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第一单元:学前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 学前心理学 单元测试
- 【作业】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单元作业
- 【作业】第一单元:学前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 学前心理学概述 单元作业
- 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单元测试
- 【作业】第三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年龄特征 第三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年龄特征 单元作业
- 第三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年龄特征 第三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年龄特征 单元测试
- 【作业】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单元作业
- 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单元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单元测试
-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单元测试
- 【作业】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单元作业
- 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单元测试
- 【作业】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单元作业
- 第十单元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单元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单元测试
- 【作业】第十单元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单元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单元作业
- 第十三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三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单元测试
-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单元测试
- 第八单元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单元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单元测试
- 第十二单元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二单元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单元测试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4到2020-07-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单元:学前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 学前心理学 单元测试
1、 问题: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
选项: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 【作品分析法】
2、 问题:幼儿指的是( )
选项:
A:3—6岁
B:0—1岁
C:1—3岁
D:7岁
答案: 【3—6岁】
3、 问题: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设计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实验是( )
选项:
A:视崖实验
B:双生子爬梯实验
C:守恒实验
D:早期隔离实验
答案: 【双生子爬梯实验】
4、 问题: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
选项:
A:个体心理的发生
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
D: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答案: 【种系心理的发生】
5、 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
选项: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答案: 【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6、 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 )
选项:
A:0-3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B: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C: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D:3-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答案: 【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7、 问题: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方法是( )
选项: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答案: 【观察法】
8、 问题: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
选项:
A: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
B: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记》
C:陈鹤琴的《一个儿童发展的顺序》
D:梅钦斯卡娅的《母亲日记》
答案: 【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
9、 问题: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
选项:
A:实践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答案: 【发展性原则】
10、 问题:研究者利用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 )
选项: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答案: 【测验法】
11、 问题: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 )
选项:
A:活动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答案: 【客观性原则】
12、 问题: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
选项: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答案: 【观察法】
13、 问题: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
选项: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答案: 【实验法】
14、 问题:“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选项: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答案: 【作品分析法】
【作业】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单元作业
1、 问题: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评分规则: 【 (1)答:“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答: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5分)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
2、 问题:一位家长无奈写道:“我家宝宝刚刚两岁半,最近,他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也不管自己会不会,如果不遂他的心,他就会大哭大闹。昨天,我们从外面回家,他非要自己用钥匙开门,开了很久也打不开,我忍耐不住,自己打开了门,这下捅了马蜂窝,他哭了足足半个小时。请问,这是宝宝成长中的正常表现呢?还是我家宝宝特别拧?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请你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并为这位妈妈提供一些建议。
评分规则: 【 (1)宝宝的这种表现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出现,称为第一次心理断乳期,这是由于该阶段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该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在语言上分得清“我”和“你”,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行动上要“自己来”;他们有了自己的主意,不那么顺从了。 “我自己来”、“我要”、“是我的”、“我不”等词汇频繁出现。
(2)正确的方法是: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
3、 问题: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论述各因素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评分规则: 【 一、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他们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下:1.遗传因素。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心理发展。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规律性。生理成熟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提供儿童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分等。社会环境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成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地位、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等。儿童处于受教育过程,教育条件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目的性、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地具体引导儿童发展的环境。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展开)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展开)
三、儿童的主动活动儿童心理的发展离不开活动,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1.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展开)2.儿童的心理内部矛盾是在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展开)
】
【作业】第一单元:学前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 学前心理学概述 单元作业
1、 问题: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评分规则: 【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1)个体心理的产生;(2)个体心理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语言、情绪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等心理的发展;(3)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
2、 问题:案例:某幼儿园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该幼儿园随机抽取了小、中、大班90名幼儿及其家长(其中小班20名、中班20名、大班20名)进行访谈。请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该幼儿园采用的是哪种研究方法?(2)该研究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评分规则: 【 (1)该幼儿园采用的是访谈法;(2)访谈法的优点是灵活性较高,研究者与访问者直接交谈,有利于较全面地搜集资料,获得深层次地信息。
】
3、 问题:为什么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评分规则: 【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其心理活动及表现比较自然,观察所得材料也比较真实。因此,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
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二单元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单元测试
1、 问题:从零乱到成体系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选项:
A:具体表现
B:基本原因
C:制约因素
D:总趋势
答案: 【总趋势】
2、 问题: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选项: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不均衡性】
3、 问题:下列关于心理发展的特点错误的是( )。
选项:
A: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B: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C:心理发展具有平衡性
D: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答案: 【心理发展具有平衡性】
4、 问题: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选项: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答案: 【发展的不均衡性】
5、 问题: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可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
选项:
A:转折期
B:最佳期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