非理想性,但没有恒沸点
D:是理想溶液
答案: 【具有最低恒沸点】
49、 问题:为什么具有恒沸点的物系特别受关注?()
选项:
A:蒸馏时能耗特别高
B:普通蒸馏不能突破恒沸点,产品纯度因此受限
C:不能进行蒸馏操作
D:溶液在恒沸组成下不能汽化
答案: 【普通蒸馏不能突破恒沸点,产品纯度因此受限】
50、 问题:下面哪一项反映了溶液的非理想性()
选项:
A: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
B:轻组分的液相摩尔分数
C:组分在溶液上方气相中的分压
D:组分的液相逸度
答案: 【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
51、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负偏差溶液的特点()
选项:
A:组分的蒸汽压低于按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B:t-x和t-y线的位置较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C:相比于理想溶液和正偏差溶液,溶液中异种分子间的“吸引”将起主导作用
D: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答案: 【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52、 问题:溶解度曲线越陡峭,说明溶质越()
选项:
A:越易溶
B:越难溶
C:溶质溶解度大小与溶解度曲线的陡峭程度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难溶】
53、 问题:对水这种溶剂来说,溶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选项:
A:都是易溶的
B:都是难溶的
C:二氧化碳具有中等溶解度,二氧化硫是难溶的
D:二氧化硫具有中等溶解度,二氧化碳是难溶的
答案: 【二氧化硫具有中等溶解度,二氧化碳是难溶的】
54、 问题:对某一个第II类体系来说,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质的溶解度曲线()
选项:
A:逐渐变陡
B:逐渐变缓
C:陡峭程度与温度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逐渐变陡】
55、 问题:用相平衡常数写出的亨利定律表达式是()
选项:
A:cA=HpA
B:y=mxA
C:pA=ExA
D:xA=myA
答案: 【y*=mxA】
56、 问题:用亨利系数写出的亨利定律表达式是()
选项:
A:cA=HpA
B:yA=mxA
C:pA=ExA
D:pA=HcA
答案: 【pA*=ExA】
57、 问题:用溶解度系数写出的亨利定律表达式是()
选项:
A:cA=HpA
B:y=mx
C:pA=ExA
D:xA=EpA
答案: 【cA=HpA】
58、 问题:亨利定律的表达式或系数关系式中的pA和p总,()
选项:
A:两个都必须采用表压
B:两个都必须采用绝压
C:两个都既可以采用表压,也可以采用绝压
D:一个必须采用表压,另一个必须采用绝压
答案: 【两个都必须采用绝压】
59、 问题:如下哪一个表达式是错误的()
选项:
A:m=E/p总
B:E=c总H
C:m=c总/(Hp总)
D:那三个都是对的
答案: 【E=c总H】
60、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随着温度的升高()
选项:
A:亨利系数增大,溶解度系数减小
B:亨利系数增大,溶解度系数增大
C:亨利系数减小,溶解度系数减小
D:亨利系数减小,溶解度系数增大
答案: 【亨利系数增大,溶解度系数减小】
61、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亨利系数和溶解度系数之间换算时,需要用到()
选项:
A:溶液的总浓度
B:溶液的密度
C:相平衡常数
D:体系的总压
答案: 【溶液的总浓度】
62、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7):使空气与氧长时间接触,求水中氧的浓度。解题时,需要、也能从教材中查到的数据是()
选项:
A:20℃时体系压强下氧溶于水的相平衡常数
B:20℃时氧溶于水的溶解度系数
C:20℃时氧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D:不需要查取什么数据就能解题
答案: 【20℃时氧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6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参见附图),那个膨胀槽的气相中CO2分压()
选项:
A:等于题中说的1.2MPa(表压)
B:等于27%乘以1.2MPa(表压)
C:等于27%乘以25kPa(表压)
D:等于题中说的那25kPa(表压)
答案: 【等于题中说的那25kPa(表压)】
64、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求水在膨胀槽中释放出的CO2量。解题时,需要、也能从教材中查到的数据是()
选项:
A:25℃时25kPa下CO2溶于水的相平衡常数
B:25℃时CO2溶于水的溶解度系数
C:25℃时CO2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D:不需要查取什么数据就能解题
答案: 【25℃时CO2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65、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求水在膨胀槽中释放出的CO2量。解题时,需要用到塔底和膨胀槽两处的亨利系数,它们的数值()
选项:
A:前者较大
B:后者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 【一样大】
66、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求水在膨胀槽中释放出的CO2量。在这个系统中,有几处达到气-液相平衡()
选项:
A:0
B:1
C:2
D:3
答案: 【2】
67、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求水在膨胀槽中释放出的CO2量。这个CO2量等于()
选项:
A:流入塔的水中CO2的量
B:流出塔底的水中CO2的量
C:流出膨胀槽的水中CO2的量
D:流出塔底的水与流出膨胀槽的水中CO2量之差
答案: 【流出塔底的水与流出膨胀槽的水中CO2量之差】
68、 问题:当总压加倍而其他条件不变时,()
选项:
A:亨利系数E和相平衡常数m保持不变,溶解度系数H变为原来的1/2
B:亨利系数E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相平衡常数m变为原来的1/2
C:相平衡常数m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亨利系数E变为原来的1/2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亨利系数E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相平衡常数m变为原来的1/2】
69、 问题:气相中的溶质溶于液态溶剂时,亨利系数E越大,则()
选项:
A:溶质越易溶
B:溶质越难溶
C:溶质是难溶还是易溶与亨利系数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溶质越难溶】
70、 问题:关于相同温度下列溶质溶于水的亨利系数E,如下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CO2
71、 问题:氧溶于水时,溶液的总浓度近似为()
选项:
A:18 kmol/m3
B:32 kmol/m3
C:55.56 kmol/m3
D:25 kmol/m3
答案: 【55.56 kmol/m3】
72、 问题:常压、25℃的密闭容器中装有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向其中通入氮气,则()
选项:
A: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增大
B:相平衡常数m增大,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C: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增大
D: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答案: 【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73、 问题: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等于()
选项:
A:两相的压强差
B:两相平衡组成的差
C:两相实际组成的差
D:某一相的实际组成与其平衡组成的差
答案: 【某一相的实际组成与其平衡组成的差】
74、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10):乙炔-空气的混合气与乙炔-水的稀溶液接触,求传质推动力Dx和Dy。由计算过程可以得到如下那个结论()
选项:
A:一般来说,气体难溶时,Dx
C:Dx=Dy
D: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答案: 【一般来说,气体难溶时,Dx
75、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10):乙炔-空气的混合气与乙炔-水的稀溶液接触,求传质推动力Dx和Dy。由计算过程和结果可知:()
选项:
A:Dx只与液相浓度有关,Dy只与气相浓度有关
B:Dx和Dy都只与气相浓度有关
C:Dx和Dy都只与液相浓度有关
D:Dx和Dy都同时与液相和气相浓度有关
答案: 【Dx和Dy都同时与液相和气相浓度有关】
76、 问题:将苯的摩尔分数为0.80的苯-甲苯蒸汽引入一个分离槽,与槽内同温同压下苯摩尔分数为0.80的苯-甲苯混合液进行相际接触,则苯的传质方向为()
选项: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答案: 【从液相向气相】
77、 问题:当体系中两相达到相平衡时,如下哪几项成立()
选项:
A:两相温度相等
B:两相压强相等
C:任一组分在两相的逸度相等
D:两相之间相际传质速率为0
答案: 【两相温度相等;
两相压强相等;
任一组分在两相的逸度相等;
两相之间相际传质速率为0】
78、 问题:如下各项中属于相平衡关系的有()
选项:
A:空气的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B:饱和水蒸汽的温度与压强之间关系
C:将半烧杯乙醇-水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时,液相与气相中乙醇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D:向盛有水的容器中通入氨气+氮的混合气时,容器的气、液相中氨的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 【饱和水蒸汽的温度与压强之间关系;
将半烧杯乙醇-水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时,液相与气相中乙醇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79、 问题:如何由指定的变量数值得到体系达到平衡时其余变量的数值()
选项:
A:自己用实验测定
B:用相平衡关系(方程)计算
C:查取已正式发表的数据
D:在由相同条件获得的相图中读取
答案: 【自己用实验测定;
用相平衡关系(方程)计算;
查取已正式发表的数据;
在由相同条件获得的相图中读取】
80、 问题:如下各体系,属于第II类体系的有()
选项:
A:-150℃氧-氮混合物
B:20℃,空气+氨+水混合物
C:30℃,空气+硫化氢+水混合物
D:85℃时,乙醇-水混合物
答案: 【20℃,空气+氨+水混合物;
30℃,空气+硫化氢+水混合物】
81、 问题:如下关于某纯组分的蒸汽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它仅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强无关
B:它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C:温度越高,它的数值越大
D:一定温度下,其数值一定低于体系总压
答案: 【它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一定温度下,其数值一定低于体系总压】
82、 问题:针对视频中描述那个二元蒸馏过程,杠杆规则中的杠杆的支点的横坐标是()
选项:
A:蒸馏体系的总组成
B:蒸馏液相产品的组成
C:蒸馏原料的组成
D:蒸馏汽相产品的组成
答案: 【蒸馏体系的总组成;
蒸馏原料的组成】
83、 问题:推导露点方程时使用了哪些定律?()
选项:
A:道尔顿分压定律
B:拉乌尔定律
C:杠杆定律
D:相律
答案: 【道尔顿分压定律;
拉乌尔定律】
84、 问题:如下哪几项不属于视频中讲到的第I类体系的相平衡计算问题()
选项:
A:已知p总和t,求xA、yA
B:已知p总和xA,求t、yA
C:已知xA、yA,求p总和t
D:已知yA和t,求xA、p总
答案: 【已知xA、yA,求p总和t;
已知yA和t,求xA、p总】
85、 问题:如下哪几个第I类体系的相平衡计算问题需要试差求解()
选项:
A:已知p总和t,求xA、yA
B:已知p总和xA,求t、yA
C:已知p总、yA,求xA和t
D:已知yA和t,求xA、p总
答案: 【已知p总和xA,求t、yA;
已知p总、yA,求xA和t】
86、 问题:进行第I类体系二元物系相平衡计算时有时需要试差,试差时需要先假设一个体系温度初值。如下哪些项可视为能使假设值接近真实值的合理建议()
选项:
A:一般来说,某组分在某一相中的含量越高,它在与之平衡的另一相中的含量也越高
B:一般来说,混合物平衡温度介于各组分作为纯组分的沸点之间
C:一般来说,混合物中哪个组分的含量越高,体系平衡温度越接近于那个组分的纯组分沸点
D:压强越高,平衡温度越高
答案: 【一般来说,混合物平衡温度介于各组分作为纯组分的沸点之间;
一般来说,混合物中哪个组分的含量越高,体系平衡温度越接近于那个组分的纯组分沸点;
压强越高,平衡温度越高】
87、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4)是:使组成为0.4的苯-甲苯混合液在某总压和温度下达到相平衡,求液相和汽相摩尔量之比。解这个题需要用到()
选项:
A:泡点方程
B:露点方程
C:杠杆规则表达式
D:纯组分蒸汽方程
答案: 【泡点方程;
露点方程;
杠杆规则表达式;
纯组分蒸汽方程】
88、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5)是:已知乙苯-苯乙烯精馏塔某板上的压强14.2kPa(绝压)和液相中乙苯摩尔分数0.17,求该板的温度和汽相组成。解这个题时,总压14.2kPa用于()
选项:
A:泡点方程
B:露点方程
C:杠杆规则表达式
D:纯组分蒸汽压方程
答案: 【泡点方程;
露点方程;
纯组分蒸汽压方程】
89、 问题:总压不太高和温度不太低时,如下可被认为是理想物系的有()
选项:
A:苯-甲苯
B:甲醇-水
C:乙醇-水
D:乙苯-苯乙烯
答案: 【苯-甲苯;
乙苯-苯乙烯】
90、 问题:关于第I类体系的y-x 线和t-x-y线之间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y-x线由t-x-y线转换而来
B:t-x-y图两相区中的一条水平线段对应于y-x线上的一个点
C:t-x-y图两相区中位置越高的水平线段,其在y-x线上对应点的位置越高
D:t-x线和t-y线离得越近,y-x线就离对角线越远
答案: 【y-x线由t-x-y线转换而来;
t-x-y图两相区中的一条水平线段对应于y-x线上的一个点】
91、 问题:如下哪一项可视为对第I类体系之二元理想物系y-x线单调递增的合理解释()
选项:
A:t-x线和t-y线都是单调递减的
B:x增大,说明体系温度升高了,所以y增大
C:体系服从质量守衡规律
D:相平衡是相际传质的结果,但达到相平衡时,不再进行传质了
答案: 【t-x线和t-y线都是单调递减的;
相平衡是相际传质的结果,但达到相平衡时,不再进行传质了】
92、 问题:当总压降低时,第I类体系之t-x-y图的变化情况是()
选项:
A:两相区上移
B:两相区变窄
C:两相区变宽
D:两相区下移
答案: 【两相区变宽;
两相区下移】
9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6):已知A、B两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由其构成的二元理想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汽相摩尔分数为yA,求液相摩尔分数xA和总压。如何求xA?()
选项:
A:用相平衡方程由yA求xA,但要先求出相对挥发度
B:用杠杆规则表达式求xA
C:由泡点方程求xA,但要先求出总压
D:由露点方程直接求xA
答案: 【用相平衡方程由yA求xA,但要先求出相对挥发度;
由泡点方程求xA,但要先求出总压】
94、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6):已知A、B两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由其构成的二元理想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汽相摩尔分数为yA,求液相摩尔分数xA和总压。如何求总压?()
选项:
A:由杠杆规则求总压
B:由拉乌尔定律求总压,但要先求出xA
C:由相平衡方程求总压,但要先求出相对挥发度
D:使用泡、露点方程求总压
答案: 【由拉乌尔定律求总压,但要先求出xA;
使用泡、露点方程求总压】
95、 问题:溶液负偏差特性的外在表现是()
选项:
A: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的计算高
B: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的计算低
C: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低
D: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答案: 【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的计算低;
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96、 问题:溶液正偏差特性的外在表现是()
选项:
A: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的计算高
B: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的计算低
C: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低
D: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答案: 【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的计算高;
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低】
97、 问题:如下4种溶液,哪些具有明显的非理想性()
选项:
A:硝酸-水
B:乙苯-苯乙烯
C:甲醇-水
D:乙醇-水
答案: 【硝酸-水;
甲醇-水;
乙醇-水】
98、 问题:如下哪些项属于具有最低恒沸点的物系的特征()
选项:
A:t-x线和t-y线具有共同的最高点
B:y-x线跨过对角线
C:汽、液两相在某处组成相同
D:在某个组成范围内,体系的总压比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还低
答案: 【y-x线跨过对角线;
汽、液两相在某处组成相同】
99、 问题:如下各项中,属于非理想溶液特点的有()
选项:
A:组分蒸汽压不同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B:溶液中同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不同于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C: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不等于1
D:相平衡时,溶液上方气相为非理想气体
答案: 【组分蒸汽压不同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溶液中同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不同于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不等于1】
100、 问题:如下哪些项对第II类体系溶质溶解度的理解正确()
选项:
A:相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B: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最高浓度
C:相平衡时溶质在气、液两相浓度的平均值
D: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最低浓度
答案: 【相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最高浓度】
101、 问题: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一定时,如下哪些项属于影响第II类体系溶质溶解度的因素()
选项:
A:(分压一定时)体系的总压
B:体系的温度
C: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
D:气、液两相的湍动程度
答案: 【体系的温度;
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
102、 问题:亨利定律的适用对象是()
选项:
A:浓溶液
B:溶质易溶于溶剂的体系
C:溶质难溶于溶剂的体系
D:稀溶液
答案: 【溶质难溶于溶剂的体系;
稀溶液】
10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7):使空气与氧长时间接触,求水中氧的浓度。解题时,为求水中氧的浓度(mg/L),可能会涉及的有()
选项:
A:水的总浓度
B:氧在气相中的分压
C:20℃时常压下氧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D:体系的总压
答案: 【水的总浓度;
氧在气相中的分压;
20℃时常压下氧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体系的总压】
104、 问题:已知某密闭容器中的气液两相体系可用亨利定律描述平衡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选项:
A:提高体系总压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B:降低体系温度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C:向气相中通入溶质组分可提高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D:向气相中通入惰性组分,溶质组分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 【降低体系温度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向气相中通入溶质组分可提高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向气相中通入惰性组分,溶质组分的溶解度不变】
105、 问题:如下哪几项是相平衡关系的应用所在()
选项:
A:计算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B:判断传质过程进行的方向
C:验证其他计算结果是否违背了质量守恒规律
D: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状态)
答案: 【计算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判断传质过程进行的方向;
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状态)】
106、 问题:根据如下哪几项,可断定体系的传质方向是由液到气()
选项:
A:pA
答案: 【pA
107、 问题:当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的温度t与其中某组分的临界温度tci之间最有可能的关系是:t
108、 问题:当第I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的温度t与其中某组分的临界温度tci之间最有可能的关系是:t
109、 问题:在相同的温度下,纯组分蒸汽压越大的组分越难挥发()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0、 问题:比较同一体系在同样压强下不同的汽-液两相混合物的状态,轻组分含量越低时,体系温度越高()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1、 问题:对某一二元理想溶液,在一定压强下进行视频中描述的蒸馏,随着操作温度的提高,汽相产品量与液相产品量之比减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2、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4):使组成为0.4的苯-甲苯混合液在某总压和温度下达到相平衡,求液相和汽相摩尔量之比。解这个题不需要试差(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5)是:已知乙苯-苯乙烯精馏塔某板上的压强14.2kPa(绝压)和汽相中乙苯摩尔分数0.17,求该板的温度和液相组成。解这个题不需要试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4、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5)是:已知乙苯-苯乙烯精馏塔某板上的压强14.2kPa(绝压)和汽相中乙苯摩尔分数0.17,求该板的温度和液相组成。不用计算即可断定,这层塔板上的温度比较接近于该板压强下纯乙苯的沸点(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5、 问题:第I类体系二元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等于轻、重组分的蒸汽压之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6、 问题:第I类体系二元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与其组成无关()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7、 问题:第I类体系二元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随体系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不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8、 问题:第I类体系二元非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与其组成有明显的关系()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9、 问题:第I类体系相平衡y-x关系是递增的线性关系(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0、 问题:当总压升高时,第I类体系之y-x线更靠近对角线()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1、 问题:从图形上看, 第I类体系y-x线越靠近对角线,说明其相对挥发度越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2、 问题:从图形上看, 第I类体系t-x-y线围得的越宽,说明其相对挥发度越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3、 问题:正偏差特性的极端情况是溶液具有最低恒沸点()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4、 问题:负偏差特性的极端情况是溶液具有最低恒沸点()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5、 问题:含水的溶液容易具有明显的非理想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6、 问题:第II类体系的总压增加时,溶质的溶解度一定增加(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7、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随着总压的增加,相平衡常数m增加(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8、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随着总压的增加,亨利系数增大,溶解度系数减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9、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亨利系数越大,说明溶质越易溶(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0、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随温度的升高,相平衡常数减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1、 问题:计算稀溶液的总浓度时,可以近似用溶剂的摩尔质量代替溶液的,用溶剂的密度代替溶液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2、 问题:对于教材和视频所关注的体系,如欲确定相际传质过程进行的方向,只需要知道一相的组成数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3、 问题:对于教材和视频所关注的体系,如欲计算传质过程进行的推动力,只需要知道一相的组成数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4、 问题:对于教材和视频所关注的体系,如欲确定传质过程能使体系达到的极限状态,只需要知道一相的组成数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5、 问题:相平衡关系应用的一个方面是计算传质推动力,这个推动力,既可以相际传质的,也可以是相内传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6、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9):一定浓度的含硫化氢的空气与含硫化氢的水接触,求体系在20℃和60℃两个不同温度下的传质方向。由计算结果可得一般性结论:在较低温度下方向是由气到液的传质,高温下会变为由液到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7、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9):一定浓度的含硫化氢的空气与含硫化氢的水接触,问体系在20℃和60℃两个不同温度下的传质方向。计算时需要用到这两个温度下硫化氢在水中溶解的亨利系数,其中20℃时的数值较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2周测验B
1、 问题:体系的自由度是指()
选项:
A:体系中相的个数;
B:体系的状态方程中变量的个数;
C:体系中变量的个数;
D:确定体系状态需要人为指定的变量个数。
答案: 【确定体系状态需要人为指定的变量个数。】
2、 问题:一个含有两个组分的单相体系,其自由度是()
选项:
A:2;
B:3;
C:4;
D:5。
答案: 【3;】
3、 问题:一个含有四个组分的两相体系,其自由度是()
选项:
A:2;
B:3;
C:4;
D:5。
答案: 【4;】
4、 问题:当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中某组分在液相中最有可能的存在状态是()
选项:
A:液态;
B:溶解态;
C:汽态;
D:汽、液混合态。
答案: 【液态;】
5、 问题:在第I类体系未达到相平衡时,体系中两相之间发生的互逆传递过程是()
选项:
A:挥发与溶解;
B:溶解与解吸;
C:挥发与冷凝;
D:冷凝与解吸。
答案: 【挥发与冷凝;】
6、 问题:在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 )体系总压
选项: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
7、 问题:当第I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气相中某组分在液相中最有可能的存在状态是()
选项:
A:液态;
B:溶解态;
C:气态;
D:气、液混合态。
答案: 【溶解态;】
8、 问题:在第II类体系未达到相平衡时,体系中两相之间发生的互逆传递过程是()
选项:
A:挥发与溶解;
B:溶解与解吸;
C:挥发与冷凝;
D:冷凝与解吸。
答案: 【溶解与解吸;】
9、 问题:在第I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 )体系总压
选项:
A:>;
B:=;
C:<;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
10、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第Ⅰ类体系的特点()*
选项:
A:体系中发生的互逆传质过程是汽化与冷凝;
B:气相中各组分可能冷凝转入液相,液相中的组分汽化进入气相;
C:相平衡时,液相中各组分在气相中的蒸汽压之和等于体系的总压;
D:气相温度高于其中全部或绝大部分组分的临界温度。
答案: 【气相温度高于其中全部或绝大部分组分的临界温度。】
11、 问题:如下哪一项最准确地表述了拉乌尔定律()
选项:
A:一定压强下,某组分在汽相中的蒸汽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B: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汽相中的分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C:某组分在汽相中的蒸汽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D: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汽相中的蒸汽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答案: 【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汽相中的蒸汽压与它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2、 问题:对第I类体系之理想物系达到相平衡时,轻、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p轻、p重)与体系总压(p总)的大小关系如何?()
选项:
A:p重>p轻 > p总
B:p轻>p总 > p重
C:p重> p总> p轻
D:p轻>p重> p总
答案: 【p轻>p总 > p重】
13、 问题:对第I类体系,一般来说,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相平衡时,轻组分的含量越高,体系的总压()
选项:
A:越小;
B:越大;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大;】
14、 问题:将一个烧杯中的苯+甲苯混合液加热至液体中刚刚产生第一个汽泡时,体系处于()
选项:
A:过冷液体状态;
B:饱和液体状态;
C:汽-液两相混合状态;
D:饱和蒸汽状态。
答案: 【饱和液体状态;】
15、 问题:参见附图,将一个烧杯中的苯+甲苯混合液由温度tA加热至液体中刚刚产生第一个汽泡时,这个汽泡(的组成)对应于图中的哪一点?()
选项:
A:A
B:B
C:C
D:D
答案: 【D】
16、 问题:参见附图,将苯+甲苯混合蒸汽由温度tA降温至系统中刚刚产生第一个液滴时,这个液滴(的组成)对应于图中的哪一点?()
选项:
A:A
B:B
C:C
D:D
答案: 【B】
17、 问题:请将同一体系在同样压强、同样温度下的四种状态物料中轻组分含量按由低到高排序()
选项:
A:汽、液两相混合物<过冷液体<过热蒸汽<饱和蒸汽
B:饱和蒸汽<过冷液体 <汽、液两相混合物<过热蒸汽
C:过冷液体<汽、液两相混合物<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D: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汽、液两相混合物<过冷液体
答案: 【过冷液体<汽、液两相混合物<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18、 问题:参见附图,如果一个第I类体系处于汽-液两相共存状态,则其总组成、汽相组成、液相组成分别是图中哪三个点的横坐标()
选项:
A:B、C、D
B:C、B、D
C:D、C、B
D:B、D、C
答案: 【B、C、D】
19、 问题:对液相物料蒸馏就要将其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进入两相区。若想得到轻组分含量较高的汽相产品,这个加热温度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好呢?()
选项:
A:高一些;
B:低一些;
C:汽相产品的组成与这个温度没有关系;
D:蒸馏温度是一个固定值,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答案: 【低一些;】
20、 问题:具有怎样的t-x和t-y线的体系蒸馏分离效果会较好( )
选项:
A:这两条线离得比较远的;
B:这两条线离得比较近的;
C:分离效果与这两条线的相对位置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这两条线离得比较远的;】
21、 问题:针对视频中描述那个二元蒸馏过程,用文字写其杠杆规则的一种表达式:液相产品量/汽相产品量=(?1-原料组成)/(?2-?3),则?1、?2、?3应该分别写为()
选项:
A:液相产品组成、原料组成、汽相产品组成
B:汽相产品组成、汽相产品组成、液相产品组成
C:汽相产品组成、原料组成、液相产品组成
D:汽相产品组成、汽相产品组成、组成原料组成
答案: 【汽相产品组成、原料组成、液相产品组成】
22、 问题:杠杆规则是下列什么规律的反映?()
选项:
A:相平衡;
B:热量守恒;
C:质量守恒以及相平衡;
D:质量守恒。
答案: 【质量守恒。】
23、 问题:公式中?1和?2分别是指()
选项:
A:体系总压、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B:体系总压、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C: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体系总压
D: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答案: 【体系总压、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24、 问题:公式中的那个问号是指()
选项:
A: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B: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C:轻组分的蒸汽压
D:重组分的蒸汽压
答案: 【轻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
25、 问题:泡点方程描述的是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什么关系()
选项:
A:那三个都不对
B:汽相组成与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C:温度与汽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D:温度与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答案: 【温度与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26、 问题:露点方程描述的是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什么关系()
选项:
A:液相组成与体系总压
B:汽相组成与液相组成
C:温度与汽相组成
D:温度与液相组成
答案: 【温度与汽相组成】
27、 问题:泡、露点方程描述的是第I类体系什么变量一定时的相平衡关系?()
选项:
A:温度
B:总压
C:汽相组成
D:液相组成
答案: 【总压】
28、 问题:推导泡点方程时使用了什么定律?()
选项:
A:道尔顿分压定律
B:拉乌尔定律
C:杠杆定律
D:相律
答案: 【拉乌尔定律】
29、 问题:泡点方程适用于()
选项:
A:理想溶液;
B: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
C:理想汽体;
D:理想汽体和非理想汽体。
答案: 【理想溶液;】
30、 问题:露点方程适用于()
选项:
A:理想溶液;
B: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
C:理想体系;
D:理想汽体和非理想气体。
答案: 【理想体系;】
31、 问题:第I类体系相平衡计算的试差过程,大致包含这四步:①计算纯组分的蒸汽压;②比较组成;③假定温度;④计算组成。下列各项,把这四步按进行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的是()
选项: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答案: 【③①④②;】
32、 问题:进行第I类体系相平衡计算时,有一类问题的求解是需要试差的。需要试差的原因是()
选项:
A:未知数的个数多于可利用的方程或关系的个数;
B:待求的未知数不是体系的正常变量;
C:溶液是非理想的
D:可利用的方程或关系中有非线性的。
答案: 【可利用的方程或关系中有非线性的。】
33、 问题:如下关于第Ⅰ类体系中二元物系气液相平衡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选项:
A:总压是液相组成的函数;
B:液相组成是体系温度和总压的函数;
C:总压一定时,温度是气相组成的函数;
D:体系总压是体系温度和液相组成的函数。
答案: 【总压是液相组成的函数;】
34、 问题:对于理想体系,组成相同的饱和蒸汽与饱和液体比较()
选项:
A:两者温度相同;
B:前者的温度高于后者;
C:前者的温度低于后者;
D:无法判断。
答案: 【前者的温度高于后者;】
35、 问题:如下关于过冷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其温度低于相同组成下液体的泡点;
B:各组分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C:一定压强下被加热时所产生的第一个汽泡其组成与原液体组成相同;
D:一定压强下被加热至多高温度才能产生第一个汽泡与原液体的组成有关。
答案: 【一定压强下被加热时所产生的第一个汽泡其组成与原液体组成相同;】
36、 问题:
选项:
A:A状态大于B状态;
B:A状态小于B状态;
C:A状态等于B状态;
D:无法比较。
答案: 【A状态小于B状态;】
37、 问题:总压一定时,属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物系达到相平衡时,液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则()*
选项:
A: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多,且体系温度越高;
B: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高;
C: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多,且体系温度越低;
D: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低。
答案: 【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高;】
38、 问题:第I类体系的t-x-y线和y-x线分别是在体系的什么变量一定时对相平衡关系的描述()
选项:
A:两者均是温度一定时;
B:两者均是压强一定时;
C:前者是温度一定时,后者是压强一定时;
D:前者是压强一定时,后者是温度一定时。
答案: 【两者均是压强一定时;】
39、 问题:随着体系压强的降低,二元非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增大;】
40、 问题:在推导第I类体系相平衡方程时使用了如下哪个假定()
选项:
A:溶液是理想溶液;
B:蒸汽是理想气体;
C:相对挥发度恒定不变;
D:体系是理想的。
答案: 【蒸汽是理想气体;】
41、 问题:描述第I类体系y-x关系的相平衡方程,在其以x表示y的形式中,液相组成x和相对挥发度a在等号右边是如何出现的?()
选项:
A:x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a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
B:x仅在分子出现1次,a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
C:x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a仅在分子上出现1次;
D:x在分子上出现1次,a在分母上出现1次。
答案: 【x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a在分子、分母上各出现1次;】
42、 问题:在推导第I类体系的相平衡方程时,使用了什么定义()
选项:
A:没有使用什么定义;
B:泡、露点的定义;
C:饱和蒸汽压的定义;
D:相对挥发度的定义。
答案: 【相对挥发度的定义。】
4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6):已知A、B两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由其构成的二元理想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汽相摩尔分数为yA,求液相摩尔分数xA和总压。如何先求出相挥发度?()
选项:
A:相对挥发度等于已知的两组分纯组分蒸汽压之比;
B:先由拉乌尔定律求两组分的蒸汽压,其比值即为相对挥发度;
C:由相平衡方程反求相对挥发度;
D:使用泡、露点方程求相对挥发度。
答案: 【相对挥发度等于已知的两组分纯组分蒸汽压之比;】
44、 问题:如下方程与线的组合,匹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A:泡点方程与t~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y~x线,拉乌尔定律与p~x线;
B:泡点方程与t~y线,露点方程与t~x线,相平衡方程与p~x线,拉乌尔定律与y~x线;
C:泡点方程与p~x线,露点方程与x~y线,相平衡方程与t~x线,拉乌尔定律与t~y线;
D:泡点方程与p~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p~x线,拉乌尔定律与y~x线。
答案: 【泡点方程与t~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y~x线,拉乌尔定律与p~x线;】
45、 问题:第Ⅰ类体系之二元物系相对挥发度与组成的关系是()*
选项:
A:液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高,相对挥发度越大;
B:气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高,相对挥发度越大;
C:气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低,相对挥发度越大;
D:无法确定。
答案: 【无法确定。】
46、 问题:溶液具有正偏差特性的内在原因是()
选项:
A: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同种分子的;
B: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小于同种分子的;
C:异种分子之间的吸收力恰好等于同种分子的;
D:那三个说法都不对。
答案: 【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小于同种分子的;】
47、 问题:溶液具有负偏差特性的内在原因是()
选项:
A: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同种分子的;
B: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小于同种分子的;
C:异种分子之间的吸收力恰好等于同种分子的;
D:那三个说法都不对。
答案: 【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同种分子的;】
48、 问题:乙醇-水物系()
选项:
A:具有最高恒沸点;
B:具有最低恒沸点;
C:具有非理想性,但没有恒沸点;
D:是理想溶液。
答案: 【具有最低恒沸点;】
49、 问题:为什么具有恒沸点的物系特别受关注?()
选项:
A:蒸馏时能耗特别高;
B:普通蒸馏不能突破恒沸点,产品纯度因此受限;
C:不能进行蒸馏操作;
D:溶液在恒沸组成下不能汽化。
答案: 【普通蒸馏不能突破恒沸点,产品纯度因此受限;】
50、 问题:下面哪一项反映了溶液的非理想性()
选项:
A: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
B:轻组分的液相摩尔分数;
C:组分在溶液上方气相中的分压;
D:组分的液相逸度。
答案: 【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
51、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负偏差溶液的特点()
选项:
A:组分的蒸汽压低于按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B:t-x和t-y线的位置较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C:相比于理想溶液和正偏差溶液,溶液中异种分子间的“吸引”将起主导作用;
D: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答案: 【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52、 问题:溶解度曲线越陡峭,说明溶质越()
选项:
A:越易溶;
B:越难溶;
C:溶质溶解度大小与溶解度曲线的陡峭程度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难溶;】
53、 问题:对水这种溶剂来说,溶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选项:
A:都是易溶的;
B:都是难溶的;
C:二氧化碳具有中等溶解度,二氧化硫是难溶的;
D:二氧化硫具有中等溶解度,二氧化碳是难溶的。
答案: 【二氧化硫具有中等溶解度,二氧化碳是难溶的。】
54、 问题:对某一个第II类体系来说,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质的溶解度曲线()
选项:
A:逐渐变陡;
B:逐渐变缓;
C:陡峭程度与温度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逐渐变陡;】
55、 问题:用相平衡常数写出的亨利定律表达式是()
选项:
A:cA=HpA;
B:y=mxA;
C:pA=ExA;
D:xA=myA。
答案: 【y*=mxA;】
56、 问题:用亨利系数写出的亨利定律表达式是()
选项:
A:cA=HpA;
B:yA=mxA;
C:pA=ExA;
D:pA=HcA。
答案: 【pA*=ExA;】
57、 问题:用溶解度系数写出的亨利定律表达式是()
选项:
A:cA=HpA;
B:y=mx;
C:pA=ExA;
D:xA=EpA。
答案: 【cA=HpA;】
58、 问题:亨利定律的表达式或系数关系式中的pA和p总,()
选项:
A:两个都必须采用表压;
B:两个都必须采用绝压;
C:两个都既可以采用表压,也可以采用绝压;
D:一个必须采用表压,另一个必须采用绝压。
答案: 【两个都必须采用绝压;】
59、 问题:如下哪一个表达式是错误的()
选项:
A:m=E/p总;
B:E=c总H;
C:m=c总/(Hp总);
D:那三个都是对的。
答案: 【E=c总H;】
60、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随着温度的升高()
选项:
A:亨利系数增大,溶解度系数减小;
B:亨利系数增大,溶解度系数增大;
C:亨利系数减小,溶解度系数减小;
D:亨利系数减小,溶解度系数增大。
答案: 【亨利系数增大,溶解度系数减小;】
61、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亨利系数和溶解度系数之间换算时,需要用到()
选项:
A:溶液的总浓度;
B:溶液的密度;
C:相平衡常数;
D:体系的总压。
答案: 【溶液的总浓度;】
62、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7):使空气与氧长时间接触,求水中氧的浓度。解题时,需要、也能从教材中查到的数据是()
选项:
A:20℃时体系压强下氧溶于水的相平衡常数;
B:20℃时氧溶于水的溶解度系数;
C:20℃时氧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D:不需要查取什么数据就能解题。
答案: 【20℃时氧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6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参见附图),那个膨胀槽的气相中CO2分压()
选项:
A:等于题中说的1.2MPa(表压);
B:等于27%乘以1.2MPa(表压);
C:等于27%乘以25kPa(表压);
D:等于题中说的那25kPa(表压)。
答案: 【等于题中说的那25kPa(表压)。】
64、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求水在膨胀槽中释放出的CO2量。解题时,需要、也能从教材中查到的数据是()
选项:
A:25℃时25kPa下CO2溶于水的相平衡常数;
B:25℃时CO2溶于水的溶解度系数;
C:25℃时CO2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D:不需要查取什么数据就能解题。
答案: 【25℃时CO2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65、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求水在膨胀槽中释放出的CO2量。解题时,需要用到塔底和膨胀槽两处的亨利系数,它们的数值()
选项:
A:前者较大;
B:后者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 【一样大;】
66、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求水在膨胀槽中释放出的CO2量。在这个系统中,有几处达到气-液相平衡()
选项:
A:0;
B:1;
C:2;
D:3。
答案: 【2;】
67、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8):求水在膨胀槽中释放出的CO2量。这个CO2量等于()
选项:
A:流入塔的水中CO2的量;
B:流出塔底的水中CO2的量;
C:流出膨胀槽的水中CO2的量;
D:流出塔底的水与流出膨胀槽的水中CO2量之差。
答案: 【流出塔底的水与流出膨胀槽的水中CO2量之差。】
68、 问题:当总压加倍而其他条件不变时,()
选项:
A:亨利系数E和相平衡常数m保持不变,溶解度系数H变为原来的1/2;
B:亨利系数E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相平衡常数m变为原来的1/2;
C:相平衡常数m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亨利系数E变为原来的1/2;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亨利系数E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相平衡常数m变为原来的1/2;】
69、 问题:气相中的溶质溶于液态溶剂时,亨利系数E越大,则()
选项:
A:溶质越易溶;
B:溶质越难溶;
C:溶质是难溶还是易溶与亨利系数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溶质越难溶;】
70、 问题:关于相同温度下列溶质溶于水的亨利系数E,如下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CO2
71、 问题:氧溶于水时,溶液的总浓度近似为()
选项:
A:18 kmol/m3;
B:32 kmol/m3;
C:55.56 kmol/m3;
D:25 kmol/m3。
答案: 【55.56 kmol/m3;】
72、 问题:常压、25℃的密闭容器中装有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向其中通入氮气,则()*
选项:
A: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增大;
B:相平衡常数m增大,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C: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增大;
D: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答案: 【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73、 问题: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等于()
选项:
A:两相的压强差;
B:两相平衡组成的差;
C:两相实际组成的差;
D:某一相的实际组成与其平衡组成的差。
答案: 【某一相的实际组成与其平衡组成的差。】
74、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10):乙炔-空气的混合气与乙炔-水的稀溶液接触,求传质推动力Dx和Dy。由计算过程可以得到如下那个结论()
选项:
A:一般来说,气体难溶时,Dx
C:Dx=Dy;
D: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答案: 【一般来说,气体难溶时,Dx
75、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10):乙炔-空气的混合气与乙炔-水的稀溶液接触,求传质推动力Dx和Dy。由计算过程和结果可知:()
选项:
A:Dx只与液相浓度有关,Dy只与气相浓度有关;
B:Dx和Dy都只与气相浓度有关;
C:Dx和Dy都只与液相浓度有关;
D:Dx和Dy都同时与液相和气相浓度有关。
答案: 【Dx和Dy都同时与液相和气相浓度有关。】
76、 问题:将苯的摩尔分数为0.80的苯-甲苯蒸汽引入一个分离槽,与槽内同温同压下苯摩尔分数为0.80的苯-甲苯混合液进行相际接触,则苯的传质方向为()
选项: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答案: 【从液相向气相;】
77、 问题:当体系中两相达到相平衡时,如下哪几项成立()
选项:
A:两相温度相等;
B:两相压强相等;
C:任一组分在两相的逸度相等;
D:两相之间相际传质速率为0。
答案: 【两相温度相等;;
两相压强相等;;
任一组分在两相的逸度相等;;
两相之间相际传质速率为0。】
78、 问题:如下各项中属于相平衡关系的有()
选项:
A:空气的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B:饱和水蒸汽的温度与压强之间关系;
C:将半烧杯乙醇-水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时,液相与气相中乙醇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D:向盛有水的容器中通入氨气+氮的混合气时,容器的气、液相中氨的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 【饱和水蒸汽的温度与压强之间关系;;
将半烧杯乙醇-水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时,液相与气相中乙醇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
79、 问题:如何由指定的变量数值得到体系达到平衡时其余变量的数值()
选项:
A:自己用实验测定;
B:用相平衡关系(方程)计算;
C:查取已正式发表的数据;
D:在由相同条件获得的相图中读取。
答案: 【自己用实验测定;;
用相平衡关系(方程)计算;;
查取已正式发表的数据;;
在由相同条件获得的相图中读取。】
80、 问题:如下各体系,属于第II类体系的有()
选项:
A:-150℃氧-氮混合物;
B:20℃,空气+氨+水混合物;
C:30℃,空气+硫化氢+水混合物;
D:85℃时,乙醇-水混合物。
答案: 【20℃,空气+氨+水混合物;;
30℃,空气+硫化氢+水混合物;】
81、 问题:如下关于某纯组分的蒸汽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它仅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强无关;
B:它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C:温度越高,它的数值越大;
D:一定温度下,其数值一定低于体系总压。
答案: 【它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一定温度下,其数值一定低于体系总压。】
82、 问题:针对视频中描述那个二元蒸馏过程,杠杆规则中的杠杆的支点的横坐标是()
选项:
A:蒸馏体系的总组成
B:蒸馏液相产品的组成
C:蒸馏原料的组成
D:蒸馏汽相产品的组成
答案: 【蒸馏体系的总组成;
蒸馏原料的组成】
83、 问题:推导露点方程时使用了哪些定律?()
选项:
A:道尔顿分压定律
B:拉乌尔定律
C:杠杆定律
D:相律
答案: 【道尔顿分压定律;
拉乌尔定律】
84、 问题:如下哪几项不属于视频中讲到的第I类体系的相平衡计算问题()
选项:
A:已知p总和t,求xA、yA;
B:已知p总和xA,求t、yA;
C:已知xA、yA,求p总和t;
D:已知yA和t,求xA、p总。
答案: 【已知xA、yA,求p总和t;;
已知yA和t,求xA、p总。】
85、 问题:如下哪几个第I类体系的相平衡计算问题需要试差求解()
选项:
A:已知p总和t,求xA、yA;
B:已知p总和xA,求t、yA;
C:已知p总、yA,求xA和t;
D:已知yA和t,求xA、p总。
答案: 【已知p总和xA,求t、yA;;
已知p总、yA,求xA和t;】
86、 问题:进行第I类体系二元物系相平衡计算时有时需要试差,试差时需要先假设一个体系温度初值。如下哪些项可视为能使假设值接近真实值的合理建议()
选项:
A:一般来说,某组分在某一相中的含量越高,它在与之平衡的另一相中的含量也越高;
B:一般来说,混合物平衡温度介于各组分作为纯组分的沸点之间;
C:一般来说,混合物中哪个组分的含量越高,体系平衡温度越接近于那个组分的纯组分沸点;
D:压强越高,平衡温度越高。
答案: 【一般来说,混合物平衡温度介于各组分作为纯组分的沸点之间;;
一般来说,混合物中哪个组分的含量越高,体系平衡温度越接近于那个组分的纯组分沸点;;
压强越高,平衡温度越高。】
87、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4)是:使组成为0.4的苯-甲苯混合液在某总压和温度下达到相平衡,求液相和汽相摩尔量之比。解这个题需要用到()
选项:
A:泡点方程
B:露点方程
C:杠杆规则表达式
D:纯组分蒸汽方程
答案: 【泡点方程;
露点方程;
杠杆规则表达式;
纯组分蒸汽方程】
88、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5)是:已知乙苯-苯乙烯精馏塔某板上的压强14.2kPa(绝压)和液相中乙苯摩尔分数0.17,求该板的温度和汽相组成。解这个题时,总压14.2kPa用于()
选项:
A:泡点方程;
B:露点方程;
C:杠杆规则表达式;
D:纯组分蒸汽压方程
答案: 【泡点方程;;
露点方程;;
纯组分蒸汽压方程】
89、 问题:总压不太高和温度不太低时,如下可被认为是理想物系的有()*
选项:
A:苯-甲苯;
B:甲醇-水;
C:乙醇-水;
D:乙苯-苯乙烯。
答案: 【苯-甲苯;;
乙苯-苯乙烯。】
90、 问题:关于第I类体系的y-x 线和t-x-y线之间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y-x线由t-x-y线转换而来;
B:t-x-y图两相区中的一条水平线段对应于y-x线上的一个点;
C:t-x-y图两相区中位置越高的水平线段,其在y-x线上对应点的位置越高;
D:t-x线和t-y线离得越近,y-x线就离对角线越远。
答案: 【y-x线由t-x-y线转换而来;;
t-x-y图两相区中的一条水平线段对应于y-x线上的一个点;】
91、 问题:如下哪一项可视为对第I类体系之二元理想物系y-x线单调递增的合理解释()
选项:
A:t-x线和t-y线都是单调递减的;
B:x增大,说明体系温度升高了,所以y增大;
C:体系服从质量守衡规律;
D:相平衡是相际传质的结果,但达到相平衡时,不再进行传质了。
答案: 【t-x线和t-y线都是单调递减的;;
相平衡是相际传质的结果,但达到相平衡时,不再进行传质了。】
92、 问题:当总压降低时,第I类体系之t-x-y图的变化情况是()
选项:
A:两相区上移;
B:两相区变窄;
C:两相区变宽;
D:两相区下移。
答案: 【两相区变宽;;
两相区下移。】
9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6):已知A、B两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由其构成的二元理想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汽相摩尔分数为yA,求液相摩尔分数xA和总压。如何求xA?()
选项:
A:用相平衡方程由yA求xA,但要先求出相对挥发度;
B:用杠杆规则表达式求xA;
C:由泡点方程求xA,但要先求出总压;
D:由露点方程直接求xA。
答案: 【用相平衡方程由yA求xA,但要先求出相对挥发度;;
由泡点方程求xA,但要先求出总压;】
94、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6):已知A、B两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由其构成的二元理想体系达到相平衡时的汽相摩尔分数为yA,求液相摩尔分数xA和总压。如何求总压?()
选项:
A:由杠杆规则求总压;
B:由拉乌尔定律求总压,但要先求出xA;
C:由相平衡方程求总压,但要先求出相对挥发度;
D:使用泡、露点方程求总压。
答案: 【由拉乌尔定律求总压,但要先求出xA;;
使用泡、露点方程求总压。】
95、 问题:溶液负偏差特性的外在表现是()
选项:
A: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计算的高;
B: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计算的低;
C: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低;
D: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答案: 【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计算的低;;
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96、 问题:溶液正偏差特性的外在表现是()
选项:
A: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计算的高;
B: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计算的低;
C: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低;
D: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答案: 【温度一定时,组分蒸汽压比拉乌尔定律计算的高;;
压强一定时,溶液泡点比按理想溶液考虑时低;】
97、 问题:如下4种溶液,哪些具有明显的非理想性()
选项:
A:硝酸-水;
B:乙苯-苯乙烯;
C:甲醇-水;
D:乙醇-水。
答案: 【硝酸-水;;
甲醇-水;;
乙醇-水。】
98、 问题:如下哪些项属于具有最低恒沸点的物系的特征()
选项:
A:t-x线和t-y线具有共同的最高点;
B:y-x线跨过对角线;
C:汽、液两相在某处组成相同;
D:在某个组成范围内,体系的总压比重组分的纯组分蒸汽压还低。
答案: 【y-x线跨过对角线;;
汽、液两相在某处组成相同;】
99、 问题:如下各项中,属于非理想溶液特点的有()*
选项:
A:组分蒸汽压不同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B:溶液中同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不同于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C: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不等于1;
D:相平衡时,溶液上方气相为非理想气体。
答案: 【组分蒸汽压不同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溶液中同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不同于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不等于1;】
100、 问题:如下哪些项对第II类体系溶质溶解度的理解正确()
选项:
A:相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B: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最高浓度;
C:相平衡时溶质在气、液两相浓度的平均值;
D: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最低浓度。
答案: 【相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最高浓度;】
101、 问题: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一定时,如下哪些项属于影响第II类体系溶质溶解度的因素()
选项:
A:(分压一定时)体系的总压;
B:体系的温度;
C: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
D:气、液两相的湍动程度。
答案: 【体系的温度;;
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
102、 问题:亨利定律的适用对象是()
选项:
A:浓溶液;
B:溶质易溶于溶剂的体系;
C:溶质难溶于溶剂的体系;
D:稀溶液。
答案: 【溶质难溶于溶剂的体系;;
稀溶液。】
10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7):使空气与氧长时间接触,求水中氧的浓度。解题时,为求水中氧的浓度(mg/L),可能会涉及的有()
选项:
A:水的总浓度;
B:氧在气相中的分压;
C:20℃时常压下氧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D:体系的总压。
答案: 【水的总浓度;;
氧在气相中的分压;;
20℃时常压下氧溶于水的亨利系数;;
体系的总压。】
104、 问题:已知某密闭容器中的气液两相体系可用亨利定律描述平衡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选项:
A:提高体系总压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B:降低体系温度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C:向气相中通入溶质组分可提高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D:向气相中通入惰性组分,溶质组分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 【降低体系温度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向气相中通入溶质组分可提高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向气相中通入惰性组分,溶质组分的溶解度不变。】
105、 问题:如下哪几项是相平衡关系的应用所在()
选项:
A:计算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B:判断传质过程进行的方向;
C:验证其他计算结果是否违背了质量守恒规律;
D: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状态)。
答案: 【计算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判断传质过程进行的方向;;
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状态)。】
106、 问题:根据如下哪几项,可断定体系的传质方向是由液到气()
选项:
A:pA
答案: 【pA
107、 问题:当第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的温度t与其中某组分的临界温度之间最有可能的关系是: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8、 问题:当第II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的温度t与其中某组分的临界温度tci之间最有可能的关系是:t
109、 问题:在相同的温度下,纯组分蒸汽压越大的组分越难挥发()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0、 问题:比较同一体系在同样压强下不同的汽-液两相混合物的状态,轻组分含量越低时,体系温度越高()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1、 问题:对某一二元理想溶液,在一定压强下进行视频中描述的蒸馏,随着操作温度的提高,汽相产品量与液相产品量之比减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2、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4):使组成为0.4的苯-甲苯混合液在某总压和温度下达到相平衡,求液相和汽相摩尔量之比。解这个题不需要试差(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5)是:已知乙苯-苯乙烯精馏塔某板上的压强14.2kPa(绝压)和汽相中乙苯摩尔分数0.17,求该板的温度和液相组成。解这个题不需要试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4、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5)是:已知乙苯-苯乙烯精馏塔某板上的压强14.2kPa(绝压)和汽相中乙苯摩尔分数0.17,求该板的温度和液相组成。不用计算即可断定,这层塔板上的温度比较接近于该板压强下纯乙苯的沸点(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5、 问题:第I类体系二元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等于轻、重组分的蒸汽压之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16、 问题:第I类体系二元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与其组成无关()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7、 问题:第I类体系二元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随体系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不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8、 问题:第I类体系二元非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与其组成有明显的关系()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9、 问题:第I类体系相平衡y-x关系是递增的线性关系(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0、 问题:当总压升高时,第I类体系之y-x线更靠近对角线()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1、 问题:从图形上看, 第I类体系y-x线越靠近对角线,说明其相对挥发度越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2、 问题:从图形上看, 第I类体系t-x-y线围成的区域越宽,说明其相对挥发度越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3、 问题:正偏差特性的极端情况是溶液具有最低恒沸点()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4、 问题:负偏差特性的极端情况是溶液具有最低恒沸点()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5、 问题:含水的溶液容易具有明显的非理想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6、 问题:第II类体系的总压增加时,溶质的溶解度一定增加(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7、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随着总压的增加,相平衡常数m增加(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8、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随着总压的增加,亨利系数增大,溶解度系数减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29、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亨利系数越大,说明溶质越易溶(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0、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第II类体系,随温度的升高,相平衡常数减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1、 问题:计算稀溶液的总浓度时,可以近似用溶剂的摩尔质量代替溶液的,用溶剂的密度代替溶液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2、 问题:对于教材和视频所关注的体系,如欲确定相际传质过程进行的方向,只需要知道一相的组成数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3、 问题:对于教材和视频所关注的体系,如欲计算传质过程进行的推动力,只需要知道一相的组成数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4、 问题:对于教材和视频所关注的体系,如欲确定传质过程能使体系达到的极限状态,只需要知道一相的组成数据()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5、 问题:相平衡关系应用的一个方面是计算传质推动力,这个推动力,既可以相际传质的,也可以是相内传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6、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9):一定浓度的含硫化氢的空气与含硫化氢的水接触,求体系在20℃和60℃两个不同温度下的传质方向。由计算结果可得一般性结论:在较低温度下方向是由气到液的传质,高温下会变为由液到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37、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5-9):一定浓度的含硫化氢的空气与含硫化氢的水接触,问体系在20℃和60℃两个不同温度下的传质方向。计算时需要用到这两个温度下硫化氢在水中溶解的亨利系数,其中20℃时的数值较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传质理论与设备作业
1、 问题:
评分规则: 【
】
2、 问题:
评分规则: 【
】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3周测验A
1、 问题:各层塔板之间要有一定的比液层厚度大得多的间距,这是为了()
选项:
A:保证气、液接触后能有效分开;
B:使气、液两相在板上充分接触;
C:防止液体直接从开孔区落下;
D:保证板上有一定厚度的液层。
答案: 【保证气、液接触后能有效分开;】
2、 问题:在塔板的液体入口处,液层的厚度h入口、溢流堰高hW、降液管底隙高度h0,三个按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h入口>hW>h0
B:hW > h入口>h0
C:h入口> h0> hW
D:hW>h0 >h入口
答案: 【h入口>hW>h0】
3、 问题:如下关于工业中常见板式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总体上并流,每板上错流;
B: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错流;
C: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逆流;
D:总体上并流,每板上并流。
答案: 【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错流;】
4、 问题:以下哪一个部件不是板式塔必须的()
选项:
A:板上开孔
B:降液管
C:出口堰
D:进口堰
答案: 【进口堰】
5、 问题:在筛板上设置入口安定区的主要目的是()
选项:
A:减少气泡夹带量;
B: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C:减少漏液量;
D:降低板压降。
答案: 【减少漏液量;】
6、 问题:设计板式塔时,一般要使降液管底隙高度不超过板出口溢流堰高,是因为()
选项:
A:确保塔板压降不至于过高;
B:确保液封,防止气体窜入降液管内;
C:防止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D:减少气泡夹带量。
答案: 【确保液封,防止气体窜入降液管内;】
7、 问题:在塔板上液体出口处设置溢流堰,主要目的是()
选项:
A:防止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B:减少塔板上漏液量;
C:使板上具有一定的液层厚度,保证传质效果;
D:防止板上液流将更多的气泡带入降液管。
答案: 【使板上具有一定的液层厚度,保证传质效果;】
8、 问题:在泡沫接触状态下,板上两相的存在形态各是什么()
选项:
A:液相是连续相,气相是分散相;
B:液相是连续相,气相是连续相;
C:液相是分散相,气相是连续相;
D:液相是分散相,气相是分散相。
答案: 【液相是连续相,气相是分散相;】
9、 问题:在喷射接触状态,两相的接触面是()
选项:
A:汽泡的表面;
B:液滴的表面;
C:气流的表面;
D:液流的液面。
答案: 【液滴的表面;】
10、 问题:气、液流量对板上清液层高度的影响是()
选项:
A:气体流量越大、液体流量越小,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B:气体流量越小、液体流量越小,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C:气体流量越大、液体流量越大,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D:气体流量越小、液体流量越大,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答案: 【气体流量越小、液体流量越大,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11、 问题:气、液两相在板上以泡沫状态接触时,传质表面主要是()
选项:
A:气泡的表面;
B:液膜的表面;
C:液滴表面;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液膜的表面;】
12、 问题: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
选项:
A: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也是分散相;
B: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也是连续相;
C:液体是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
D:液体是分散相,气体是连续相。
答案: 【液体是分散相,气体是连续相。】
13、 问题: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传质表面主要是()
选项:
A:气泡的表面;
B:液膜的表面;
C:液滴的表面;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液滴的表面;】
14、 问题:气、液两相在板上各种接触状态中,工业生产中希望出现的是()
选项:
A:喷射、泡沫和鼓泡接触状态;
B:喷射和鼓泡接触状态;
C:泡沫和鼓泡接触状态;
D:喷射和泡沫接触状态。
答案: 【喷射和泡沫接触状态。】
15、 问题: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清液层的高度()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是增大还是减小与板上液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关。
答案: 【减小;】
16、 问题: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泡沫层的高度()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是增大还是减小与板上液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关。
答案: 【基本不变;】
17、 问题:如下关于干板压降和液层阻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增大;
B: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减小,液层阻力增大;
C: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减小,液层阻力减小;
D: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减小。
答案: 【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减小。】
18、 问题:板式塔内的返混行为给塔的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选项:
A:使传质阻力增大;
B:传质推动力减小;
C:既使传质阻力增大,也使传质推动减小;
D:使板压降增大。
答案: 【传质推动力减小;】
19、 问题:在板式塔内,流体流量越大,液沫夹带量就越大,原因是()
选项:
A:液体流量越大,沉降速度小于气流速度的液滴越多;
B:液体流量越大,被弹溅出的液滴越多;
C:液体流量越大,板上液层越厚;
D:液体流量越大,板上液流分布越均匀。
答案: 【液体流量越大,板上液层越厚;】
20、 问题:板式塔内液体流量越大,气泡夹带量就越大,主要原因是( )
选项:
A: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变短;
B:板上液层厚度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C:板压降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D:那三个都不是原因。
答案: 【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变短;】
21、 问题:气体流量越大时,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
选项:
A:越长;
B:越短;
C:两者基本上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长;】
22、 问题:气体通过塔板时不均匀分布的直接原因是()
选项:
A:溢流堰的存在;
B:液沫夹带;
C:板压降的存在;
D:液面落差的存在。
答案: 【液面落差的存在。】
23、 问题:如下关于液沫夹带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沉降速度小于气流速度的小液滴,无论板间距多大,都将被夹带到上层塔板;
B:沉降速度大于气流速度的大液滴,也可能随气流到达上层塔板,但这不是液沫夹带的主要来源;
C:液沫夹带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有关;
D:液沫夹带是一种返混行为。
答案: 【沉降速度大于气流速度的大液滴,也可能随气流到达上层塔板,但这不是液沫夹带的主要来源;】
24、 问题:降液管除了作为上、下两板之间的液体通道,还具有如下哪一项作用()
选项:
A:确保塔板压降不至于过高;
B:使板上具有一定的液层厚度,保证传质效果;
C: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D:气、液分开。
答案: 【气、液分开。】
25、 问题:对传质效果直接有影响的气泡夹带主要是指()
选项:
A:板上液流携带板上液层中的部分气泡进入降液管;
B:液流携带降液管泡沫层中的部分气泡进入下一层塔板;
C:气体通过板上液层时携带少量液滴进入上层塔板;
D:(A)和(B)。
答案: 【液流携带降液管泡沫层中的部分气泡进入下一层塔板;】
26、 问题: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选项:
A:板间距;
B:液体流量;
C:塔径;
D:溢流堰高。
答案: 【板间距;】
27、 问题:板上液面落差受如下哪一项的影响最弱()
选项:
A:塔径;
B:液体流量;
C:塔板结构;
D:板间距。
答案: 【板间距。】
28、 问题:从塔板的液流入口至液流出口,气液相际传质推动力的变化规律是()*
选项: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基本上不变化;
D:无法确定。
答案: 【逐渐减小;】
29、 问题:堰上液层高度与板上液流分布均匀程度的关系是()
选项:
A:无关;
B:堰上液层越高,板上液流分布越不均匀;
C:堰上液层越高,板上液流分布越均匀;
D:无法确定。
答案: 【堰上液层越高,板上液流分布越均匀;】
30、 问题:如下哪一项最有可能导致板上出现大面积液体流通不畅的死区()
选项:
A: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过大;
B: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过小;
C: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过大;
D: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过小。
答案: 【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过小。】
31、 问题:液体流量越大,则气泡夹带量()
选项: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越大;】
32、 问题:板上液流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与液体流量的关系是()
选项:
A:无关;
B:液体流量越大,分布越不均匀;
C:液体流量越大,分布越均匀;
D:无法确定。
答案: 【液体流量越大,分布越均匀;】
33、 问题:夹带液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选项:
A:气体流量过大;
B:液体流量过大;
C:气体流量过小;
D:液体流量过小。
答案: 【气体流量过大;】
34、 问题:液泛气速与板间距的关系是()
选项:
A:板间距越大,液泛气速越高;
B:板间距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板间距越大,液泛气速越高;】
35、 问题:板式塔降液管内清液层高度()
选项:
A:只与气相流量有关;
B:只与液相流量有关;
C:与气、液流量都有关;
D:与气、液流量都无关。
答案: 【与气、液流量都有关;】
36、 问题:当液体流量增加时,降液管内、外(板上)清液层高度()
选项:
A:都增加;
B:都减小;
C:管内的增加,管外的减小;
D:管内的减小,管外的增加。
答案: 【都增加;】
37、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板式塔倾向性漏液量过大的直接原因()
选项:
A:板间距过大;
B:板上液面落差过大;
C:溢流堰过长;
D:溢流堰过低。
答案: 【板上液面落差过大;】
38、 问题:在板式塔的设计中,如下哪个因素对漏液量的影响最大()
选项:
A:安定区宽度;
B:溢流堰高;
C:板间距;
D:开孔率。
答案: 【开孔率。】
39、 问题:夹带液泛发自于塔板上的()
选项:
A:边缘区;
B:安定区;
C:降液管中;
D:鼓泡区。
答案: 【鼓泡区。】
40、 问题:当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液体的实际流量()*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增大;】
41、 问题:液泛气速与通过塔板的液体流量的关系是()
选项:
A: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B: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高;
C:两者没有关系;
D:两者的关系如何与塔板的具体结构有关。
答案: 【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42、 问题:溢流液泛发自于塔板上的()
选项:
A:溢流堰处;
B:安定区;
C:降液管中;
D:开孔区。
答案: 【降液管中;】
43、 问题:如下哪一项对降液管内的清液层高度与塔板的液体入口处液层高度之差没有影响()
选项:
A:降液管底隙的局部阻力;
B:降液管的直管阻力;
C: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时的阻力;
D:板压降。
答案: 【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时的阻力;】
44、 问题:液体在塔板入口处的液层高度等于()*
选项:
A:溢流堰高度+堰上液层高+降液管底隙高度;
B:降液管底隙高度+堰上液层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C:溢流堰高度+降液管底隙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D:溢流堰高度+堰上液层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答案: 【溢流堰高度+堰上液层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45、 问题:如下关于液泛的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气体流量不变时塔压降还在持续升高,预示液泛的发生;
B:液泛发生时,塔内液相返回严重;
C:液体流量过大仅导致溢流液泛的发生,而气体流量过大仅导致夹带液泛的发生;
D:溢流液泛和夹带液泛起因不完全相同,但最终液体都将充满全塔。
答案: 【液体流量过大仅导致溢流液泛的发生,而气体流量过大仅导致夹带液泛的发生;】
46、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一般规定板上液面落差不超过干板阻力的1/2,是为了()*
选项:
A:避免出现过大的板压降和过量液沫夹带;
B:避免因液面落差引起的倾向性漏液和气流分布不均;
C:避免出现溢流液泛和板上液流分布不均;
D:避免出现夹带液泛。
答案: 【避免因液面落差引起的倾向性漏液和气流分布不均;】
47、 问题:以下关于随机性漏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随机性漏液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无关;
B: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小,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C: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大,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D:随机性漏液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关系如何与塔板的具体结构有关。
答案: 【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大,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48、 问题:以下关于塔板漏液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严重的漏液会使板上不存在积液;
B:塔板是否容易漏液与其结构有关,而不仅取决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速;
C:漏液属于液体返混行为;
D: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增大,漏液量会增大。
答案: 【漏液属于液体返混行为;】
49、 问题:如下哪一项用于判断板式塔溢流液泛的发生()
选项:
A:降液管泡沫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B:降液管内清层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C:两板之间充满泡沫层;
D:两板之间充满泡沫层;
答案: 【降液管泡沫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50、 问题:在实验测定某一层塔板的液相默弗里板效率时,最多需要取样分析测定几种物料组成( )
选项:
A:1
B:2
C:3
D:4
答案: 【4】
51、 问题:在计算某层塔板的液相默弗里板效率时,两次出现在计算式中的是()
选项:
A:进入该板的液相组成;
B:离开该板的液相组成;
C:该板上的液相组成;
D:哪个都不是。
答案: 【进入该板的液相组成;】
52、 问题:在计算某层塔板的液相默弗里板效率时,需要计算一个液相平衡组成。应该采用什么组成计算该平衡组成()
选项:
A:进入该板的气相组成
B:离开该板的气相组成
C:进入该板的液相组成
D:离开该板的液相组成
答案: 【离开该板的气相组成】
53、 问题:气相流量过小时,板式塔内会出现如下哪种严重非理想行为或不正常现象?()
选项:
A:气泡夹带严重;
B: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时分布不均;
C:穿过塔板的气体分布不均;
D:严重漏液。
答案: 【严重漏液。】
54、 问题:液相流量过小时,板式塔内会出现哪种行为或现象?()
选项:
A:液沫夹带量过大;
B:气泡夹带量过大;
C: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D: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答案: 【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55、 问题:板式塔的负荷性能图由几条线组成()
选项:
A:3
B:4
C:5
D:6
答案: 【5】
56、 问题:从塔板负荷图来看,气相和液相流量对如下哪种行为或现象的发生与否同时都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选项:
A:过量液沫夹带;
B:溢流液泛;
C:漏液;
D:汽泡夹带。
答案: 【溢流液泛;】
57、 问题:参见附图,操作弹性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选项:
A:AB和GH;
B:EF和GH;
C:CD和EF
D:GH和EF
答案: 【GH和EF】
58、 问题:
选项:
A:
B:
C:
D:
答案: 【】
59、 问题:在一个板式塔中,各板的板默弗里板效率()
选项:
A:完全相同;
B:一般不相同;
C:相差不大;
D:无法确定。
答案: 【一般不相同;】
60、 问题:构成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线有()
选项:
A: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B:液相流量上(下)限线、夹带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C: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夹带液泛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D:液相流量上(下)限线、塔板压降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答案: 【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61、 问题:设置板式塔液相流量下限线是考虑到()
选项:
A:液相流量过低,板上不存在积液,传质效果很差;
B:液相流量过低,气体通过塔板时分布不均匀性严重;
C:液相流量过低,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D:液相流量过低,液体在板上停留时间过长,传质效果差。
答案: 【液相流量过低,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62、 问题:设置板式塔液相流量上限线是考虑到()
选项:
A:液相流量过大,板压降过大;
B:液相流量过大,气泡夹带严重;
C:液相流量过大,发生夹带液泛;
D:液相流量达大,发生过量液沫夹带。
答案: 【液相流量过大,气泡夹带严重;】
63、 问题: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流量上限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选项: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答案: 【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64、 问题: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流量下限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选项: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答案: 【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65、 问题: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过量液沫夹带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选项: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答案: 【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66、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过量液沫夹带线的位置()
选项:
A:上移;
B:下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下移;】
67、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溢流液泛线的位置()
选项:
A:上移;
B:下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下移;】
68、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液相流量上限线的位置()
选项: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右移;】
69、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操作弹性()
选项: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如何变化与液气比有关。
答案: 【如何变化与液气比有关。】
70、 问题:如下四种塔板中,液面落差和板压降同时都最大的是()
选项:
A:泡罩塔板;
B:筛板;
C:浮阀塔板;
D:舌片塔板。
答案: 【泡罩塔板;】
71、 问题:在视频中介绍的几种塔板中,气相通道最简单和最复杂的分别是哪一种()
选项:
A:舌片塔板、浮阀;
B:导向筛板、泡罩;
C:筛板、浮阀;
D:筛板、泡罩。
答案: 【筛板、泡罩。】
72、 问题:将浮阀、筛板和泡罩塔板进行比较,在板效率、压降、操作弹性和生产能力这四方面均不是最差的塔板是()
选项:
A:泡罩
B:筛板;
C:浮阀;
D:不存在;
答案: 【浮阀;】
73、 问题:在视频介绍的几种塔板中,有一种以牺牲操作弹性为代价,换取了高效率和低压降,它是()
选项:
A:浮阀塔板;
B:筛板;
C:舌片塔
D:导向筛板。
答案: 【舌片塔】
74、 问题:在视频介绍的几种塔板中,通常没有溢流堰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
B:筛板;
C:舌片塔;
D:导向筛板
答案: 【舌片塔;】
75、 问题:下列各种塔板按其在工业生产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正确排列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泡罩塔板、普通筛板、舌片塔板;
B:普通筛板、泡罩塔板、舌片塔板、浮阀塔板;
C:泡罩塔板、舌片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
D:泡罩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舌片塔板。
答案: 【泡罩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舌片塔板。】
76、 问题:如下关于泡罩塔板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泡罩塔板几乎不会漏液;
B: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压降最大;
C: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操作弹性最小;
D:泡罩塔板不易堵塞,对各种物料都有较好的适用性。
答案: 【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操作弹性最小;】
77、 问题:如下关于泡罩塔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与其他塔板相比,泡罩塔板上液面落差较小;
B:泡罩塔板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得最早,结构也很简单;
C:泡罩塔板的压降较高,主要原因是气体通道长而曲折;
D:与后来出现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泡罩塔板的板效率并不低。
答案: 【泡罩塔板的压降较高,主要原因是气体通道长而曲折;】
78、 问题:与泡罩塔板相比,筛板上的液面落差()
选项:
A:较大;
B:较小;
C:基本相当;
D:无法确定。
答案: 【较小;】
79、 问题:各种塔板在结构上的不同主要是()
选项:
A:气体通道结构不同;
B:液相通道结构不同;
C:降液管结构不同;
D:溢流堰结构不同。
答案: 【气体通道结构不同;】
80、 问题:如下哪一种塔板实现了通过塔板的气速随气量自动调整()*
选项:
A:普通筛板;
B:泡罩塔板;
C:浮阀塔板;
D:导向筛板。
答案: 【浮阀塔板;】
81、 问题: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压降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泡罩塔>筛板>板浮阀塔板
C: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D: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板。
答案: 【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82、 问题: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造价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C: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
D: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板。
答案: 【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83、 问题: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生产能力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泡罩塔>筛板;
C:泡罩塔>筛板>浮阀塔板;
D:筛板>浮阀塔板>泡罩塔板。
答案: 【筛板>浮阀塔板>泡罩塔板。】
84、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属于舌片塔板相比于泡罩塔板和筛板等做出的改善()
选项:
A:降低了液沫夹带;
B:降低了板压降;
C:降低了液面落差;
D:减少了气泡夹带量
答案: 【减少了气泡夹带量】
85、 问题:如下哪种塔板在操作弹性方面更接近于浮阀塔板()
选项:
A:泡罩塔板;
B:普通筛板;
C:浮动舌片塔板
D:林德筛板。
答案: 【浮动舌片塔板】
86、 问题:如下塔板中压降最低的是()
选项:
A: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
C:普通筛板;
D:林德塔板。
答案: 【林德塔板。】
87、 问题:如下哪两种塔板对板上流体力学和气液接触状况改进的思想最为接近()
选项:
A:舌片塔板和林德塔板;
B:浮阀塔板和林德塔板;
C:舌片塔板和浮阀塔板
D:舌片塔板和垂直筛板。
答案: 【舌片塔板和林德塔板;】
88、 问题:如下塔板中最适合用于真空精馏的是()
选项:
A: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
C:普通筛板;
D:林德塔板。
答案: 【林德塔板。】
89、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属于林德塔板相比于普通筛板的明显改进()
选项:
A:压降更低;
B:倾向性漏液更少;
C:气泡夹带量更小;
D:液面落差更小。
答案: 【气泡夹带量更小;】
90、 问题:在填料塔中,除沫器与液体分布器的高低位置关系是()
选项:
A:除沫器在上
B:液体分布器在上
C:两者一样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除沫器在上】
91、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能视为填料(层)的特性()
选项:
A:填料层的空隙率
B:填料层的比表面积
C:填料层的高度
D:填料的尺寸
答案: 【填料层的高度】
92、 问题:买卖填料时,按什么定价既方便又合理( )
选项:
A:元/每个
B:元/立方米
C:元/kg
D:其他
答案: 【元/kg】
93、 问题:参见附图,该填料的名称是()
选项:
A:鲍尔环;
B:阶梯环;
C:拉西环;
D:金属环矩鞍。
答案: 【金属环矩鞍。】
94、 问题:参见附图,该填料的名称是()
选项:
A:鲍尔环;
B:阶梯环;
C:拉西环;
D:金属环矩鞍。
答案: 【鲍尔环;】
95、 问题:参见附图,该填料的名称是()
选项:
A:鲍尔环;
B:阶梯环;
C:拉西环;
D:金属环矩鞍。
答案: 【阶梯环;】
96、 问题:拉西环、鲍尔环和阶梯环三种填料中,高径比最小的是()
选项:
A:拉西环;
B:鲍尔环
C:阶梯环;
D:这三种填料高径比一样大。
答案: 【阶梯环;】
97、 问题:在分别由拉西环、鲍尔环和阶梯环三种填料构成的填料层中,压降最低的是()
选项:
A:拉西环;
B:鲍尔环;
C:阶梯环;
D:这三种填料层压降几乎一样大。
答案: 【阶梯环;】
98、 问题:填料塔正常操作时,气体主要以如下哪一种状态通过填料层()
选项:
A:气泡;
B:气流;
C:气流+气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气流;】
99、 问题:填料塔中液体分布器的作用在于()
选项:
A:使液体获得良好的初始分布,发挥填料的优良性能;
B:使靠近塔壁的液体重新获得良好的分布;
C:防止填料层压降过大;
D:减小液泛的可能性。
答案: 【使液体获得良好的初始分布,发挥填料的优良性能;】
100、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塔内液体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液体即使获得了良好的初始分布,也不能保证其在整个行程中都是均匀分布的;
B:塔体安装不垂直,会造成液体分布的不均匀;
C:直径越小的填料塔,液体的起始分布越重要;
D:填料层装填不均匀,会造成液体分布不均匀。
答案: 【直径越小的填料塔,液体的起始分布越重要;】
101、 问题:在填料塔内安装液体分布器是为了()
选项:
A:避免或减轻壁流;
B:避免或减轻沟流;
C:抑制液泛;
D:降低压降。
答案: 【避免或减轻沟流;】
102、 问题:在填料塔内安装再液体分布器是为了()
选项:
A:避免或减轻壁流;
B:避免或减轻沟流;
C:抑制液泛;
D:降低压降。
答案: 【避免或减轻壁流;】
103、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比表面积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传质;
B: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C: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同样体积填料层的造价越高;
D: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层时的阻力越低。
答案: 【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层时的阻力越低。】
104、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层空隙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空隙率是单位体积的填料层所具有的空隙体积;
B:空隙率越大,则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越小;
C:一般来说,填料层空隙率越大,则其比表面积越小;
D:相同的气体流量下,空隙率越大则压降越低。
答案: 【空隙率越大,则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越小;】
105、 问题:如下关于拉西环填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拉西环填料层中相邻两环不易形成线接触;
B:拉西环是压降较高的一种填料;
C:拉西环填料的内表面不易得到充分利用;
D:相比于现有的其他填料,拉西环填料层易发生液泛。
答案: 【拉西环填料层中相邻两环不易形成线接触;】
106、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鲍尔环相比于拉西环的改进()
选项:
A:较充分地利用了环内空间;
B:较充分地利用了环内表面积;
C:结构更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D:更不易形成线接触。
答案: 【结构更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107、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阶梯环与鲍尔环在结构方面的不同()
选项:
A:高径比不同;
B:一个上下粗细相同,一个下上粗细不同;
C:一个在一端有圆台形的翻边,另一个没有翻边;
D:一个环壁是完整的圆筒面,另一个环壁不再是完整的圆筒面。
答案: 【一个环壁是完整的圆筒面,另一个环壁不再是完整的圆筒面。】
108、 问题: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三者相比,在减轻或避免线接触方面做得最好的是()
选项:
A:拉西环;
B:鲍尔环;
C:阶梯环;
D:在这方面三者相差不大。
答案: 【阶梯环;】
109、 问题: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最明显的变化是()
选项:
A:结构更加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B:使填料内表面的利用更加充分;
C:填料的机械强度更好;
D:使填料之间的接触以点接触为主。
答案: 【使填料之间的接触以点接触为主。】
110、 问题:鞍形填料与环形填料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选项:
A:压降明显降低;
B:填料表面利用更充分;
C:结构更简单
D:装填时不易发生重叠。
答案: 【填料表面利用更充分;】
111、 问题:如下哪种填料集环形填料和鞍形填料的优点于一身()
选项:
A:球形填料;
B:Intalox填料;
C:阶梯环填料;
D:矩鞍填料。
答案: 【Intalox填料;】
112、 问题:与实体材料做成的填料相比,如下哪一项不是网体填料的优点()
选项:
A:比表面积大;
B:空隙率高;
C:造价低
D:液体分布效果好。
答案: 【造价低】
113、 问题:在操作填料塔时,要保持空塔气速在载点气速以上,主要是为了()
选项:
A:确保不发生液泛;
B:传质阻力不至于过大;
C:使传质推动力不至于过小;
D:使填料层压降不至于过低。
答案: 【传质阻力不至于过大;】
114、 问题:视频中给出5条评价塔设备的指标,概括地说,人们希望这5条指标()
选项:
A:一高四低;
B:二高三低
C:三高二低
D:四高一低
答案: 【三高二低】
115、 问题:气体在干填料层内流动时,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
选项:
A:气体在管内的层流流动;
B:气体在由细小颗粒堆成的固定床层内的流动;
C:气体在管内的湍流流动;
D:气体穿过塔板时的流动。
答案: 【气体在管内的湍流流动;】
116、 问题:相同空塔气速下,气体通过具有一定喷淋量的填料层时的压降()
选项:
A:比干填料层时低;
B:比干填料层时高;
C:与干填料时相同;
D:无法确定。
答案: 【比干填料层时高;】
117、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层持液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适当的持液量有利于填料塔的稳定操作和传质效果;
B:持液量越大,则填料层的压降越高;
C:持液量越大,则塔的生产能力越大;
D:持液量的大小与喷淋密度密切相关。
答案: 【持液量越大,则塔的生产能力越大;】
118、 问题: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与填料层喷淋密度的关系是()
选项:
A: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小;
B: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大;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填料的种类有关。
答案: 【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大;】
119、 问题:液体喷淋密度越小,压降~空塔气速线的位置(双对数坐标系)()
选项: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越低;】
120、 问题:某填料塔在载点气速以下操作时,不同喷淋密度下的压降-空塔气速线(双对数坐标系)()
选项:
A:均为逐渐变陡曲线;
B: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D:均为直线,且斜率基本相同。
答案: 【均为直线,且斜率基本相同。】
121、 问题:一定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塔的空塔气速低于载点气速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填料层内的液膜厚度与空塔气速无关;
B:气、液两相交互作用很弱;
C:填料层的持液量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而变化;
D:压降-空塔气速的关系为一条直线(双对数坐标系),且其斜率高于干填料时的压降线。
答案: 【压降-空塔气速的关系为一条直线(双对数坐标系),且其斜率高于干填料时的压降线。】
122、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填料塔处在载液区和恒持液量区的相同点()
选项:
A:塔内液相为分散相,气相为连续相;
B:随空塔气速增加,填料表面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C:双对数坐标系内,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规律为斜率不变的直线;
D:塔料层内持液量与空塔气速有关。
答案: 【塔内液相为分散相,气相为连续相;】
123、 问题:如下关于通过填料塔的空塔气速和实际气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实际气速小于空塔气速;
B:空塔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实际气速与空塔气速无关;
D:实际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 【实际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24、 问题:填料塔在低于载点气速操作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B: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明显增加;
C: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不变,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D: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不变,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明显增加。
答案: 【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125、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属于填料塔液泛时的行为()
选项:
A:气相逐渐变为分散相,而液相逐渐变为连续相;
B:液相返混和气体的液沫夹带极为严重;
C:空塔气速不变而压降持续上升;
D:填料层被液体完全充满,气体无法进入。
答案: 【填料层被液体完全充满,气体无法进入。】
126、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塔操作气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最好使实际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B:最好使空塔气速低于泛点气速;
C:最好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D:最好使实际气速低于泛点气速。
答案: 【最好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127、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塔内气液两相交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一定喷淋密度下,随空塔气速的增加,气液两相交互作用明显增加;
B:一定喷淋密度下,随实际气速的增加,气液两相交互作用明显增加;
C:一定喷淋密度下,气液两相交互作用与空塔气速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28、 问题:一般来说,填料层的空隙率越高,则其泛点气速()
选项:
A:不变;
B:越高;
C:越低;
D:无法确定。
答案: 【越高;】
129、 问题:为分离一易起泡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选项: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应选用填料塔;】
130、 问题:为分离一具有很强腐蚀性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选项: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应选用填料塔;】
131、 问题:为分离含有固体颗粒或易发生聚合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选项: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应选用板式塔;】
132、 问题:为分离具有热敏性混合物选择塔型时,()
选项: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应选用填料塔;】
133、 问题:将板式塔和填料塔进行比较,在适应液体流量变动方面,一般来说()
选项:
A:两种塔型差别不大;
B:填料塔优于板式塔;
C: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134、 问题:在塔的操作中,为将塔中间的液体抽出,()
选项:
A:两种塔型方便程度相差不大;
B:填料塔比板式塔方便;
C:板式塔比填料塔方便;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板式塔比填料塔方便;】
135、 问题:就设计技术的成熟度来讲,板式塔和填料塔比较,()
选项:
A:两种塔型没有区别;
B:填料塔优于板式塔;
C: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136、 问题:使塔板上保持两相错流,能起到的作用有( )
选项:
A:减小板压降;
B:促进表面更新;
C:降低传质阻力
D:增大传质推动力
答案: 【促进表面更新;;
降低传质阻力】
137、 问题:在保证一定的降液管截面积的前提下,增大安定区的宽度可以起到如下哪些作用()
选项:
A:减少气泡夹带量
B:减少漏液量
C:减小气、液接触面积
D:降低板压降
答案: 【减少气泡夹带量;
减少漏液量;
减小气、液接触面积】
138、 问题: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有()
选项:
A:液沫;
B:鼓泡;
C:泡沫;
D:喷射。
答案: 【鼓泡;;
泡沫;;
喷射。】
139、 问题:气体通过塔板时的压强由哪些部分组成()
选项:
A:干板阻力;
B:液层阻力;
C:气流阻力;
D:降液管阻力。
答案: 【干板阻力;;
液层阻力;】
140、 问题:如下各项中,属于在设计方面影响板压降的因素有()
选项:
A:塔板的类型与结构;
B:板间距;
C:开孔率;
D:降液管底隙高度。
答案: 【塔板的类型与结构;;
开孔率;】
141、 问题:如下各项中,属于在操作方面影响板压降的因素有()
选项:
A:塔板的类型与结构;
B:气体流量;
C:液体流量;
D:降液管底隙高度。
答案: 【气体流量;;
液体流量;】
142、 问题:在塔板上,泡沫和喷射接触状态优于鼓泡接触状态,主要是因为前两者()
选项:
A:相际接触面大;
B:传质表面更新效果好;
C:板压降低;
D:气液接触时间长。
答案: 【相际接触面大;;
传质表面更新效果好;】
143、 问题:如下哪些项与板式塔内的液沫夹带量有关()
选项:
A:板间距;
B:气体流量;
C:液体流量;
D:塔板开孔率。
答案: 【板间距;;
气体流量;;
液体流量;;
塔板开孔率。】
144、 问题:板式塔内气泡夹带的危害有()
选项:
A:使传质阻力增大;
B:使板压降过大;
C:使传质推动力减小;
D:影响降液管内液体流入塔板。
答案: 【使传质推动力减小;;
影响降液管内液体流入塔板。】
145、 问题:液面落差是因为什么的存在而产生的()
选项:
A:塔板表面
B:板上的构件
C:溢流堰
D:降液管底隙
答案: 【塔板表面;
板上的构件】
146、 问题:液体从板式塔的降液管内流出去,需要克服如下哪些项()
选项:
A:降液管直管阻力;
B:降液管底隙阻力;
C:板压降;
D:板上流动阻力。
答案: 【降液管直管阻力;;
降液管底隙阻力;;
板压降;】
147、 问题:从塔板设计的角度讲,如下哪些项会导致溢流液泛( )
选项:
A:开孔率过低;
B:降液管底隙过窄;
C:板间距过小;
D:弓形溢流堰过短。
答案: 【开孔率过低;;
降液管底隙过窄;;
板间距过小;;
弓形溢流堰过短。】
148、 问题:选出板式塔的溢流液泛和夹带液泛的相同之处()
选项:
A:主要原因:气相流量过大;
B:主要结果:全塔压降过大;
C:主要结果:分离效果极差;
D:主要原因:液相流量过大。
答案: 【主要原因:气相流量过大;;
主要结果:全塔压降过大;;
主要结果:分离效果极差;】
149、 问题:板式塔中,如果溢流堰过高,会引起如下哪几种现象的出现()
选项:
A:板压降过大;
B:液沫夹带量过大;
C:板上液流分布过于不均匀;
D:可能容易发生溢流液泛。
答案: 【板压降过大;;
液沫夹带量过大;;
可能容易发生溢流液泛。】
150、 问题:气相流量过大时,板式塔内会出现如下哪几种严重非理想行为或不正常现象?()
选项:
A:过量雾沫夹带;
B:溢流液泛;
C:夹带液泛;
D:严重漏液。
答案: 【过量雾沫夹带;;
溢流液泛;;
夹带液泛;】
151、 问题:液相流量过大时,板式塔内会出现如下哪几种行为或现象?()
选项:
A:液面梯度过大;
B:气泡夹带量过大;
C:溢流液泛;
D:严重漏液。
答案: 【液面梯度过大;;
气泡夹带量过大;;
溢流液泛;】
152、 问题:如下对板式塔设计点的各种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板式塔的设计点坐标值是设计塔时使用的那组液、气流量;
B:设计时应调整设计点的位置,使之尽量靠近负荷性能图有效区域中心;
C:使设计点位于负荷性能图某条线附近的塔设计结果不好;
D:由设计点可求塔的操作弹性。
答案: 【板式塔的设计点坐标值是设计塔时使用的那组液、气流量;;
使设计点位于负荷性能图某条线附近的塔设计结果不好;;
由设计点可求塔的操作弹性。】
153、 问题:如下关于理论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在理论板上,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
B: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满足相平衡关系;
C:离开理论板的两相温度相同;
D: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相同。
答案: 【在理论板上,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
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满足相平衡关系;;
离开理论板的两相温度相同;】
154、 问题:如下哪些项是林德塔板相对于普通筛板的改进效果()
选项:
A:压降更低;
B:塔板上液层厚度差更小;
C:漏液量更小;
D:板上液流更均匀。
答案: 【压降更低;;
塔板上液层厚度差更小;;
漏液量更小;;
板上液流更均匀。】
155、 问题:在视频介绍的塔板中,有几个塔板的设计刻意追求全部气流或部分气流以近乎水平方向进入板上液层,它们是()
选项:
A:林德塔板;
B:舌片塔板;
C:浮阀塔板
D:泡罩塔板
答案: 【林德塔板;;
舌片塔板;】
156、 问题:在填料塔中,填料的主要作用是()
选项:
A:提供传质表面(支撑);
B:促使气泡的形成和均匀分布;
C:促使传质表面更新;
D:促使气流湍动。
答案: 【提供传质表面(支撑);;
促使传质表面更新;;
促使气流湍动。】
157、 问题:课程视频中将填料按哪些方法进行了分类?()
选项:
A:按尺寸;
B:按形状;
C:按材质;
D:按装填方式。
答案: 【按形状;;
按材质;;
按装填方式。】
158、 问题:对某一种填料而言,在压降线(双对数坐标系)方面,如下哪些项是气体通过干、湿填料层时的不同之处( )
选项:
A:湿填料层压降线位置较高;
B:湿填料层压降线不是一条直线,而干填料层的是;
C:在任何区间,两条线的陡度均不相同;
D:在任何区间,两条线的陡度均不相同;
答案: 【湿填料层压降线位置较高;;
湿填料层压降线不是一条直线,而干填料层的是;】
159、 问题:随着空塔气速的不同,填料塔内可能出现的流体力学状态有()
选项:
A:恒持液量状态
B:液泛状态
C:液沫夹带状态;
D:载液状态。
答案: 【恒持液量状态;
液泛状态;
载液状态。】
160、 问题:找出填料塔与板式塔在液泛时的相同之处()
选项:
A:起因是液体和气体流量过大皆有可能;
B:均存在严重返混,传质效果恶化;
C:塔压降均高于正常值;
D:气体均以连续相的形式存在于塔内。
答案: 【起因是液体和气体流量过大皆有可能;;
均存在严重返混,传质效果恶化;;
塔压降均高于正常值;】
161、 问题:在下面各项中,找出对填料塔液泛气速有影响的因素()
选项:
A:液体喷淋密度;
B:液体的物理性质;
C:填料的结构和尺寸;
D:填料层的高度。
答案: 【液体喷淋密度;;
液体的物理性质;;
填料的结构和尺寸;】
162、 问题:关于操作填料塔时应将其控制在什么状态,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空塔气速要低于载点气速
B:使塔处于恒持液量状态
C:使塔处于载液状态
D: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与泛点气速之间
答案: 【使塔处于载液状态;
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与泛点气速之间】
163、 问题:一定喷淋密度下,填料塔在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操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选项:
A: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填料层的持液量增加;
B:双对数坐标系内,空塔气速~压降线为一条直线,其斜率大于载点气速以下时;
C:气液两相的交互作用对液体的运动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D: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恒持液量区。
答案: 【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填料层的持液量增加;;
气液两相的交互作用对液体的运动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恒持液量区。】
164、 问题:如下哪几项属于影响填料塔泛点气速的主要因素()
选项:
A:填料的特性;
B:填料层高度;
C:塔内流体的物理性质;
D:塔内液气流量的比值。
答案: 【填料的特性;;
塔内流体的物理性质;;
塔内液气流量的比值。】
165、 问题:对板式塔,可以安排气、液两相并流,这样只是传质推动力比逆流小而已()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66、 问题:一般来说,塔径越大,需要采用的溢流方式就越复杂,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板上液面落差(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67、 问题:工业上希望在塔板上出现泡沫和喷射接触状态,主要是因为这样板上传质推动力较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68、 问题:气体通过塔板时的压降包括干板阻力和液层阻力,但以干板阻力为主(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69、 问题:在喷射接触状态时,塔板压降以干板阻力为主的可能性较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0、 问题:一般来说,板压降过低或过高,对塔的运行都是不利的。(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1、 问题:板式塔内的液沫夹带是返混行为,气泡夹带不是返混行为(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2、 问题:板式塔液沫夹带量的主要贡献者是沉降速度大于气流速度的液滴(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3、 问题:气泡夹带是指塔板上的气泡被夹带至降液管中(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4、 问题:板式塔内的气泡夹带量与板间距基本上无关(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5、 问题:气流通过塔板时的不均匀分布对传质是不利的(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6、 问题:液相流量越大,板上液面落差就越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7、 问题:液体流过塔板时,流量越大,不均匀分布越严重(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8、 问题:板式塔夹带液泛发生时的自发恶性循环是指,气体流量不变时板上液层厚度与液沫夹带量的相互促进。(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9、 问题:在板式塔中,越容易发泡的物系液泛气速越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0、 问题:一个板式塔是否容易发生溢流液泛与物系的性质关系不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1、 问题:气体或液体流量过大均会导致溢流液泛的发生()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82、 问题:板式塔发生液泛时,全塔压降明显低于正常值(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3、 问题:板式塔的随机性漏液量在操作中是不可控的(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4、 问题:理论板上两相的组成、温度、压强均相同(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5、 问题:因为在理论板上气、液两达到相平衡,所以理论板上不进行相际传质过程(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6、 问题:默弗里板效率的定义为:某相流经塔板前后组成的实际变化量与平衡组成之比。(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7、 问题:塔的设计者通常用已有的算图或经验公式获得全塔效率(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88、 问题:塔的设计者和研究者获取全塔效率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评价塔的性能或分离效率。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9、 问题:泡罩塔板效率很低与其液面落差很大有关,而液面落差很大主要是因为泡罩的存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0、 问题:泡罩、筛板、浮阀相比较,不存在压降最低、操作弹性最低、同时生产能力又最大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1、 问题:浮阀塔板不适合用于生产负荷变动较大的情况(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2、 问题:舌片塔板操作弹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不得不在喷射工况下操作(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3、 问题:林德塔板以牺牲操作弹性为代价换取低压降(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4、 问题:林德塔板通过“改平台为斜台”减小了板上液层厚度差(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5、 问题:塔的生产能力与塔板压降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板压降越大,塔的生产能力就越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6、 问题:在填料塔中,液体分布器和再分布器的作用分别是减轻(或避免)壁流和沟流()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7、 问题:直径越小的塔,采用的填料尺寸也应该越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8、 问题:一般来说,尺寸越小的填料,其堆积形成的填料层生产能力也就越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9、 问题:一般来说,由尺寸较小的填料堆积而成的填料层提供的传质阻力也较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0、 问题:丝网波纹填料兼有比表面积大和压降低的优点()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1、 问题:视频和教材中所说的填料层压降线是通过填料层的压降与实际气速的关系线(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02、 问题:某种填料的湿填料层压降线是由三段直线构成的折线(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03、 问题:填料塔发生液泛时的那个恶性循环是指,空塔气速不变时填料表面液膜厚度与气、液两相之间的交互作用相互促进增长。()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4、 问题:在填料塔内,液体的黏度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5、 问题:在填料塔内,比表面积越大的填料,液泛气速越高()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06、 问题:填料塔的正常操作范围比板式塔要宽一些(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第3周测验B
1、 问题:各层塔板之间要有一定的比液层厚度大得多的间距,这是为了()
选项:
A:保证气、液接触后能有效分开
B:使气、液两相在板上充分接触
C:防止液体直接从开孔区落下
D:保证板上有一定厚度的液层
答案: 【保证气、液接触后能有效分开】
2、 问题:在塔板的液体入口处,液层的厚度h入口、溢流堰高hW、降液管底隙高度h0,三个按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h入口>hW>h0;
B:hW > h入口>h0;
C:h入口> h0> hW;
D:hW>h0 >h入口。
答案: 【h入口>hW>h0;】
3、 问题:如下关于工业中常见板式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总体上并流,每板上错流
B: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错流;
C: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逆流;
D:总体上并流,每板上并流。
答案: 【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错流;】
4、 问题:以下哪一个部件不是板式塔必须的()
选项:
A:板上开孔
B:降液管
C:出口堰
D:进口堰
答案: 【进口堰】
5、 问题:在筛板上设置入口安定区的主要目的是()
选项:
A:减少气泡夹带量;
B: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C:减少漏液量;
D:降低板压降。
答案: 【减少漏液量;】
6、 问题:设计板式塔时,一般要使降液管底隙高度不超过板出口溢流堰高,是因为()
选项:
A:确保塔板压降不至于过高;
B:确保液封,防止气体窜入降液管内;
C:防止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D:减少气泡夹带量。
答案: 【确保液封,防止气体窜入降液管内;】
7、 问题:在塔板上液体出口处设置溢流堰,主要目的是()
选项:
A:防止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B:减少塔板上漏液量;
C:使板上具有一定的液层厚度,保证传质效果;
D:防止板上液流将更多的气泡带入降液管。
答案: 【使板上具有一定的液层厚度,保证传质效果;】
8、 问题:在泡沫接触状态下,板上两相的存在形态各是什么()
选项:
A:液相是连续相,气相是分散相
B:液相是连续相,气相是连续相
C:液相是分散相,气相是连续相
D:液相是分散相,气相是分散相
答案: 【液相是连续相,气相是分散相】
9、 问题:在喷射接触状态,两相的接触面是()
选项:
A:汽泡的表面
B:液滴的表面
C:气流的表面
D:液流的液面
答案: 【液滴的表面】
10、 问题:气、液流量对板上清液层高度的影响是()
选项:
A:气体流量越大、液体流量越小,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B:气体流量越小、液体流量越小,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C:气体流量越大、液体流量越大,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D:气体流量越小、液体流量越大,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答案: 【气体流量越小、液体流量越大,则板上清液层高度越大】
11、 问题:气、液两相在板上以泡沫状态接触时,传质表面主要是()
选项:
A:气泡的表面;
B:液膜的表面;
C:液滴表面;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液膜的表面;】
12、 问题: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
选项:
A: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也是分散相;
B: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也是连续相;
C:液体是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
D:液体是分散相,气体是连续相。
答案: 【液体是分散相,气体是连续相。】
13、 问题: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传质表面主要是()
选项:
A:气泡的表面;
B:液膜的表面;
C:液滴的表面;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液滴的表面;】
14、 问题:气、液两相在板上各种接触状态中,工业生产中希望出现的是()
选项:
A:喷射、泡沫和鼓泡接触状态;
B:喷射和鼓泡接触状态;
C:泡沫和鼓泡接触状态;
D:喷射和泡沫接触状态。
答案: 【喷射和泡沫接触状态。】
15、 问题: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清液层的高度()*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是增大还是减小与板上液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关。
答案: 【减小;】
16、 问题: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泡沫层的高度()*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是增大还是减小与板上液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关。
答案: 【基本不变;】
17、 问题:如下关于干板压降和液层阻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增大;
B: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减小,液层阻力增大;
C: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减小,液层阻力减小;
D: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减小。
答案: 【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减小。】
18、 问题:板式塔内的返混行为给塔的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选项:
A:使传质阻力增大
B:传质推动力减小
C:既使传质阻力增大,也使传质推动减小
D:使板压降增大
答案: 【传质推动力减小】
19、 问题:在板式塔内,流体流量越大,液沫夹带量就越大,原因是()
选项:
A:液体流量越大,沉降速度小于气流速度的液滴越多;
B:液体流量越大,被弹溅出的液滴越多;
C:液体流量越大,板上液层越厚;
D:液体流量越大,板上液流分布越均匀。
答案: 【液体流量越大,板上液层越厚;】
20、 问题:板式塔内液体流量越大,气泡夹带量就越大,主要原因是( )
选项:
A: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变短;
B:板上液层厚度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C:板压降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D:那三个都不是原因。
答案: 【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变短;】
21、 问题:气体流量越大时,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
选项:
A:越长;
B:越短;
C:两者基本上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越长;】
22、 问题:气体通过塔板时不均匀分布的直接原因是()
选项:
A:溢流堰的存在;
B:液沫夹带;
C:板压降的存在;
D:液面落差的存在。
答案: 【液面落差的存在。】
23、 问题:如下关于液沫夹带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沉降速度小于气流速度的小液滴,无论板间距多大,都将被夹带到上层塔板;
B:沉降速度大于气流速度的大液滴,也可能随气流到达上层塔板,但这不是液沫夹带的主要来源;
C:液沫夹带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有关;
D:液沫夹带是一种返混行为。
答案: 【沉降速度大于气流速度的大液滴,也可能随气流到达上层塔板,但这不是液沫夹带的主要来源;】
24、 问题:降液管除了作为上、下两板之间的液体通道,还具有如下哪一项作用()*
选项:
A:确保塔板压降不至于过高;
B:使板上具有一定的液层厚度,保证传质效果;
C: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D:气、液分开。
答案: 【气、液分开。】
25、 问题:对传质效果直接有影响的气泡夹带主要是指()*
选项:
A:板上液流携带板上液层中的部分气泡进入降液管;
B:液流携带降液管泡沫层中的部分气泡进入下一层塔板;
C:气体通过板上液层时携带少量液滴进入上层塔板;
D:(A)和(B)。
答案: 【液流携带降液管泡沫层中的部分气泡进入下一层塔板;】
26、 问题: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选项:
A:板间距;
B:液体流量;
C:塔径;
D:溢流堰高。
答案: 【板间距;】
27、 问题:板上液面落差受如下哪一项的影响最弱()
选项:
A:塔径;
B:液体流量;
C:塔板结构;
D:板间距。
答案: 【板间距。】
28、 问题:从塔板的液流入口至液流出口,气液相际传质推动力的变化规律是()*
选项: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基本上不变化;
D:无法确定。
答案: 【逐渐减小;】
29、 问题:堰上液层高度与板上液流分布均匀程度的关系是()
选项:
A:无关;
B:堰上液层越高,板上液流分布越不均匀;
C:堰上液层越高,板上液流分布越均匀;
D:无法确定。
答案: 【堰上液层越高,板上液流分布越均匀;】
30、 问题:如下哪一项最有可能导致板上出现大面积液体流通不畅的死区()
选项:
A: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过大;
B: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过小;
C: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过大;
D: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过小。
答案: 【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过小。】
31、 问题:液体流量越大,则气泡夹带量()
选项: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越大;】
32、 问题:板上液流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与液体流量的关系是()
选项:
A:无关;
B:液体流量越大,分布越不均匀;
C:液体流量越大,分布越均匀;
D:无法确定。
答案: 【液体流量越大,分布越均匀;】
33、 问题:夹带液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选项:
A:气体流量过大;
B:液体流量过大;
C:气体流量过小;
D:液体流量过小。
答案: 【气体流量过大;】
34、 问题:液泛气速与板间距的关系是()
选项:
A:板间距越大,液泛气速越高;
B:板间距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板间距越大,液泛气速越高;】
35、 问题:板式塔降液管内清液层高度()
选项:
A:只与气相流量有关
B:只与液相流量有关
C:与气、液流量都有关
D:与气、液流量都无关
答案: 【与气、液流量都有关】
36、 问题:当液体流量增加时,降液管内、外(板上)清液层高度()
选项:
A:都增加
B:都减小
C:管内的增加,管外的减小
D:管内的减小,管外的增加
答案: 【都增加】
37、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板式塔倾向性漏液量过大的直接原因()
选项:
A:板间距过大;
B:板上液面落差过大;
C:溢流堰过长;
D:溢流堰过低。
答案: 【板上液面落差过大;】
38、 问题:在板式塔的设计中,如下哪个因素对漏液量的影响最大()
选项:
A:安定区宽度;
B:溢流堰高;
C:板间距;
D:开孔率。
答案: 【开孔率。】
39、 问题:夹带液泛发自于塔板上的()
选项:
A:边缘区;
B:安定区;
C:降液管中;
D:鼓泡区。
答案: 【鼓泡区。】
40、 问题:当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液体的实际流量()*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增大;】
41、 问题:液泛气速与通过塔板的液体流量的关系是()
选项:
A: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B: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高;
C:两者没有关系;
D:两者的关系如何与塔板的具体结构有关。
答案: 【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42、 问题:溢流液泛发自于塔板上的()
选项:
A:溢流堰处;
B:安定区;
C:降液管中;
D:开孔区。
答案: 【降液管中;】
43、 问题:如下哪一项对降液管内的清液层高度与塔板的液体入口处液层高度之差没有影响()*
选项:
A:降液管底隙的局部阻力;
B:降液管的直管阻力
C: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时的阻力;
D:板压降。
答案: 【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时的阻力;】
44、 问题:液体在塔板入口处的液层高度等于()*
选项:
A:溢流堰高度+堰上液层高+降液管底隙高度;
B:降液管底隙高度+堰上液层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C:溢流堰高度+降液管底隙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D:溢流堰高度+堰上液层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答案: 【溢流堰高度+堰上液层高度+板上液面落差。】
45、 问题:如下关于液泛的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气体流量不变时塔压降还在持续升高,预示液泛的发生;
B:液泛发生时,塔内液相返回严重;
C:液体流量过大仅导致溢流液泛的发生,而气体流量过大仅导致夹带液泛的发生;
D:溢流液泛和夹带液泛起因不完全相同,但最终液体都将充满全塔。
答案: 【液体流量过大仅导致溢流液泛的发生,而气体流量过大仅导致夹带液泛的发生;】
46、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一般规定板上液面落差不超过干板阻力的1/2,是为了()*
选项:
A:避免出现过大的板压降和过量液沫夹带;
B:避免因液面落差引起的倾向性漏液和气流分布不均;
C:避免出现溢流液泛和板上液流分布不均;
D:避免出现夹带液泛。
答案: 【避免因液面落差引起的倾向性漏液和气流分布不均;】
47、 问题:以下关于随机性漏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随机性漏液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无关;
B: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小,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C: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大,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D:随机性漏液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关系如何与塔板的具体结构有关。
答案: 【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大,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48、 问题:以下关于塔板漏液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严重的漏液会使板上不存在积液;
B:塔板是否容易漏液与其结构有关,而不仅取决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速;
C:漏液属于液体返混行为;
D: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增大,漏液量会增大。
答案: 【漏液属于液体返混行为;】
49、 问题:如下哪一项用于判断板式塔溢流液泛的发生()
选项:
A:降液管泡沫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B:降液管内清层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C:两板之间充满泡沫层;
D:板上清液层高度超过降液管内清液层高度。
答案: 【降液管泡沫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50、 问题:在实验测定某一层塔板的液相默弗里板效率时,最多需要取样分析测定几种物料组成( )
选项:
A:1
B:2
C:3
D:4
答案: 【3】
51、 问题:在计算某层塔板的液相默弗里板效率时,两次出现在计算式中的是()
选项:
A:进入该板的液相组成;
B:离开该板的液相组成;
C:该板上的液相组成;
D:那在个都不是。
答案: 【进入该板的液相组成;】
52、 问题:在计算某层塔板的液相默弗里板效率时,需要计算一个液相平衡组成。应该采用什么组成计算该平衡组成()
选项:
A:进入该板的气相组成;
B:离开该板的气相组成;
C:进入该板的液相组成;
D:离开该板的液相组成。
答案: 【离开该板的气相组成;】
53、 问题:气相流量过小时,板式塔内会出现如下哪种严重非理想行为或不正常现象?()
选项:
A:气泡夹带严重;
B: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时分布不均;
C:穿过塔板的气体分布不均;
D:严重漏液。
答案: 【严重漏液。】
54、 问题:液相流量过小时,板式塔内会出现哪种行为或现象?()
选项:
A:液沫夹带量过大;
B:气泡夹带量过大;
C: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D: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答案: 【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55、 问题:板式塔的负荷性能图由几条线组成()
选项:
A:3
B:4
C:5
D:6
答案: 【5】
56、 问题:从塔板负荷图来看,气相和液相流量对如下哪种行为或现象的发生与否同时都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选项:
A:过量液沫夹带;
B:溢流液泛;
C:漏液;
D:汽泡夹带。
答案: 【溢流液泛;】
57、 问题:参见附图,操作弹性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选项:
A:AB和GH;
B:EF和GH;
C:CD和EF
D:GH和EF
答案: 【GH和EF】
58、 问题:
选项:
A:
B:
C:
D:
答案: 【】
59、 问题:在一个板式塔中,各板的板默弗里板效率()
选项:
A:完全相同;
B:一般不相同;
C:相差不大;
D:无法确定。
答案: 【一般不相同;】
60、 问题:构成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线有()
选项:
A: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B:液相流量上(下)限线、夹带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C: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夹带液泛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D:液相流量上(下)限线、塔板压降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答案: 【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61、 问题:设置板式塔液相流量下限线是考虑到()
选项:
A:液相流量过低,板上不存在积液,传质效果很差;
B:液相流量过低,气体通过塔板时分布不均匀性严重;
C:液相流量过低,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D:液相流量过低,液体在板上停留时间过长,传质效果差。
答案: 【液相流量过低,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62、 问题:设置板式塔液相流量上限线是考虑到()
选项:
A:液相流量过大,板压降过大
B:液相流量过大,气泡夹带严重;
C:液相流量过大,发生夹带液泛;
D:液相流量达大,发生过量液沫夹带。
答案: 【液相流量过大,气泡夹带严重;】
63、 问题: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流量上限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选项: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答案: 【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64、 问题: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流量下限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选项: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答案: 【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65、 问题: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过量液沫夹带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选项: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答案: 【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66、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过量液沫夹带线的位置()
选项:
A:上移;
B:下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下移;】
67、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溢流液泛线的位置()*
选项:
A:上移;
B:下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下移;】
68、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液相流量上限线的位置()*
选项: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右移;】
69、 问题: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操作弹性()*
选项: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如何变化与液气比有关。
答案: 【如何变化与液气比有关。】
70、 问题:如下四种塔板中,液面落差和板压降同时都最大的是()
选项:
A:泡罩塔板;
B:筛板;
C:浮阀塔板;
D:舌片塔板。
答案: 【泡罩塔板;】
71、 问题:在视频中介绍的几种塔板中,气相通道最简单和最复杂的分别是哪一种()
选项:
A:舌片塔板、浮阀;
B:导向筛板、泡罩;
C:筛板、浮阀;
D:筛板、泡罩。
答案: 【筛板、泡罩。】
72、 问题:将浮阀、筛板和泡罩塔板进行比较,在板效率、压降、操作弹性和生产能力这四方面均不是最差的塔板是()
选项:
A:泡罩
B:筛板;
C:浮阀;
D:不存在;
答案: 【浮阀;】
73、 问题:在视频介绍的几种塔板中,有一种以牺牲操作弹性为代价,换取了高效率和低压降,它是()
选项:
A:浮阀塔板;
B:筛板;
C:舌片塔
D:导向筛板。
答案: 【舌片塔】
74、 问题:在视频介绍的几种塔板中,通常没有溢流堰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
B:筛板;
C:舌片塔;
D:导向筛板。
答案: 【舌片塔;】
75、 问题:下列各种塔板按其在工业生产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正确排列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泡罩塔板、普通筛板、舌片塔板;
B:普通筛板、泡罩塔板、舌片塔板、浮阀塔板;
C:泡罩塔板、舌片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
D:泡罩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舌片塔板。
答案: 【泡罩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舌片塔板。】
76、 问题:如下关于泡罩塔板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泡罩塔板几乎不会漏液;
B: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压降最大;
C: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操作弹性最小;
D:泡罩塔板不易堵塞,对各种物料都有较好的适用性。
答案: 【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操作弹性最小;】
77、 问题:如下关于泡罩塔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与其他塔板相比,泡罩塔板上液面落差较小;
B:泡罩塔板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得最早,结构也很简单;
C:泡罩塔板的压降较高,主要原因是气体通道长而曲折;
D:与后来出现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泡罩塔板的板效率并不低。
答案: 【泡罩塔板的压降较高,主要原因是气体通道长而曲折;】
78、 问题:与泡罩塔板相比,筛板上的液面落差()
选项:
A:较大;
B:较小;
C:基本相当;
D:无法确定。
答案: 【较小;】
79、 问题:各种塔板在结构上的不同主要是()
选项:
A:气体通道结构不同;
B:液相通道结构不同;
C:降液管结构不同;
D:溢流堰结构不同。
答案: 【气体通道结构不同;】
80、 问题:如下哪一种塔板实现了通过塔板的气速随气量自动调整()*
选项:
A:普通筛板;
B:泡罩塔板;
C:浮阀塔板;
D:导向筛板。
答案: 【浮阀塔板;】
81、 问题: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压降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泡罩塔>筛板>板浮阀塔板
C: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D: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板。
答案: 【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82、 问题: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造价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C: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
D: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板。
答案: 【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83、 问题: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生产能力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选项: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泡罩塔>筛板;
C:泡罩塔>筛板>浮阀塔板;
D:筛板>浮阀塔板>泡罩塔板。
答案: 【筛板>浮阀塔板>泡罩塔板。】
84、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属于舌片塔板相比于泡罩塔板和筛板等做出的改善()*
选项:
A:降低了液沫夹带;
B:降低了板压降;
C:降低了液面落差;
D:减少了气泡夹带量
答案: 【减少了气泡夹带量】
85、 问题:如下哪种塔板在操作弹性方面更接近于浮阀塔板()
选项:
A:泡罩塔板;
B:普通筛板;
C:浮动舌片塔板
D:林德筛板。
答案: 【浮动舌片塔板】
86、 问题:如下塔板中压降最低的是()
选项:
A: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
C:普通筛板;
D:林德塔板。
答案: 【林德塔板。】
87、 问题:如下哪两种塔板对板上流体力学和气液接触状况改进的思想最为接近()*
选项:
A:舌片塔板和林德塔板;
B:浮阀塔板和林德塔板;
C:舌片塔板和浮阀塔板;
D:舌片塔板和垂直筛板。
答案: 【舌片塔板和林德塔板;】
88、 问题:如下塔板中最适合用于真空精馏的是()
选项:
A: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
C:普通筛板;
D:林德塔板。
答案: 【林德塔板。】
89、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属于林德塔板相比于普通筛板的明显改进()*
选项:
A:压降更低;
B:倾向性漏液更少;
C:气泡夹带量更小;
D:液面落差更小。
答案: 【气泡夹带量更小;】
90、 问题:在填料塔中,除沫器与液体分布器的高低位置关系是()
选项:
A:除沫器在上
B:液体分布器在上
C:两者一样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除沫器在上】
91、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能视为填料(层)的特性()
选项:
A:填料层的空隙率
B:填料层的比表面积
C:填料层的高度
D:填料的尺寸
答案: 【填料层的高度】
92、 问题:买卖填料时,按什么定价既方便又合理( )
选项:
A:元/每个
B:元/立方米
C:元/kg
D:其他
答案: 【元/kg】
93、 问题:参见附图,该填料的名称是()
选项:
A:鲍尔环;
B:阶梯环;
C:拉西环;
D:金属环矩鞍。
答案: 【金属环矩鞍。】
94、 问题:参见附图,该填料的名称是()
选项:
A:鲍尔环;
B:阶梯环;
C:拉西环;
D:金属环矩鞍。
答案: 【鲍尔环;】
95、 问题:参见附图,该填料的名称是()
选项:
A:鲍尔环;
B:阶梯环;
C:拉西环;
D:金属环矩鞍。
答案: 【阶梯环;】
96、 问题:拉西环、鲍尔环和阶梯环三种填料中,高径比最小的是()
选项:
A:拉西环;
B:鲍尔环;
C:阶梯环;
D:这三种填料高径比一样大。
答案: 【阶梯环;】
97、 问题:在分别由拉西环、鲍尔环和阶梯环三种填料构成的填料层中,压降最低的是()
选项:
A:拉西环;
B:鲍尔环;
C:阶梯环;
D:这三种填料层压降几乎一样大。
答案: 【阶梯环;】
98、 问题:填料塔正常操作时,气体主要以如下哪一种状态通过填料层()
选项:
A:气泡;
B:气流;
C:气流+气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气流;】
99、 问题:填料塔中液体分布器的作用在于()
选项:
A:使液体获得良好的初始分布,发挥填料的优良性能;
B:使靠近塔壁的液体重新获得良好的分布;
C:防止填料层压降过大;
D:减小液泛的可能性。
答案: 【使液体获得良好的初始分布,发挥填料的优良性能;】
100、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塔内液体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液体即使获得了良好的初始分布,也不能保证其在整个行程中都是均匀分布的;
B:塔体安装不垂直,会造成液体分布的不均匀;
C:直径越小的填料塔,液体的起始分布越重要;
D:填料层装填不均匀,会造成液体分布不均匀。
答案: 【直径越小的填料塔,液体的起始分布越重要;】
101、 问题:在填料塔内安装液体分布器是为了()
选项:
A:避免或减轻壁流;
B:避免或减轻沟流;
C:抑制液泛;
D:降低压降。
答案: 【避免或减轻沟流;】
102、 问题:在填料塔内安装再液体分布器是为了()
选项:
A:避免或减轻壁流;
B:避免或减轻沟流;
C:抑制液泛;
D:降低压降。
答案: 【避免或减轻壁流;】
103、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比表面积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传质;
B: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C: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同样体积填料层的造价越高;
D: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层时的阻力越低。
答案: 【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层时的阻力越低。】
104、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层空隙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空隙率是单位体积的填料层所具有的空隙体积;
B:空隙率越大,则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越小;
C:一般来说,填料层空隙率越大,则其比表面积越小;
D:相同的气体流量下,空隙率越大则压降越低。
答案: 【空隙率越大,则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越小;】
105、 问题:如下关于拉西环填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拉西环填料层中相邻两环不易形成线接触;
B:拉西环是压降较高的一种填料;
C:拉西环填料的内表面不易得到充分利用;
D:相比于现有的其他填料,拉西环填料层易发生液泛。
答案: 【拉西环填料层中相邻两环不易形成线接触;】
106、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鲍尔环相比于拉西环的改进()*
选项:
A:较充分地利用了环内空间;
B:较充分地利用了环内表面积;
C:结构更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D:更不易形成线接触。
答案: 【结构更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107、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阶梯环与鲍尔环在结构方面的不同()*
选项:
A:高径比不同;
B:一个上下粗细相同,一个下上粗细不同;
C:一个在一端有圆台形的翻边,另一个没有翻边;
D:一个环壁是完整的圆筒面,另一个环壁不再是完整的圆筒面。
答案: 【一个环壁是完整的圆筒面,另一个环壁不再是完整的圆筒面。】
108、 问题: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三者相比,在减轻或避免线接触方面做得最好的是()*
选项:
A:拉西环;
B:鲍尔环;
C:阶梯环;
D:在这方面三者相差不大。
答案: 【阶梯环;】
109、 问题: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最明显的变化是()*
选项:
A:结构更加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B:使填料内表面的利用更加充分;
C:填料的机械强度更好;
D:使填料之间的接触以点接触为主。
答案: 【使填料之间的接触以点接触为主。】
110、 问题:鞍形填料与环形填料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选项:
A:压降明显降低;
B:填料表面利用更充分;
C:结构更简单
D:装填时不易发生重叠。
答案: 【填料表面利用更充分;】
111、 问题:如下哪种填料集环形填料和鞍形填料的优点于一身()*
选项:
A:球形填料;
B:Intalox填料;
C:阶梯环填料;
D:矩鞍填料。
答案: 【Intalox填料;】
112、 问题:对填料塔要保持足够的喷淋量,是为了()
选项:
A:避免出现壁流;
B:避免出现沟流;
C:使填料层的压降不至于过高;
D:保证填料表面被充分润湿。
答案: 【保证填料表面被充分润湿。】
113、 问题:在操作填料塔时,要保持空塔气速在载点气速以上,主要是为了()
选项:
A:确保不发生液泛;
B:传质阻力不至于过大;
C:使传质推动力不至于过小;
D:使填料层压降不至于过低。
答案: 【传质阻力不至于过大;】
114、 问题:视频中给出5条评价塔设备的指标,概括地说,人们希望这5条指标()
选项:
A:一高四低;
B:二高三低
C:三高二低
D:四高一低
答案: 【三高二低】
115、 问题:气体在干填料层内流动时,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
选项:
A:气体在管内的层流流动;
B:气体在由细小颗粒堆成的固定床层内的流动;
C:气体在管内的湍流流动;
D:气体穿过塔板时的流动。
答案: 【气体在管内的湍流流动;】
116、 问题:相同空塔气速下,气体通过具有一定喷淋量的填料层时的压降()
选项:
A:比干填料层时低;
B:比干填料层时高;
C:与干填料时相同;
D:无法确定。
答案: 【比干填料层时高;】
117、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层持液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适当的持液量有利于填料塔的稳定操作和传质效果;
B:持液量越大,则填料层的压降越高;
C:持液量越大,则塔的生产能力越大;
D:持液量的大小与喷淋密度密切相关。
答案: 【持液量越大,则塔的生产能力越大;】
118、 问题: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与填料层喷淋密度的关系是()*
选项:
A: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小;
B: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大;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填料的种类有关。
答案: 【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大;】
119、 问题:液体喷淋密度越小,压降~空塔气速线的位置(双对数坐标系)()
选项: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越低;】
120、 问题:某填料塔在载点气速以下操作时,不同喷淋密度下的压降-空塔气速线(双对数坐标系)()*
选项:
A:均为逐渐变陡曲线;
B: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D:均为直线,且斜率基本相同。
答案: 【均为直线,且斜率基本相同。】
121、 问题:一定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塔的空塔气速低于载点气速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填料层内的液膜厚度与空塔气速无关;
B:气、液两相交互作用很弱;
C:填料层的持液量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而变化;
D:压降-空塔气速的关系为一条直线(双对数坐标系),且其斜率高于干填料时的压降线。
答案: 【压降-空塔气速的关系为一条直线(双对数坐标系),且其斜率高于干填料时的压降线。】
122、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填料塔处在载液区和恒持液量区的相同点()*
选项:
A:塔内液相为分散相,气相为连续相;
B:随空塔气速增加,填料表面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C:双对数坐标系内,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规律为斜率不变的直线;
D:塔料层内持液量与空塔气速有关。
答案: 【塔内液相为分散相,气相为连续相;】
123、 问题:如下关于通过填料塔的空塔气速和实际气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实际气速小于空塔气速;
B:空塔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实际气速与空塔气速无关;
D:实际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 【实际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24、 问题:填料塔在低于载点气速操作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B: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明显增加;
C: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不变,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D: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不变,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明显增加。
答案: 【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125、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属于填料塔液泛时的行为()
选项:
A:气相逐渐变为分散相,而液相逐渐变为连续相;
B:液相返混和气体的液沫夹带极为严重;
C:空塔气速不变而压降持续上升;
D:填料层被液体完全充满,气体无法进入。
答案: 【填料层被液体完全充满,气体无法进入。】
126、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塔操作气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最好使实际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B:最好使空塔气速低于泛点气速;
C:最好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D:最好使实际气速低于泛点气速。
答案: 【最好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127、 问题:如下关于填料塔内气液两相交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一定喷淋密度下,随空塔气速的增加,气液两相交互作用明显增加;
B:一定喷淋密度下,随实际气速的增加,气液两相交互作用明显增加;
C:一定喷淋密度下,气液两相交互作用与空塔气速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28、 问题:一般来说,填料层的空隙率越高,则其泛点气速()
选项:
A:不变;
B:越高;
C:越低;
D:无法确定。
答案: 【越高;】
129、 问题:为分离一易起泡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选项: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应选用填料塔;】
130、 问题:为分离一具有很强腐蚀性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选项: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应选用填料塔;】
131、 问题:为分离含有固体颗粒或易发生聚合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选项: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应选用板式塔;】
132、 问题:为分离具有热敏性混合物选择塔型时,()
选项: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应选用填料塔;】
133、 问题:将板式塔和填料塔进行比较,在适应液体流量变动方面,一般来说()
选项:
A:两种塔型差别不大;
B:填料塔优于板式塔;
C: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134、 问题:在塔的操作中,为将塔中间的液体抽出,()
选项:
A:两种塔型方便程度相差不大;
B:填料塔比板式塔方便;
C:板式塔比填料塔方便;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板式塔比填料塔方便;】
135、 问题:就设计技术的成熟度来讲,板式塔和填料塔比较,()
选项:
A:两种塔型没有区别;
B:填料塔优于板式塔;
C: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136、 问题:使塔板上保持两相错流,能起到的作用有( )
选项:
A:减小板压降
B:促进表面更新
C:降低传质阻力
D:增大传质推动力
答案: 【促进表面更新;
降低传质阻力】
137、 问题:在保证一定的降液管截面积的前提下,增大安定区的宽度可以起到如下哪些作用()
选项:
A:减少气泡夹带量
B:减少漏液量
C:减小气、液接触面积
D:降低板压降
答案: 【减少气泡夹带量;
减少漏液量;
减小气、液接触面积】
138、 问题: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有()
选项:
A:液沫
B:鼓泡
C:泡沫
D:喷射
答案: 【鼓泡;
泡沫;
喷射】
139、 问题:气体通过塔板时的压强由哪些部分组成()
选项:
A:干板阻力
B:液层阻力
C:气流阻力
D:降液管阻力
答案: 【干板阻力;
液层阻力】
140、 问题:如下各项中,属于在设计方面影响板压降的因素有()
选项:
A:塔板的类型与结构
B:板间距
C:开孔率
D:降液管底隙高度
答案: 【塔板的类型与结构;
开孔率】
141、 问题:如下各项中,属于在操作方面影响板压降的因素有()
选项:
A:塔板的类型与结构
B:气体流量
C:液体流量
D:降液管底隙高度
答案: 【气体流量;
液体流量】
142、 问题:在塔板上,泡沫和喷射接触状态优于鼓泡接触状态,主要是因为前两者()*
选项:
A:相际接触面大;
B:传质表面更新效果好;
C:板压降低;
D:气液接触时间长。
答案: 【相际接触面大;;
传质表面更新效果好;】
143、 问题:如下哪些项与板式塔内的液沫夹带量有关()
选项:
A:板间距
B:气体流量
C:液体流量
D:塔板开孔率
答案: 【板间距;
气体流量;
液体流量;
塔板开孔率】
144、 问题:板式塔内气泡夹带的危害有()
选项:
A:使传质阻力增大;
B:使板压降过大;
C:使传质推动力减小;
D:影响降液管内液体流入塔板。
答案: 【使传质推动力减小;;
影响降液管内液体流入塔板。】
145、 问题:液面落差是因为什么的存在而产生的()
选项:
A:塔板表面;
B:板上的构件;
C:溢流堰
D:降液管底隙。
答案: 【塔板表面;;
板上的构件;】
146、 问题:液体从板式塔的降液管内流出去,需要克服如下哪些项()
选项:
A:降液管直管阻力;
B:降液管底隙阻力;
C:板压降;
D:板上流动阻力。
答案: 【降液管直管阻力;;
降液管底隙阻力;;
板压降;】
147、 问题:从塔板设计的角度讲,如下哪些项会导致溢流液泛( )
选项:
A:开孔率过低
B:降液管底隙过窄
C:板间距过小
D:弓形溢流堰过短
答案: 【开孔率过低;
降液管底隙过窄;
板间距过小;
弓形溢流堰过短】
148、 问题:选出板式塔的溢流液泛和夹带液泛的相同之处()
选项:
A:主要原因:气相流量过大
B:主要结果:全塔压降过大
C:主要结果:分离效果极差
D:主要原因:液相流量过大
答案: 【主要原因:气相流量过大;
主要结果:全塔压降过大;
主要结果:分离效果极差】
149、 问题:板式塔中,如果溢流堰过高,会引起如下哪几种现象的出现()
选项:
A:板压降过大;
B:液沫夹带量过大;
C:板上液流分布过于不均匀;
D:可能容易发生溢流液泛。
答案: 【板压降过大;;
液沫夹带量过大;;
可能容易发生溢流液泛。】
150、 问题:气相流量过大时,板式塔内会出现如下哪几种严重非理想行为或不正常现象?()
选项:
A:过量雾沫夹带;
B:溢流液泛;
C:夹带液泛;
D:严重漏液。
答案: 【过量雾沫夹带;;
溢流液泛;;
夹带液泛;】
151、 问题:液相流量过大时,板式塔内会出现如下哪几种行为或现象?()
选项:
A:液面梯度过大;
B:气泡夹带量过大;
C:溢流液泛;
D:严重漏液。
答案: 【液面梯度过大;;
气泡夹带量过大;;
溢流液泛;】
152、 问题:如下对板式塔设计点的各种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板式塔的设计点坐标值是设计塔时使用的那组液、气流量
B:设计时应调整设计点的位置,使之尽量靠近负荷性能图有效区域中心;
C:使设计点位于负荷性能图某条线附近的塔设计结果不好;
D:由设计点可求塔的操作弹性。
答案: 【板式塔的设计点坐标值是设计塔时使用的那组液、气流量;
使设计点位于负荷性能图某条线附近的塔设计结果不好;;
由设计点可求塔的操作弹性。】
153、 问题:如下关于理论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在理论板上,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
B: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满足相平衡关系;
C:离开理论板的两相温度相同;
D: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相同。
答案: 【在理论板上,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
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满足相平衡关系;;
离开理论板的两相温度相同;】
154、 问题:如下哪些项是林德塔板相对于普通筛板的改进效果()
选项:
A:压降更低;
B:塔板上液层厚度差更小;
C:漏液量更小;
D:板上液流更均匀。
答案: 【压降更低;;
塔板上液层厚度差更小;;
漏液量更小;;
板上液流更均匀。】
155、 问题:在视频介绍的塔板中,有几个塔板的设计刻意追求全部气流或部分气流以近乎水平方向进入板上液层,它们是()
选项:
A:林德塔板;
B:舌片塔板;
C:浮阀塔板
D:泡罩塔板
答案: 【林德塔板;;
舌片塔板;】
156、 问题:在填料塔中,填料的主要作用是()
选项:
A:提供传质表面(支撑);
B:促使气泡的形成和均匀分布;
C:促使传质表面更新;
D:促使气流湍动。
答案: 【提供传质表面(支撑);;
促使传质表面更新;;
促使气流湍动。】
157、 问题:课程视频中将填料按哪些方法进行了分类?()
选项:
A:按尺寸;
B:按形状;
C:按材质;
D:按装填方式。
答案: 【按形状;;
按材质;;
按装填方式。】
158、 问题:对某一种填料而言,在压降线(双对数坐标系)方面,如下哪些项是气体通过干、湿填料层时的不同之处( )
选项:
A:湿填料层压降线位置较高;
B:湿填料层压降线不是一条直线,而干填料层的是;
C:在任何区间,两条线的陡度均不相同;
D:干填料层的压降线有多条,湿填料层的压降线是唯一的。
答案: 【湿填料层压降线位置较高;;
湿填料层压降线不是一条直线,而干填料层的是;】
159、 问题:随着空塔气速的不同,填料塔内可能出现的流体力学状态有()
选项:
A:恒持液量状态;
B:液泛状态;
C:液沫夹带状态;
D:载液状态。
答案: 【恒持液量状态;;
液泛状态;;
载液状态。】
160、 问题:找出填料塔与板式塔在液泛时的相同之处()
选项:
A:起因是液体和气体流量过大皆有可能;
B:均存在严重返混,传质效果恶化;
C:塔压降均高于正常值;
D:气体均以连续相的形式存在于塔内。
答案: 【起因是液体和气体流量过大皆有可能;;
均存在严重返混,传质效果恶化;;
塔压降均高于正常值;】
161、 问题:在下面各项中,找出对填料塔液泛气速有影响的因素()
选项:
A:液体喷淋密度;
B:液体的物理性质;
C:填料的结构和尺寸;
D:填料层的高度。
答案: 【液体喷淋密度;;
液体的物理性质;;
填料的结构和尺寸;】
162、 问题:关于操作填料塔时应将其控制在什么状态,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空塔气速要低于载点气速
B:使塔处于恒持液量状态
C:使塔处于载液状态
D: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与泛点气速之间
答案: 【使塔处于载液状态;
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与泛点气速之间】
163、 问题:一定喷淋密度下,填料塔在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操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选项:
A: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填料层的持液量增加;
B:双对数坐标系内,空塔气速~压降线为一条直线,其斜率大于载点气速以下时;
C:气液两相的交互作用对液体的运动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D: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恒持液量区。
答案: 【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填料层的持液量增加;;
气液两相的交互作用对液体的运动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恒持液量区。】
164、 问题:如下哪几项属于影响填料塔泛点气速的主要因素()
选项:
A:填料的特性;
B:填料层高度;
C:塔内流体的物理性质;
D:塔内液气流量的比值。
答案: 【填料的特性;;
塔内流体的物理性质;;
塔内液气流量的比值。】
165、 问题:对板式塔,可以安排气、液两相并流,这样只是传质推动力比逆流小而已()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66、 问题:一般来说,塔径越大,需要采用的溢流方式就越复杂,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板上液面落差(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67、 问题:工业上希望在塔板上出现泡沫和喷射接触状态,主要是因为这样板上传质推动力较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68、 问题:气体通过塔板时的压降包括干板阻力和液层阻力,但以干板阻力为主(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69、 问题:在喷射接触状态时,塔板压降以干板阻力为主的可能性较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0、 问题:一般来说,板压降过低或过高,对塔的运行都是不利的。(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1、 问题:板式塔内的液沫夹带是返混行为,气泡夹带不是返混行为(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2、 问题:板式塔液沫夹带量的主要贡献者是沉降速度大于气流速度的液滴(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3、 问题:气泡夹带是指塔板上的气泡被夹带至降液管中(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4、 问题:板式塔内的气泡夹带量与板间距基本上无关(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5、 问题:气流通过塔板时的不均匀分布对传质是不利的(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6、 问题:液相流量越大,板上液面落差就越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7、 问题:液体流过塔板时,流量越大,不均匀分布越严重(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8、 问题:板式塔夹带液泛发生时的自发恶性循环是指,气体流量不变时板上液层厚度与液沫夹带量的相互促进。(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79、 问题:在板式塔中,越容易发泡的物系液泛气速越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0、 问题:一个板式塔是否容易发生溢流液泛与物系的性质关系不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1、 问题:气体或液体流量过大均会导致溢流液泛的发生()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82、 问题:板式塔发生液泛时,全塔压降明显低于正常值(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3、 问题:板式塔的随机性漏液量在操作中是不可控的(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4、 问题:理论板上两相的组成、温度、压强均相同(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5、 问题:因为在理论板上气、液两达到相平衡,所以理论板上不进行相际传质过程(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6、 问题:默弗里板效率的定义为:某相流经塔板前后组成的实际变化量与平衡组成之比。(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7、 问题:塔的设计者通常用已有的算图或经验公式获得全塔效率(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88、 问题:塔的设计者和研究者获取全塔效率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评价塔的性能或分离效率。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89、 问题:泡罩塔板效率很低与其液面落差很大有关,而液面落差很大主要是因为泡罩的存在(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0、 问题:泡罩、筛板、浮阀相比较,不存在压降最低、操作弹性最低、同时生产能力又最大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1、 问题:浮阀塔板不适合用于生产负荷变动较大的情况(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2、 问题:舌片塔板操作弹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不得不在喷射工况下操作(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3、 问题:林德塔板以牺牲操作弹性为代价换取低压降(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4、 问题:林德塔板通过“改平台为斜台”减小了板上液层厚度差(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5、 问题:塔的生产能力与塔板压降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板压降越大,塔的生产能力就越大。(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6、 问题:在填料塔中,液体分布器和再分布器的作用分别是减轻(或避免)壁流和沟流()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97、 问题:直径越小的塔,采用的填料尺寸也应该越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8、 问题:一般来说,尺寸越小的填料,其堆积形成的填料层生产能力也就越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99、 问题:一般来说,由尺寸较小的填料堆积而成的填料层提供的传质阻力也较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0、 问题:丝网波纹填料兼有比表面积大和压降低的优点()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1、 问题:视频和教材中所说的填料层压降线是通过填料层的压降与实际气速的关系线(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02、 问题:某种填料的湿填料层压降线是由三段直线构成的折线(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03、 问题:填料塔发生液泛时的那个恶性循环是指,空塔气速不变时填料表面液膜厚度与气、液两相之间的交互作用相互促进增长。()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4、 问题:在填料塔内,液体的黏度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05、 问题:在填料塔内,比表面积越大的填料,液泛气速越高()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06、 问题:填料塔的正常操作范围比板式塔要宽一些(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6章 吸收 第4周测验A
1、 问题:一般来说,吸收发生于上一章所讲的哪一类两相体系()
选项:
A:第I类
B:第II类
C:第I和第II类
D:不会发生于那两类体系的任何一类中
答案: 【第II类】
2、 问题:在视频中所讲的CO2吸收-解吸系统中,有哪些换热器()
选项:
A:一台加热器、一台冷却器、一台冷凝器
B:两台加热器、一台冷凝器
C:一台加热器、两台冷却器
D:三台冷却器
答案: 【一台加热器、一台冷却器、一台冷凝器】
3、 问题:在视频中所讲的CO2吸收-解吸系统中,液体循环流动的行程是()
选项:
A:吸收塔底®吸收塔顶®解吸塔顶®解吸塔底®吸收塔底
B:吸收塔底®解吸塔顶®吸收塔顶®解吸塔底®吸收塔底
C:吸收塔底®解吸塔底®解吸塔顶®吸收塔顶®吸收塔底
D:吸收塔底®解吸塔顶®解吸塔底®吸收塔顶®吸收塔底
答案: 【吸收塔底®解吸塔顶®解吸塔底®吸收塔顶®吸收塔底】
4、 问题:在吸收的四项应用中,哪一项一般来说不需要解吸()
选项:
A:分离气体混合物
B:净化或精制气体
C:制取溶液产品
D:捕集有害成份
答案: 【制取溶液产品】
5、 问题:在对吸收的四种分类方法中,按哪种分类方法分出的两种情形在一个吸收系统中是可能同时存在的()
选项:
A: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B: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C: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D:高浓度吸收和低浓度吸收
答案: 【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6、 问题:利用吸收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依据是()
选项: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性差异
B: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混合物中各组分相际传质推动力的差异
D: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扩散系数的差异
答案: 【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7、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属于工业吸收操作()
选项:
A:用液态烃捕集裂解气中的丙烯等
B:在-40℃下用甲醇洗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2和H2S等
C:工业上由空气制取氮气和氧气
D:稀硫酸和三氧化硫制得发烟硫酸
答案: 【工业上由空气制取氮气和氧气】
8、 问题:如下哪一组条件最有利于吸收()
选项: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答案: 【低温、高压】
9、 问题:如下哪一组条件最有利于解吸()
选项: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答案: 【高温、低压】
10、 问题:吸收过程中,其系统总压增加,而温度和气相组成保持不变,则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增大】
11、 问题:视频中讲到,吸收时的相际传质过程的第1步和第3步是()
选项:
A:相际传质
B:对流传质
C:单向扩散
D:涡流扩散
答案: 【对流传质】
12、 问题:在已经出现的4种对流传质系数中,有几种单位()
选项:
A:1
B:2
C:3
D:4
答案: 【3】
13、 问题:当以c*-c为传质推动力时,对应的传质阻力是()
选项:
A:kL
B:1/kL
C:KL
D:1/KL
答案: 【1/KL】
14、 问题:当以y-y*为传质推动力时,对应的传质阻力是()
选项:
A:Ky
B:KG
C:1/Ky
D:1/KG
答案: 【1/Ky】
15、 问题:本周习题6-2:已知p总、kx、ky、x、p、m,求Ky、传质速率和传质控制阻力。Ky用下面哪个式子求( )
选项:
A:1/Ky=1/ky+1/(mkx)
B:1/Ky=1/ky+m/(kx)
C:NA=Ky(y-y*)
D:1/Ky=1/kx+m/(ky)
答案: 【1/Ky=1/ky+m/(kx)】
16、 问题:本周习题6-2:已知p总、kx、ky、x、p、m,求Ky、传质速率和传质控制阻力。为求这个传质速率,( )
选项:
A:只能用NA=Ky(y-y)
B:只能用NA=Kx(x-x)
C:既能用NA=Ky(y-y),也能用NA=Kx(x-x)
D:那三种办法都不行
答案: 【既能用NA=Ky(y-y),也能用NA=Kx(x-x)】
17、 问题:本周习题6-2:已知p总、kx、ky、x、p、m,求Ky、传质速率和传质控制阻力。通过计算过程可以发现( )
选项:
A:m只对传质推动力有影响
B:m只对传质阻力有影响
C:m对传质推动力和阻力都有影响
D:m对传质推动力和阻力都没有影响
答案: 【m对传质推动力和阻力都有影响】
18、 问题:如下关于吸收过程传质推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液相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相界面处浓度与液相主体浓度之差
B:气相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气相主体的浓度与相界面处浓度之差
C:总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两相主体中浓度的差
D:相界面处的传质推动力和阻力可以忽略
答案: 【总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两相主体中浓度的差】
19、 问题:对于吸收过程,当吸收剂温度提高时,相际传质推动力()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减小】
20、 问题:只要溶质组分在液相中浓度(),吸收过程就会继续进行
选项:
A:低于其在气相中的浓度
B:高于其在气相中的浓度
C:低于其液相平衡浓度
D:高于其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低于其液相平衡浓度】
21、 问题:对于一个吸收过程,关于Kx、kx和ky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选项:
A:Kx一定小于kx和ky
B:Kx一定大于kx和ky
C:Kx一定介于kx和ky之间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2、 问题:如下关于定态吸收中过程传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总传质阻力的大小一定介于两相传质阻力之间
B:总传质速率大小一定介于两相传质速率之间
C:总传质推动力大小一定介于两相传质推动力之间
D:那三个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那三个说法均不正确】
23、 问题:对于一个吸收过程,关于KG、kG和kL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选项:
A:KG一定小于kG
B:KG一定介于kG和kL之间
C:KG一定小于kL,但不一定小于kG
D:KG一定小于kG和kL
答案: 【KG一定小于kG】
24、 问题:对一个吸收中的定态传质过程,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总传质速率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速率
B:总传质推动力一定介于两相各自的传质推动力之间
C:总传质系数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系数
D:总传质阻力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阻力
答案: 【总传质阻力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阻力】
25、 问题:
选项:
A:正比于总压的0.67次方
B:反比于总压的0.33次方
C:反比于总压
D:与总压无关
答案: 【反比于总压】
26、 问题:吸收设备的气相对流传质系数ky与系统总压的关系为()
选项:
A:与总压成正比
B:与总压成反比
C:与总压的k次方成正比,k为0~1的一个常数
D:与总压无关
答案: 【与总压无关】
27、 问题:对m/kx最正确的理解是()
选项:
A:以1/Kx为总阻力时的液相传质(分)阻力
B:以1/Ky为总阻力时的液相传质(分)阻力
C:液相传质(分)阻力
D:传质阻力
答案: 【以1/Ky为总阻力时的液相传质(分)阻力】
28、 问题:比较同一体系Kx与Ky的大小,如下哪个结论正确的可能性最大?()
选项:
A:Kx与Ky一样大
B:对于易溶体系,Kx较大
C:对于难溶体系,Kx较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对于难溶体系,Kx较大】
29、 问题:体积传质速率的单位是()
选项:
A:
B:
C:
D:
答案: 【】
30、 问题:
选项:
A:
B:
C:
D:
答案: 【】
31、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3):已知吸收塔某截面气、液组成和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求两个不同压强下总传质系数、传质速率和传质阻力分配。计算结果表明,该 截面相际传质受液膜控制,主要原因是()
选项:
A:CO2难溶于水;
B:液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气相的;
C:CO2难溶于水,并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于气相的;
D:那三个都不是原因。
答案: 【CO2难溶于水;】
32、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3):已知吸收塔某截面气、液组成和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求两个不同压强下总传质系数、传质速率和传质阻力分配。计算结果表明,较高压强下的传质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选项:
A:传质推动力增加了;
B:传质阻力减小;
C:传质推动力增加,传质阻力减小;
D:那三个都不是原因。
答案: 【传质推动力增加了;】
3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3):已知吸收塔某截面气、液组成和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求两个不同压强下总传质系数、传质速率和传质阻力分配。通过解题发现,kG和ky与总压的关系为:
选项:
A:kG与总压成反比,ky与总压成正比;
B:kG与总压无关,ky与总压无关;
C:kG与总压成无关,ky与总压成反比;
D:kG与总压成反比,ky与总压无关。
答案: 【kG与总压成反比,ky与总压无关。】
34、 问题:如下传质过程最有可能被气相阻力控制的是()
选项:
A:用空气解吸溶于水中的氧;
B: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C: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
D:用液氮净化氨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
答案: 【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35、 问题:如下传质过程最有可能被液相阻力控制的是()
选项:
A: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
B: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C:用空气解吸溶于水中的氧;
D:稀硫酸和三氧化硫制得发烟硫酸;
答案: 【用空气解吸溶于水中的氧;】
36、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气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37、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液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38、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液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气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39、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液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液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40、 问题:当已知吸收的相际传质过程为气膜控制时,为提高总传质系数,应该设法()
选项:
A:提高气相流速或湍动程度;
B:提高液相流速或湍动程度;
C:同时提高气相和液相的流速及湍动程度;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提高气相流速或湍动程度;】
41、 问题:当溶质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非常小时,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对流传质系数;
B:近似等于液相对流传质系数;
C:大于气相对流传质系数;
D:小于气相对流传质系数;
答案: 【近似等于液相对流传质系数;】
42、 问题:对于极易溶气体的定态吸收过程,溶质组分在相界面处的浓度yA,i与平衡浓度yA相比,( )
选项:
A:yA,i小于yA,但很接近;
B:yA,i等于yA;
C:yA,i大于yA,但很接近;
D:不好比较大小,但一定会有明显差异.
答案: 【yA,i大于yA*,但很接近;】
43、 问题:
选项: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气、液双膜控制;
D:无法确定。
答案: 【气膜控制;】
44、 问题:,由此可判断该吸收的传质过程()
选项:
A:受气膜控制;
B:受液膜控制;
C:受气、液双膜控制;
D:判断依据不足;
答案: 【判断依据不足;】
45、 问题:用水作为吸收剂来吸收某低浓度气体,生成稀溶液(服从亨利定律),操作压力为113KPa,相平衡常数m=0.25,已知其气相对流传质系数为,液相对流传质系数为0.85m/h,则该系统的传质方程()
选项:
A:受液膜控制;
B:受气膜控制;
C:受气、液双膜控制;
D:无法确定;
答案: 【受气膜控制;】
46、 问题:如下关于气膜控制系统和液膜控制系统对分离塔型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时均宜采用填料塔;
B: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时均宜采用板式塔;
C:气膜控制时宜采用填料塔,液膜控制时宜采用板式塔;
D:气膜控制时宜采用板式塔,液膜控制时宜采用填料塔。
答案: 【气膜控制时宜采用填料塔,液膜控制时宜采用板式塔;】
47、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系统,如下哪一项可造成传质过程受液膜控制( )
选项:
A:溶解度系数H极高;
B:亨利系数E极高;
C:相平衡常数m极低;
D:以上都不可能;
答案: 【亨利系数E极高;】
48、 问题: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CO2,当清水用量增加时,气相总传质系数( )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增大;】
49、 问题:关于表示吸收塔物料组成的符号的下标,视频中的规定是()
选项:
A:无论在塔顶还是在塔底,气相的一律用2,液相的一律用1;
B:无论在塔顶还是在塔底,气相的一律用1,液相的一律用2;
C:无论是气还是液相,塔顶的一律用1,塔底的一律用2;
D:无论是气相还是液相,塔顶的一律用2,塔底的一律用1。
答案: 【无论是气相还是液相,塔顶的一律用2,塔底的一律用1。】
50、 问题:对于逆流吸收塔来说,()
选项:
A: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低浓端;
B: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高浓端;
C:塔顶对气相来说是高浓端,对液相来说是低浓端;
D:塔顶对气相来说是低浓端,对液相来说是高浓端。
答案: 【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低浓端;】
51、 问题:如下哪一项可视为视频中给出的吸收塔全塔物料衡算式成立的条件()
选项:
A:物理吸收;
B:塔底的气、液相流量分别等于塔顶的气、液相流量;
C:等温吸收;
D:单组分吸收。
答案: 【塔底的气、液相流量分别等于塔顶的气、液相流量;】
52、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低浓度逆流吸收塔全塔物料衡算式的正确写法()
选项:
A:G(y1-y2)=L(x1-x2);
B:L/G=(y1-y2)/(x1-x2);
C:x1=x2+(y1-y2)G/L;
D:y2=y1+(x1-x2)L/G。
答案: 【y2=y1+(x1-x2)L/G。】
53、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吸收塔的吸收率()
选项:
A:尾气流量与混合气流量之比;
B:被吸收下来的溶质量与入塔吸收剂中的溶质量之比;
C:被吸收下来的溶质量与入塔混合气中的溶质量之比;
D:那三个都不是。
答案: 【被吸收下来的溶质量与入塔混合气中的溶质量之比;】
54、 问题:低浓度吸收塔吸收率计算式是怎样的?()
选项:
A:逆流和并流的都是1-y2/y1;
B:逆流和并流的都是1-y1/y2;
C:逆流的是1-y2/y1,并流的是1-y1/y2;
D:逆流的是1-y1/y2,并流的是1-y2/y1;。
答案: 【逆流的是1-y2/y1,并流的是1-y1/y2;】
55、 问题:对于并流吸收塔来说,()
选项:
A: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低浓端;
B: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高浓端;
C:塔顶对气相来说是高浓端,对液相来说是低浓端;
D:塔顶对气相来说是低浓端,对液相来说是高浓端。
答案: 【塔顶对气相来说是高浓端,对液相来说是低浓端;】
56、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4):求吸收率达到95%时的吸收剂用量。在解题时,95%这个数据用于( )
选项:
A:计算吸收液组成;
B:计算入塔吸收剂组成;
C:计算混合气组成;
D:计算尾气组成。
答案: 【计算尾气组成。】
57、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4):求吸收率达到95%时的吸收剂用量。在解题时,吸收剂用量是用哪个公式求出的()
选项:
A:操作方程;
B:全塔物料衡算式;
C:吸收因数的定义式;
D:那三个都不是。
答案: 【全塔物料衡算式;】
58、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4):求吸收率达到95%时的吸收剂用量。在解题时,如何根据给定的气体体积流量求其摩尔流量()
选项:
A:体积流量/22.4;
B:(体积流量/22.4)(塔的温度K/273);
C:(体积流量/22.4)( 273 /塔的温度K);
D:不需要求气体的摩尔流量。
答案: 【(体积流量/22.4)*( 273 /塔的温度K);】
59、 问题:一般来说,并流吸收时,()
选项:
A:气体和液体都从塔顶进料;
B:气体和液体都从塔底进料;
C:气体从塔底进料,液体从塔顶进料;
D:气体从塔顶进料,液体从塔底进料;
答案: 【气体和液体都从塔顶进料;】
60、 问题:低浓度气体吸收时,()
选项:
A:吸收塔内气体流量变化不大
B:吸收塔内液体流量变化不大
C:吸收塔内各处液体温度很可能变化不大
D:吸收塔内气、液相组成变化不大
答案: 【吸收塔内气体流量变化不大;
吸收塔内液体流量变化不大;
吸收塔内各处液体温度很可能变化不大】
61、 问题:工业上对吸收剂的一项要求是溶质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的变化要敏感。这里所说的操作条件可以是()
选项:
A:吸收剂的流量
B:溶质组分的分压
C:操作压强
D:操作温度
答案: 【溶质组分的分压;
操作压强;
操作温度】
62、 问题:如下各项属于物理吸收的有()
选项:
A:用液氮净化氨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
B:用液态烃捕集裂解气中的丙烯等
C:用乙醇胺溶液吸收烟气中的CO2
D:溶剂油吸收煤焦油中的甲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质
答案: 【用液氮净化氨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
用液态烃捕集裂解气中的丙烯等;
溶剂油吸收煤焦油中的甲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质】
63、 问题:如下哪些项属于对吸收剂的一般要求()
选项:
A:溶质的溶解度大
B:选择性高
C:溶质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变化敏感
D:蒸汽压低
答案: 【溶质的溶解度大;
选择性高;
溶质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变化敏感;
蒸汽压低】
64、 问题:如下关于吸收时相际传质第2步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这一步发生在静止膜中
B:这一步推动力和阻力均为0
C:这一步的速率等于0
D:在计算相际传质速率时,这一步不需要考虑
答案: 【这一步推动力和阻力均为0;
在计算相际传质速率时,这一步不需要考虑】
65、 问题:如下关于各小k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kG=ky/p总
B:kG与kL、ky与kx之间没有关系
C:kx=kLp总
D:kx与kL之间没有关系
答案: 【kG=ky/p总;
kG与kL、ky与kx之间没有关系】
66、 问题:视频中推导总传质速率方程时,经过了如下哪些步骤( )
选项:
A:改写对流传质速率方程的形式
B:将对流传质系数用数群关系式表达
C:使用等比定理
D:使用亨利定律
答案: 【改写对流传质速率方程的形式;
使用等比定理;
使用亨利定律】
67、 问题:如下哪些总传质系数的定义式书写错误()
选项:
A:1/Kx=1/ky+1/(mkx)
B:1/Ky=1/ky+m/kx
C:1/KL=1/kL+ / (HkG)
D:1/KG=1/kG+1/(HkL)
答案: 【1/Kx=1/ky+1/(mkx);
1/KL=1/kL+ / (HkG)】
68、 问题:如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有()
选项:
A:总传质速率=总传质系数´总传质推动力
B:总传质速率=总传质推动力/总传质阻力
C:总传质速率=总传质系数´总传质阻力
D:总传质速率=总传质推动力´总传质阻力
答案: 【总传质速率=总传质系数´总传质推动力;
总传质速率=总传质推动力/总传质阻力】
69、 问题:如欲证明视频中给出的Kx与Ky的关系式,需要如下哪些项()
选项:
A:m与E的关系式
B:亨利定律
C:Ky的定义式
D:Kx的定义式
答案: 【Ky的定义式;
Kx的定义式】
70、 问题:如欲证明视频中给出的Ky与KG的关系式,需要如下哪些项()
选项:
A:ky与kG的关系,kx与kL的关系
B:H、E、m之间的关系
C:Ky的定义式
D:Kx的定义式
答案: 【ky与kG的关系,kx与kL的关系;
H、E、m之间的关系;
Ky的定义式;
Kx的定义式】
71、 问题:如下各项中,对Kya的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Ky与a是相乘的关系
B:
C:
D:Kya可视为一个物理量
答案: 【Ky与a是相乘的关系;
Kya可视为一个物理量】
72、 问题:确定溶质在相界面处浓度时用到下面哪些关系()
选项:
A:相平衡关系
B:气相对流传质速率等于液相对流传质速率
C:相平衡常数m、E、H之间的关系
D:质量守恒关系
答案: 【相平衡关系;
气相对流传质速率等于液相对流传质速率】
73、 问题:在填料塔的相际传质中,传质阻力的分配情况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选项:
A:填料层的高度
B:相平衡关系
C: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
D:传质阻力的表示形式
答案: 【相平衡关系;
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
74、 问题:如下哪些条件的成立可能导致气膜控制()
选项:
A: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于液相的;
B: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大于液相的;
C:溶质难溶于溶剂;
D:溶质易溶于溶剂。
答案: 【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于液相的;;
溶质易溶于溶剂。】
75、 问题:如下哪些条件的成立可能导致相际传质受过程液膜控制()
选项:
A: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于液相的;
B: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大于液相的;
C:溶质难溶于溶剂;
D:溶质易溶于溶剂。
答案: 【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大于液相的;;
溶质难溶于溶剂;】
76、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选项:
A:Kyky;
B:总传质阻力近似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阻力;
C: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的总推动力近似等于气相分推动力;
D:总传质速率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速率;
答案: 【Kyky;;
总传质阻力近似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阻力;;
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的总推动力近似等于气相分推动力;;
总传质速率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速率;】
77、 问题:如下哪些项是吸收塔内气、液相流量全塔保持不变的假设条件()
选项:
A:低浓度气体吸收;
B:等温吸收;
C:物理吸收;
D:吸收剂不挥发。
答案: 【低浓度气体吸收;;
吸收剂不挥发。】
78、 问题:低浓度逆流吸收塔全塔物料衡算式有实际意义的用途有()
选项:
A:计算混合气流量;
B:计算吸收剂用量;
C:计算吸收液组成;
D:计算尾气组成。
答案: 【计算吸收剂用量;;
计算吸收液组成;】
79、 问题:如下哪些是逆流吸收塔操作方程的正确写法()
选项:
A:y=Lx/G-(y1-Lx1/G);
B:y=Lx/G+(y1-Lx2/G);
C:y=Lx/G+(y1-Lx1/G);
D:y=Lx/G+(y2-Lx2/G)。
答案: 【y=Lx/G+(y1-Lx1/G);;
y=Lx/G+(y2-Lx2/G)。】
80、 问题:关于低浓度吸收塔的操作方程,正确的说法是()
选项:
A:操作方程是吸收塔内质量守恒规律的反映;
B:操作方程描述塔内各截面上气、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C:建立操作方程与建立全塔物料衡算使用了同样的假定;
D:逆流和并流吸收塔的操作方程在形式上一样的。
答案: 【操作方程是吸收塔内质量守恒规律的反映;;
操作方程描述塔内各截面上气、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建立操作方程与建立全塔物料衡算使用了同样的假定;】
81、 问题:关于低浓度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操作线的上端点对应于塔顶,下端点对应于塔底;
B:操作线斜率大于0;
C:操作线一定在平衡线的下方;
D:操作线是塔内液气比。
答案: 【操作线斜率大于0;;
操作线是塔内液气比。】
82、 问题:关于低浓度逆流吸收塔操作线与传质推动力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操作线越长,说明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越大;
B:操作线上某一点到平衡线的水平和竖直距离分别是相应塔截面上用液相和气相组成表示的相际传质推动力;
C:操作线在整体上离平衡线越远,说明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越大;
D:操作线的斜率越大,即液气比越大时,全塔平均推动力越大。
答案: 【操作线上某一点到平衡线的水平和竖直距离分别是相应塔截面上用液相和气相组成表示的相际传质推动力;;
操作线在整体上离平衡线越远,说明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越大;】
83、 问题:在设计低浓度气体吸收塔时,如下各项中对操作方程没有影响的有()
选项:
A:液气比;
B:塔的操作条件;
C:塔的结构;
D:物系的性质;
答案: 【塔的操作条件;;
塔的结构;;
物系的性质;】
84、 问题:气相和液相流量都一定时,如下有几项是逆流吸收与并流吸收的不同之处?()
选项:
A:操作线斜率;
B:两相进料位置;
C:液气比;
D: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答案: 【操作线斜率;;
两相进料位置;;
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85、 问题:如下各项中,对最大吸收率可能有影响的有()
选项:
A:吸收塔的类型和结构;
B:液气比;
C:相平衡常数;
D:吸收剂入塔浓度;
答案: 【液气比;;
相平衡常数;;
吸收剂入塔浓度;】
86、 问题:吸收塔实现了混合气中两组分的分开,由它可获得高纯度溶质组分产品(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7、 问题:因为吸收操作从外界引入了吸收剂,所以不能由它直接获得想要的产品(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8、 问题:工业上对吸收剂的一项要求是溶质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的变化要敏感。提出这项要求是为了使吸收更容易进行(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9、 问题:将kL的单位乘以液相总摩尔浓度的单位就是kx的单位(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0、 问题:推导总传质速率方程时,假定相际传质过程是达到定态的,即认为气相对流传质速率等于液相的,也等于总传质速率(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1、 问题:总传质阻力等于两相传质阻力相加,即两相对流传质系数各自的倒数相加(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2、 问题:当分别以1/KG和1/KL表示总阻力时,对应的液相传质分阻力数值很可能是不同的(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3、 问题:体积传质速率中的“体积”是指传质设备中气体或液体的体积(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4、 问题:以体积传质速率取代传质通量,是因为设备体积容易而相际接触面积不易确定(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5、 问题:在吸收的相际传质过程中,溶质在相界面气相一侧的浓度高于气体主体浓度,在相界面液相一侧的浓度低于液相主体浓度(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6、 问题:相际传质时,某一相传质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与传质阻力的表示形式无关(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7、 问题:气相传质(分)阻力远大于液相传质分阻力的相际传质过程受气膜过程(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8、 问题:气膜控制的定态相际传质中,气相对流传质速率远小于总传质速率(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9、 问题:液相传质分阻力远小于气相传质(分)阻力的相际传质过程受液膜过程(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0、 问题:在受液膜控制的定态相际传质过程中,液相对流传质速率等于总传质速率(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1、 问题:选择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塔时,无论对于板式塔还是填料吸收塔,只能是安排液体由上向下、气体由下向上通过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2、 问题:视频中给出的低浓度逆流吸收塔全塔物料衡算式仅适用于填料塔,不适用于板式塔(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3、 问题:除用于计算吸收率外,吸收率计算式另一个有意义的用途是计算混合气组成(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4、 问题:低浓度吸收塔的全塔物料衡算式是其操作方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5、 问题:当吸收塔内是低浓度气体吸收且溶剂不挥发时,吸收塔的操作线是直线(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6、 问题:对于低浓度逆流吸收塔,操作线上的一个点对应着一个塔截面,并且点的位置越高时,塔截面在塔中的位置也越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7、 问题:并流吸收在填料塔中能实现,但在板式塔中无法实现(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8、 问题:低浓度并流和逆流吸收塔操作线的斜率都是液体比(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9、 问题:并流吸收只能采取气、液两相同时从塔顶进料这种方式,不能采取它们同时从塔底进料这种方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6章 吸收 第4周测验B
1、 问题:一般来说,吸收发生于上一章所讲的哪一类两相体系()
选项:
A:第I类;
B:第II类;
C:第I和第II类;
D:不会发生于那两类体系的任何一类中。
答案: 【第II类;】
2、 问题:在视频中所讲的CO2吸收-解吸系统中,有哪些换热器()
选项:
A:一台加热器、一台冷却器、一台冷凝器;
B:两台加热器、一台冷凝器;
C:一台加热器、两台冷却器;
D:三台冷却器。
答案: 【一台加热器、一台冷却器、一台冷凝器;】
3、 问题:在视频中所讲的CO2吸收-解吸系统中,液体循环流动的行程是()
选项:
A:吸收塔底®吸收塔顶®解吸塔顶®解吸塔底®吸收塔底;
B:吸收塔底®解吸塔顶®吸收塔顶®解吸塔底®吸收塔底;
C:吸收塔底®解吸塔底®解吸塔顶®吸收塔顶®吸收塔底;
D:吸收塔底®解吸塔顶®解吸塔底®吸收塔顶®吸收塔底。
答案: 【吸收塔底®解吸塔顶®解吸塔底®吸收塔顶®吸收塔底。】
4、 问题:在吸收的四项应用中,哪一项一般来说不需要解吸()
选项:
A:分离气体混合物;
B:净化或精制气体;
C:制取溶液产品;
D:捕集有害成份。
答案: 【制取溶液产品;】
5、 问题:在对吸收的四种分类方法中,按哪种分类方法分出的两种情形在一个吸收系统中是可能同时存在的()
选项:
A: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B: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C: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D:高浓度吸收和低浓度吸收。
答案: 【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6、 问题:利用吸收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依据是()
选项: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性差异;
B: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混合物中各组分相际传质推动力的差异;
D: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扩散系数的差异。
答案: 【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7、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属于工业吸收操作()
选项:
A:用液态烃捕集裂解气中的丙烯等;
B:在-40℃下用甲醇洗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2和H2S等;
C:工业上由空气制取氮气和氧气;
D:稀硫酸和三氧化硫制得发烟硫酸。
答案: 【工业上由空气制取氮气和氧气;】
8、 问题:如下哪一组条件最有利于吸收()
选项: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答案: 【低温、高压。】
9、 问题:如下哪一组条件最有利于解吸()
选项: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答案: 【高温、低压;】
10、 问题:吸收过程中,其系统总压增加,而温度和气相组成保持不变,则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增大;】
11、 问题:视频中讲到,吸收时的相际传质过程的第1步和第3步是()
选项:
A:相际传质;
B:对流传质;
C:单向扩散;
D:涡流扩散。
答案: 【对流传质;】
12、 问题:在已经出现的4种对流传质系数中,有几种单位()
选项:
A:1
B:2
C:3
D:4
答案: 【3】
13、 问题:当以c*-c为传质推动力时,对应的传质阻力是()
选项:
A:kL;
B:1/kL;
C:KL;
D:1/KL。
答案: 【1/KL。】
14、 问题:当以y-y*为传质推动力时,对应的传质阻力是()
选项:
A:Ky;
B:KG;
C:1/Ky;
D:1/KG。
答案: 【1/Ky;】
15、 问题:本周习题6-2:已知p总、kx、ky、x、p、m,求Ky、传质速率和传质控制阻力。Ky用下面哪个式子求( )
选项:
A:1/Ky=1/ky+1/(mkx);
B:1/Ky=1/ky+m/(kx);
C:NA=Ky(y-y*);
D:1/Ky=1/kx+m/(ky)。
答案: 【1/Ky=1/ky+m/(kx);】
16、 问题:本周习题6-2:已知p总、kx、ky、x、p、m,求Ky、传质速率和传质控制阻力。为求这个传质速率,( )
选项:
A:只能用NA=Ky(y-y);
B:只能用NA=Kx(x-x);
C:既能用NA=Ky(y-y),也能用NA=Kx(x-x);
D:那三种办法都不行。
答案: 【既能用NA=Ky(y-y),也能用NA=Kx(x-x);】
17、 问题:本周习题6-2:已知p总、kx、ky、x、p、m,求Ky、传质速率和传质控制阻力。通过计算过程可以发现( )
选项:
A:m只对传质推动力有影响;
B:m只对传质阻力有影响;
C:m对传质推动力和阻力都有影响;
D:m对传质推动力和阻力都没有影响。
答案: 【m对传质推动力和阻力都有影响;】
18、 问题:如下关于吸收过程传质推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液相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相界面处浓度与液相主体浓度之差;
B:气相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气相主体的浓度与相界面处浓度之差;
C:总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两相主体中浓度的差;
D:相界面处的传质推动力和阻力可以忽略。
答案: 【总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两相主体中浓度的差;】
19、 问题:对于吸收过程,当吸收剂温度提高时,相际传质推动力()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减小;】
20、 问题:只要溶质组分在液相中浓度(),吸收过程就会继续进行
选项:
A:低于其在气相中的浓度;
B:高于其在气相中的浓度;
C:低于其液相平衡浓度;
D:高于其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低于其液相平衡浓度;】
21、 问题:对于一个吸收过程,关于Kx、kx和ky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选项:
A:Kx一定小于kx和ky;
B:Kx一定大于kx和ky;
C:Kx一定介于kx和ky之间;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2、 问题:如下关于定态吸收中过程传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A:总传质阻力的大小一定介于两相传质阻力之间;
B:总传质速率大小一定介于两相传质速率之间;
C:总传质推动力大小一定介于两相传质推动力之间;
D:那三个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那三个说法均不正确】
23、 问题:对于一个吸收过程,关于KG、kG和kL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选项:
A:KG一定小于kG;
B:KG一定介于kG和kL之间;
C:KG一定小于kL,但不一定小于kG;
D:KG一定小于kG和kL。
答案: 【KG一定小于kG;】
24、 问题:对一个吸收中的定态传质过程,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总传质速率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速率;
B:总传质推动力一定介于两相各自的传质推动力之间;
C:总传质系数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系数;
D:总传质阻力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阻力。
答案: 【总传质阻力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阻力。】
25、 问题:是()
选项:
A:正比于总压的0.67次方;
B:反比于总压的0.33次方;
C:反比于总压;
D:与总压无关
答案: 【反比于总压;】
26、 问题:吸收设备的气相对流传质系数ky与系统总压的关系为()
选项:
A:与总压成正比;
B:与总压成反比;
C:与总压的k次方成正比,k为0~1的一个常数;
D:与总压无关。
答案: 【与总压无关。】
27、 问题:对m/kx最正确的理解是()
选项:
A:以1/Kx为总阻力时的液相传质(分)阻力;
B:以1/Ky为总阻力时的液相传质(分)阻力;
C:液相传质(分)阻力;
D:传质阻力。
答案: 【以1/Ky为总阻力时的液相传质(分)阻力;】
28、 问题:比较同一体系Kx与Ky的大小,如下哪个结论正确的可能性最大?()
选项:
A:Kx与Ky一样大;
B:对于易溶体系,Kx较大;
C:对于难溶体系,Kx较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对于难溶体系,Kx较大;】
29、 问题:体积传质速率的单位是()
选项:
A:
B:
C:
D:
答案: 【】
30、 问题:对于Kya中的a,其为单位为m2/m3,以填料塔为例,如下哪种理解正确()
选项:
A:m2是指传质设备的横截面积,m3是指填料层中气体的体积;
B:m2是指相际接触面积,m3是指填料层中气体的体积;
C:m2是指填料的比表面积,m3是指填料层的体积;
D:m2是指相际接触面积,m3是指填料层的体积。
答案: 【m2是指相际接触面积,m3是指填料层的体积。】
31、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3):已知吸收塔某截面气、液组成和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求两个不同压强下总传质系数、传质速率和传质阻力分配。计算结果表明,该 截面相际传质受液膜控制,主要原因是()
选项:
A:CO2难溶于水;
B:液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气相的;
C:CO2难溶于水,并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于气相的;
D:那三个都不是原因。
答案: 【CO2难溶于水;】
32、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3):已知吸收塔某截面气、液组成和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求两个不同压强下总传质系数、传质速率和传质阻力分配。计算结果表明,较高压强下的传质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选项:
A:传质推动力增加了;
B:传质阻力减小;
C:传质推动力增加,传质阻力减小;
D:那三个都不是原因。
答案: 【传质推动力增加了;】
33、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3):已知吸收塔某截面气、液组成和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求两个不同压强下总传质系数、传质速率和传质阻力分配。通过解题发现,kG和ky与总压的关系为:
选项:
A:kG与总压成反比,ky与总压成正比;
B:kG与总压无关,ky与总压无关;
C:kG与总压成无关,ky与总压成反比;
D:kG与总压成反比,ky与总压无关。
答案: 【kG与总压成反比,ky与总压无关。】
34、 问题:如下传质过程最有可能被气相阻力控制的是()
选项:
A:用空气解吸溶于水中的氧;
B: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C: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
D:用液氮净化氨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
答案: 【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35、 问题:如下传质过程最有可能被液相阻力控制的是()
选项:
A: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
B: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C:用空气解吸溶于水中的氧;
D:稀硫酸和三氧化硫制得发烟硫酸;
答案: 【用空气解吸溶于水中的氧;】
36、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气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37、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液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38、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液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气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39、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液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液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答案: 【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40、 问题:当已知吸收的相际传质过程为气膜控制时,为提高总传质系数,应该设法()
选项:
A:提高气相流速或湍动程度;
B:提高液相流速或湍动程度;
C:同时提高气相和液相的流速及湍动程度;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提高气相流速或湍动程度;】
41、 问题:当溶质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非常小时,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
选项:
A:近似等于气相对流传质系数;
B:近似等于液相对流传质系数;
C:大于气相对流传质系数;
D:小于气相对流传质系数;
答案: 【近似等于液相对流传质系数;】
42、 问题:对于极易溶气体的定态吸收过程,溶质组分在相界面处的浓度yA,i与平衡浓度yA相比,( )
选项:
A:yA,i小于yA,但很接近;
B:yA,i等于yA;
C:yA,i大于yA,但很接近;
D:不好比较大小,但一定会有明显差异.
答案: 【yA,i大于yA*,但很接近;】
43、 问题:
选项: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气、液双膜控制;
D:无法确定。
答案: 【气膜控制;】
44、 问题:,由此可判断该吸收的传质过程()
选项:
A:受气膜控制;
B:受液膜控制;
C:受气、液双膜控制;
D:判断依据不足;
答案: 【判断依据不足;】
45、 问题:用水作为吸收剂来吸收某低浓度气体,生成稀溶液(服从亨利定律),操作压力为113KPa,相平衡常数m=0.25,已知其气相对流传质系数为,液相对流传质系数为0.85m/h,则该系统的传质方程()
选项:
A:受液膜控制;
B:受气膜控制;
C:受气、液双膜控制;
D:无法确定;
答案: 【受气膜控制;】
46、 问题:如下关于气膜控制系统和液膜控制系统对分离塔型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时均宜采用填料塔;
B: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时均宜采用板式塔;
C:气膜控制时宜采用填料塔,液膜控制时宜采用板式塔;
D:气膜控制时宜采用板式塔,液膜控制时宜采用填料塔。
答案: 【气膜控制时宜采用填料塔,液膜控制时宜采用板式塔;】
47、 问题: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系统,如下哪一项可造成传质过程受液膜控制( )
选项:
A:溶解度系数H极高;
B:亨利系数E极高;
C:相平衡常数m极低;
D:以上都不可能;
答案: 【亨利系数E极高;】
48、 问题: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CO2,当清水用量增加时,气相总传质系数( )
选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增大;】
49、 问题:关于表示吸收塔物料组成的符号的下标,视频中的规定是()
选项:
A:无论在塔顶还是在塔底,气相的一律用2,液相的一律用1;
B:无论在塔顶还是在塔底,气相的一律用1,液相的一律用2;
C:无论是气还是液相,塔顶的一律用1,塔底的一律用2;
D:无论是气相还是液相,塔顶的一律用2,塔底的一律用1。
答案: 【无论是气相还是液相,塔顶的一律用2,塔底的一律用1。】
50、 问题:对于逆流吸收塔来说,()
选项:
A: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低浓端;
B: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高浓端;
C:塔顶对气相来说是高浓端,对液相来说是低浓端;
D:塔顶对气相来说是低浓端,对液相来说是高浓端。
答案: 【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低浓端;】
51、 问题:如下哪一项可视为视频中给出的吸收塔全塔物料衡算式成立的条件()
选项:
A:物理吸收;
B:塔底的气、液相流量分别等于塔顶的气、液相流量;
C:等温吸收;
D:单组分吸收。
答案: 【塔底的气、液相流量分别等于塔顶的气、液相流量;】
52、 问题:如下哪一项不是低浓度逆流吸收塔全塔物料衡算式的正确写法()
选项:
A:G(y1-y2)=L(x1-x2);
B:L/G=(y1-y2)/(x1-x2);
C:x1=x2+(y1-y2)G/L;
D:y2=y1+(x1-x2)L/G。
答案: 【y2=y1+(x1-x2)L/G。】
53、 问题:如下哪一项是吸收塔的吸收率()
选项:
A:尾气流量与混合气流量之比;
B:被吸收下来的溶质量与入塔吸收剂中的溶质量之比;
C:被吸收下来的溶质量与入塔混合气中的溶质量之比;
D:那三个都不是。
答案: 【被吸收下来的溶质量与入塔混合气中的溶质量之比;】
54、 问题:低浓度吸收塔吸收率计算式是怎样的?()
选项:
A:逆流和并流的都是1-y2/y1;
B:逆流和并流的都是1-y1/y2;
C:逆流的是1-y2/y1,并流的是1-y1/y2;
D:逆流的是1-y1/y2,并流的是1-y2/y1;。
答案: 【逆流的是1-y2/y1,并流的是1-y1/y2;】
55、 问题:对于并流吸收塔来说,()
选项:
A: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低浓端;
B:塔顶对气相和液相来说都是高浓端;
C:塔顶对气相来说是高浓端,对液相来说是低浓端;
D:塔顶对气相来说是低浓端,对液相来说是高浓端。
答案: 【塔顶对气相来说是高浓端,对液相来说是低浓端;】
56、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4):求吸收率达到95%时的吸收剂用量。在解题时,95%这个数据用于( )
选项:
A:计算吸收液组成;
B:计算入塔吸收剂组成;
C:计算混合气组成;
D:计算尾气组成。
答案: 【计算尾气组成。】
57、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4):求吸收率达到95%时的吸收剂用量。在解题时,吸收剂用量是用哪个公式求出的()
选项:
A:操作方程;
B:全塔物料衡算式;
C:吸收因数的定义式;
D:那三个都不是。
答案: 【全塔物料衡算式;】
58、 问题:本周的一道作业题(习题6-4):求吸收率达到95%时的吸收剂用量。在解题时,如何根据给定的气体体积流量求其摩尔流量()
选项:
A:体积流量/22.4;
B:(体积流量/22.4)(塔的温度K/273);
C:(体积流量/22.4)( 273 /塔的温度K);
D:不需要求气体的摩尔流量。
答案: 【(体积流量/22.4)*( 273 /塔的温度K);】
59、 问题:一般来说,并流吸收时,()
选项:
A:气体和液体都从塔顶进料;
B:气体和液体都从塔底进料;
C:气体从塔底进料,液体从塔顶进料;
D:气体从塔顶进料,液体从塔底进料;
答案: 【气体和液体都从塔顶进料;】
60、 问题:低浓度气体吸收时,()
选项:
A:吸收塔内气体流量变化不大;
B:吸收塔内液体流量变化不大;
C:吸收塔内各处液体温度很可能变化不大
D:吸收塔内气、液相组成变化不大。
答案: 【吸收塔内气体流量变化不大;;
吸收塔内液体流量变化不大;;
吸收塔内各处液体温度很可能变化不大】
61、 问题:工业上对吸收剂的一项要求是溶质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的变化要敏感。这里所说的操作条件可以是()
选项:
A:吸收剂的流量;
B:溶质组分的分压;
C:操作压强;
D:操作温度。
答案: 【溶质组分的分压;;
操作压强;;
操作温度。】
62、 问题:如下各项属于物理吸收的有()
选项:
A:用液氮净化氨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
B:用液态烃捕集裂解气中的丙烯等;
C:用乙醇胺溶液吸收烟气中的CO2;
D:溶剂油吸收煤焦油中的甲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质。
答案: 【用液氮净化氨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
用液态烃捕集裂解气中的丙烯等;;
溶剂油吸收煤焦油中的甲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质。】
63、 问题:如下哪些项属于对吸收剂的一般要求()
选项:
A:溶质的溶解度大;
B:选择性高;
C:溶质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变化敏感;
D:蒸汽压低。
答案: 【溶质的溶解度大;;
选择性高;;
溶质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变化敏感;;
蒸汽压低。】
64、 问题:如下关于吸收时相际传质第2步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这一步发生在静止膜中;
B:这一步推动力和阻力均为0;
C:这一步的速率等于0;
D:在计算相际传质速率时,这一步不需要考虑。
答案: 【这一步推动力和阻力均为0;;
在计算相际传质速率时,这一步不需要考虑。】
65、 问题:如下关于各小k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kG=ky/p总;
B:kG与kL、ky与kx之间没有关系;
C:kx=kLp总;
D:kx与kL之间没有关系。
答案: 【kG=ky/p总;;
kG与kL、ky与kx之间没有关系;】
66、 问题:视频中推导总传质速率方程时,经过了如下哪些步骤()
选项:
A:改写对流传质速率方程的形式;
B:将对流传质系数用数群关系式表达;
C:使用等比定理;
D:使用亨利定律。
答案: 【改写对流传质速率方程的形式;;
使用等比定理;;
使用亨利定律。】
67、 问题:如下哪些总传质系数的定义式书写错误()
选项:
A:1/Kx=1/ky+1/(mkx);
B:1/Ky=1/ky+m/kx;
C:1/KL=1/kL+ / (HkG);
D:1/KG=1/kG+1/(HkL)
答案: 【1/Kx=1/ky+1/(mkx);;
1/KL=1/kL+ / (HkG);】
68、 问题:如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有()
选项:
A:总传质速率=总传质系数´总传质推动力;
B:总传质速率=总传质推动力/总传质阻力;
C:总传质速率=总传质系数´总传质阻力;
D:总传质速率=总传质推动力´总传质阻力。
答案: 【总传质速率=总传质系数´总传质推动力;;
总传质速率=总传质推动力/总传质阻力;】
69、 问题:如欲证明视频中给出的Kx与Ky的关系式,需要如下哪些项()
选项:
A:m与E的关系式;
B:亨利定律
C:Ky的定义式
D:Kx的定义式。
答案: 【Ky的定义式;
Kx的定义式。】
70、 问题:如欲证明视频中给出的Ky与KG的关系式,需要如下哪些项()
选项:
A:ky与kG的关系,kx与kL的关系;
B:H、E、m之间的关系;
C:Ky的定义式;
D:Kx的定义式。
答案: 【ky与kG的关系,kx与kL的关系;;
H、E、m之间的关系;;
Ky的定义式;;
Kx的定义式。】
71、 问题:如下各项中,对Kya的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A:Ky与a是相乘的关系;
B:Kya的单位是kmol/(m2×s);
C:a的单位是m2;
D:Kya可视为一个物理量。
答案: 【Ky与a是相乘的关系;;
Kya可视为一个物理量。】
72、 问题:确定溶质在相界面处浓度时用到下面哪些关系()
选项:
A:相平衡关系;
B:气相对流传质速率等于液相对流传质速率;
C:相平衡常数m、E、H之间的关系;
D:质量守恒关系。
答案: 【相平衡关系;;
气相对流传质速率等于液相对流传质速率;】
73、 问题:在填料塔的相际传质中,传质阻力的分配情况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选项:
A:填料层的高度;
B:相平衡关系;
C: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
D:传质阻力的表示形式。
答案: 【相平衡关系;;
气、液相对流传质系数;】
74、 问题:如下哪些条件的成立可能导致气膜控制()
选项:
A: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于液相的;
B: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大于液相的;
C:溶质难溶于溶剂;
D:溶质易溶于溶剂。
答案: 【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于液相的;;
溶质易溶于溶剂。】
75、 问题:如下哪些条件的成立可能导致相际传质受过程液膜控制()
选项:
A: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小于液相的;
B: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大于液相的;
C:溶质难溶于溶剂;
D:溶质易溶于溶剂。
答案: 【气相对流传质系数远大于液相的;;
溶质难溶于溶剂;】
76、 问题: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选项:
A:Kyky;
B:总传质阻力近似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阻力;
C: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的总推动力近似等于气相分推动力;
D:总传质速率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速率;
答案: 【Kyky;;
总传质阻力近似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阻力;;
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的总推动力近似等于气相分推动力;;
总传质速率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速率;】
77、 问题:如下哪些项是吸收塔内气、液相流量全塔保持不变的假设条件()
选项:
A:低浓度气体吸收;
B:等温吸收;
C:物理吸收;
D:吸收剂不挥发。
答案: 【低浓度气体吸收;;
吸收剂不挥发。】
78、 问题:低浓度逆流吸收塔全塔物料衡算式有实际意义的用途有()
选项:
A:计算混合气流量;
B:计算吸收剂用量;
C:计算吸收液组成;
D:计算尾气组成。
答案: 【计算吸收剂用量;;
计算吸收液组成;】
79、 问题:如下哪些是逆流吸收塔操作方程的正确写法()
选项:
A:y=Lx/G-(y1-Lx1/G);
B:y=Lx/G+(y1-Lx2/G);
C:y=Lx/G+(y1-Lx1/G);
D:y=Lx/G+(y2-Lx2/G)。
答案: 【y=Lx/G+(y1-Lx1/G);;
y=Lx/G+(y2-Lx2/G)。】
80、 问题:关于低浓度吸收塔的操作方程,正确的说法是()
选项:
A:操作方程是吸收塔内质量守恒规律的反映;
B:操作方程描述塔内各截面上气、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C:建立操作方程与建立全塔物料衡算使用了同样的假定;
D:逆流和并流吸收塔的操作方程在形式上一样的。
答案: 【操作方程是吸收塔内质量守恒规律的反映;;
操作方程描述塔内各截面上气、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建立操作方程与建立全塔物料衡算使用了同样的假定;】
81、 问题:关于低浓度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操作线的上端点对应于塔顶,下端点对应于塔底;
B:操作线斜率大于0;
C:操作线一定在平衡线的下方;
D:操作线是塔内液气比。
答案: 【操作线斜率大于0;;
操作线是塔内液气比。】
82、 问题:关于低浓度逆流吸收塔操作线与传质推动力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操作线越长,说明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越大;
B:操作线上某一点到平衡线的水平和竖直距离分别是相应塔截面上用液相和气相组成表示的相际传质推动力;
C:操作线在整体上离平衡线越远,说明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越大;
D:操作线的斜率越大,即液气比越大时,全塔平均推动力越大。
答案: 【操作线上某一点到平衡线的水平和竖直距离分别是相应塔截面上用液相和气相组成表示的相际传质推动力;;
操作线在整体上离平衡线越远,说明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越大;】
83、 问题:在设计低浓度气体吸收塔时,如下各项中对操作方程没有影响的有()
选项:
A:液气比;
B:塔的操作条件;
C:塔的结构;
D:物系的性质;
答案: 【塔的操作条件;;
塔的结构;;
物系的性质;】
84、 问题:气相和液相流量都一定时,如下有几项是逆流吸收与并流吸收的不同之处?()
选项:
A:操作线斜率;
B:两相进料位置;
C:液气比;
D: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答案: 【操作线斜率;;
两相进料位置;;
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85、 问题:如下各项中,对最大吸收率可能有影响的有()
选项:
A:吸收塔的类型和结构;
B:液气比;
C:相平衡常数;
D:吸收剂入塔浓度;
答案: 【液气比;;
相平衡常数;;
吸收剂入塔浓度;】
86、 问题:吸收塔实现了混合气中两组分的分开,由它可获得高纯度溶质组分产品(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7、 问题:因为吸收操作从外界引入了吸收剂,所以不能由它直接获得想要的产品()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8、 问题:工业上对吸收剂的一项要求是溶质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的变化要敏感。提出这项要求是为了使吸收更容易进行()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9、 问题:将kL的单位乘以液相总摩尔浓度的单位就是kx的单位(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0、 问题:推导总传质速率方程时,假定相际传质过程是达到定态的,即认为气相对流传质速率等于液相的,也等于总传质速率()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1、 问题:总传质阻力等于两相传质阻力相加,即两相对流传质系数各自的倒数相加(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2、 问题:当分别以1/KG和1/KL表示总阻力时,对应的液相传质分阻力数值很可能是不同的()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3、 问题:体积传质速率中的“体积”是指传质设备中气体或液体的体积()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4、 问题:以体积传质速率取代传质通量,是因为设备体积容易而相际接触面积不易确定(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5、 问题:在吸收的相际传质过程中,溶质在相界面气相一侧的浓度高于气体主体浓度,在相界面液相一侧的浓度低于液相主体浓度(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6、 问题:相际传质时,某一相传质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与传质阻力的表示形式无关(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7、 问题:气相传质(分)阻力远大于液相传质分阻力的相际传质过程受气膜过程(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8、 问题:气膜控制的定态相际传质中,气相对流传质速率远小于总传质速率(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9、 问题:液相传质分阻力远小于气相传质(分)阻力的相际传质过程受液膜过程(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0、 问题:在受液膜控制的定态相际传质过程中,液相对流传质速率等于总传质速率(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1、 问题:选择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塔时,无论对于板式塔还是填料吸收塔,只能是安排液体由上向下、气体由下向上通过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2、 问题:视频中给出的低浓度逆流吸收塔全塔物料衡算式仅适用于填料塔,不适用于板式塔(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3、 问题:除用于计算吸收率外,吸收率计算式另一个有意义的用途是计算混合气组成(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4、 问题:低浓度吸收塔的全塔物料衡算式是其操作方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5、 问题:当吸收塔内是低浓度气体吸收且溶剂不挥发时,吸收塔的操作线是直线(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6、 问题:对于低浓度逆流吸收塔,操作线上的一个点对应着一个塔截面,并且点的位置越高时,塔截面在塔中的位置也越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7、 问题:并流吸收在填料塔中能实现,但在板式塔中无法实现(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8、 问题:低浓度并流和逆流吸收塔操作线的斜率都是液体比(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09、 问题:并流吸收只能采取气、液两相同时从塔顶进料这种方式,不能采取它们同时从塔底进料这种方式(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 传质理论与设备单元测验
1、 问题:(单选)组分在各种相态物质中的扩散系数大小顺序一般为()
选项:
A:固体>液体>气体;
B:液体>气体>固体;
C:气体>固体>液体;
D:气体>液体>固体。
答案: 【气体>液体>固体。】
2、 问题:(单选)如下关于某组分在液相中分子扩散系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液体黏度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B: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
C:液体内压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D:该组分分子体积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答案: 【液体内压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3、 问题:(单选)等摩尔反向扩散可能发生于如下哪一过程中( )
选项:
A:两组分蒸馏;
B:单组分吸收;
C:萃取;
D:容器中溶剂向空气中挥发。
答案: 【两组分蒸馏;】
4、 问题:(单选)在静止的A+B两组分体系的某一相内,总浓度处处相等。若某处存在A组分在z方向的浓度梯度,则如下哪一项结论不能得出( )*
选项:
A:该处存在B组分的浓度梯度,且方向与A组分的相反;
B:该处A组分与B组分的分子扩散通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该处A组分传质通量等于其分子扩散通量;
D:A在B中的扩散系数等于B在A中的扩散系数。
答案: 【该处A组分传质通量等于其分子扩散通量;】
5、 问题:(单选)两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的含量增加,则漂流因子的值()
选项: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减少;】
6、 问题:(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有效膜模型的主张()
选项:
A:相界面处存在传质阻力;
B:相界面的两侧分别存在停滞的气膜和液膜;
C:对流传质阻力全部集中于膜内;
D:膜内建立稳定的浓度分布所需时间可以忽略。
答案: 【相界面处存在传质阻力;】
7、 问题:(单选)某二元A+B气液达到相平衡时混合物,其液相中A组分的摩尔分数为0.56,泡点为t;其汽相中A组分的摩尔分数为0.75,露点为T。则()
选项:
A:t
C:t=T;
D:无法确定。
答案: 【t=T;】
8、 问题:(单选)二元理想溶液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与体系总压的关系一般可以描述为()
选项:
A:总压增加,相对挥度度增加;
B:总压增加,相对挥度度减小;
C:总压增加,相对挥发度不变;
D:无法确定两者的影响关系。
答案: 【总压增加,相对挥度度减小;】
9、 问题:(单选)当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时,使总压增大,但保持系统温度和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不变,则气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y及其气相分压p()*
选项:
A:y增大,p不变;
B:y减小,p不变;
C:y不变,p增大;
D:y不变,p减小。
答案: 【y减小,p不变;】
10、 问题:(单选)当温度降低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亨利系数E升高,而溶解度系数H降低;
B:亨利系数E降低,而溶解度系数H升高;
C:亨利系数E升高,溶解度系数H也升高;
D:亨利系数E降低,溶解度系数H也降低。
答案: 【亨利系数E降低,而溶解度系数H升高;】
11、 问题:(单选)将苯的摩尔分数为0.95的苯-甲苯蒸汽引入一个贮槽,与槽内苯摩尔分数为0.82的苯-甲苯混合液进行相际接触,已知操作条件下物系相对挥发度为2.45,则苯的传质方向为()*
选项: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答案: 【从气相向液相;】
12、 问题:(单选)板式塔内每块板上气液两相错流接触,这样最有利于()
选项:
A:增大传质推动力;
B:降低板压降;
C:更新传质表面;
D: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答案: 【更新传质表面;】
13、 问题:(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
选项:
A: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也是分散相;
B: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也是连续相;
C:液体是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
D:液体是分散相,气体是连续相。
答案: 【液体是分散相,气体是连续相。】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