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3-17到2021-05-31

一、源远流长 儒学春秋 第一单元测验题

1、 问题:东汉儒学最为后人称道、被誉为“汉学正宗”的,是以()为代表的所谓古文经学
选项:
A:贾逵
B:马融
C:许慎
D:郑玄
答案: 【贾逵;
马融;
许慎;
郑玄

2、 问题:宋学有很多学派,有的偏重于事功,有的偏重于义理,其中偏重义理的学者有( )。
选项:
A:叶适
B:程颢
C:陆九渊
D:朱熹
答案: 【程颢;
陆九渊;
朱熹

3、 问题:乾嘉时期可称为清代朴学的鼎盛时期,乾嘉汉学主要分为吴、皖二派,其中“皖派”的代表人物为( )。
选项:
A:顾炎武
B:江永
C:惠栋
D:戴震
答案: 【江永;
戴震

4、 问题:对古代经典普遍的怀疑,是“反孔派”。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5、 问题:四库馆臣叙述中国经学变迁过程,将其分为(),以概括2000年经学之演变之阶段及其特色。
答案: 【两学六变

6、 问题:晚清皮锡瑞在其著作()中另出新意,其书按照朝代的更迭,参以学术之变迁,将经学历史为10个时期
答案: 【经学历史

7、 问题:儒学作为统一的思想学术真正地影响整个社会实开始于(),亦即所谓“经学时代”。
答案: 【

8、 问题:东汉是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并行的时代,在朝诸儒所讲以及太学所教授的是()。
答案: 【今文

9、 问题: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学派注重阐述经文中的(),而古文学派则注重文字训诂。
答案: 【微言大义

10、 问题:魏晋南北朝儒学发展,具有一显著特征,即是()与地方之学的繁荣。
答案: 【家学

二、儒家经典 ——“十三经”与“经部”文献 第二单元测验题

1、 问题:儒家经典范式的形成从()时代就已开始。
选项:
A:三代
B:春秋
C:汉
D:宋
答案: 【春秋

2、 问题:“六经”有其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又共同以实现“仁义”为原则,其中《礼》的功能是
选项:
A:抒情文学,长于真情实感。
B:历史记录,长于明事纪功。
C:行为规范,长于制度文明。
D:音乐作品,长于和乐盛美。
E:讲天地阴阳,长于运数变化。
F:讲是非名分,长于社会治理。
答案: 【行为规范,长于制度文明。

3、 问题:“十三经”儒经体系是在()结集完成的
选项:
A:熹平石经
B:正始石经
C:开成石经
D:蜀石经
答案: 【蜀石经

4、 问题:“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朝廷宪章,军旅誓诰,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行有余力,则可习之。”本段对于《五经》文学价值的论述出自一下哪部作品
选项:
A:刘勰《文心雕龙》
B:颜之推《颜氏家训》
C:韩愈《进学解》
D: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答案: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问题:在儒学文献,特别是经部文献中,最常见的两个词就是()、(),它们分别代表了经学文献的两个类型,同时反映出儒学文献发生和衍变的不同阶段。
选项:
A:经
B:传
C:注
D:疏
答案: 【经;

6、 问题:孔子选择()、()、()、()四类文献以施教,正是出于对周礼的继承和发展。
选项:
A:诗
B:书
C:礼
D:易
E:乐
F:春秋
答案: 【诗;
书;
礼;

7、 问题:金景芳先生曾撰《经学与史学》一文阐述经学对于史学的重要性,下列属于金景芳先生的论述的有
选项:
A:解决中国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分期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B:解决中国奴隶社会内部的阶段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C:解决宗法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D:解决井田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E:解决中国哲学史中“天”的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F:解决中国古代官制、礼制、兵制、学制等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答案: 【解决中国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分期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解决中国奴隶社会内部的阶段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解决宗法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解决井田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解决中国哲学史中“天”的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解决中国古代官制、礼制、兵制、学制等问题,不可不研究经学。

8、 问题:上古文献只有儒家六籍称经,道、墨、医、农等家皆无称“经”者。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问题:儒家经典在结集过程中,有所谓“六经”(或“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等概念,此外还有“十经”、“十一经”、“十四经”等称呼。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问题:“章句”、“义疏”、“正义”都是六朝时期产生并广泛使用的文献形态。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三、三统:儒家信仰 第三单元测验题

1、 问题:《礼记·表记》曾引孔子的话:“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在价值观上是    。
选项:
A:重天道而“尚忠”
B:重鬼神而“尚质”
C:重礼乐而“尚文”
D:重才德而“尚贤”
答案: 【重礼乐而“尚文”

2、 问题:三统之中,    则是对天道阴阳法则的形象表达。
选项:
A:天道
B:鬼神
C:礼乐
D:仁义
答案: 【鬼神

3、 问题:出于对天道自然属性的认识,确立了    。
选项:
A:古老中国的历法
B:“三才”一体的系统思想
C:公平正义的精神 
D:“道法自然”的观念
答案: 【“道法自然”的观念

4、 问题:孔子说,殷人“率民以事神”。甲骨卜辞显示,殷商君王在处理重大事务之前,都要用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祈求鬼神的启示或主意,以对    的卜问最为普遍,也最频繁。
选项:
A:天神
B:地神
C:自然神
D:祖先神
答案: 【祖先神

5、 问题:《周易·系辞传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这里的“精气、游魂、鬼神、天地、万物、天道、天命、阴阳、人性、仁智”等等,全是相通或互相关联的概念。就物质情态来讲,它是“精气”,其运动状态则是“游魂”,其内在奥秘是    。
选项:
A:人性
B:天地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