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19到2020-06-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2. 犯罪基本概念 不作为

1、 问题:下列关于不作为犯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张三讨厌6岁的侄女李四。某天,张三带李四去公园玩,王五超速驾驶撞伤了李四并逃逸。张三倍感欣慰,任由李四倒在血泊中,转身离去。由于王五有作为义务,所以李四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B:有歹徒杀害警察张三的妻子,张三站在现场观看,无动于衷。同时,县环保局局长李四路过现场,也无动于衷。歹徒最后杀害了张三的妻子。张三和李四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成立渎职罪。
C:《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路人张三在发现火灾后只拍照发朋友圈便离开,并未及时报警,后来火势蔓延。张三的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D:化学老师张三回家时,在家门口捡到一包面粉状的东西,出于好奇,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遂倒入马桶冲入下水道。张三有义务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而未上交,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答案: 【《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路人张三在发现火灾后只拍照发朋友圈便离开,并未及时报警,后来火势蔓延。张三的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2、 问题: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构成不作为犯罪?
选项:
A:张三邀请闺蜜李四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拐弯时,李四忙于玩手机没有抓紧扶好,掉落河中。张三没有及时下河救人。
B:张三带朋友李四到水库,欲教李四游泳。为大显身手,促进教学,张三将不善水性的李四带至深水区。嬉闹间,李四突然沉没。张三有些害怕,赶忙上岸,后李四淹死。
C:张三拒绝李四的告白,李四心痛不已,大呼“你不爱我,我就跳河给你看”。张三明知李四性格极端,真的可能跳河,仍然铁心拒绝。后李四真的跳河,张三径自离去,李四溺亡。
D:张三到河中游泳,见到对门李四也在游泳。后李四突发腿部抽筋,向作为最后希望的张三大肆呼救。张三没有理睬,李四溺死。
答案: 【张三带朋友李四到水库,欲教李四游泳。为大显身手,促进教学,张三将不善水性的李四带至深水区。嬉闹间,李四突然沉没。张三有些害怕,赶忙上岸,后李四淹死。

3、 问题:关于不作为犯,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不真正的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不作为行为已经作出,犯罪即达既遂,危害结果不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
B:罪刑法定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由此可知,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
C:在特殊情况下,行为人没有作为可能性或许也可以构成不真正的不作为犯。
D:只有危害公共安全罪及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罪中存在不作为犯,侵犯财产罪中不存在不作为犯。
答案: 【不真正的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不作为行为已经作出,犯罪即达既遂,危害结果不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
罪刑法定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由此可知,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
在特殊情况下,行为人没有作为可能性或许也可以构成不真正的不作为犯。;
只有危害公共安全罪及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罪中存在不作为犯,侵犯财产罪中不存在不作为犯。

4、 问题: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大厨张三正在炒蛋,瞥见8岁的大儿子正掐住3岁的小女儿。但因蛋已下锅,忙于翻炒,便对此并未理会。待蛋起锅,张三再上前制止时,小女儿已经窒息身亡。张三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B:小偷深夜翻入张三家院墙欲行盗窃,不料张三饲养多条烈犬,群起围攻。张三认为小偷活该,拍手称快,任凭众狗对其撕咬,后小偷被咬死。张三成立不作为犯罪。
C:张三欲杀李四,刺伤李四后见其痛苦不堪,又于心不忍,欲送附近医院救治。此时王五经过,凑热闹让张三不要救助,张三听之,转身离开。后李四失血死亡。王五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D:张三路过一没有井盖的下水道,忽听其中有人呼救。主动找来绳子将一端扔至底部后,正欲拉绳,忽然发现其人为仇家李四,便弃绳离去。张三因自愿接受而成立不作为犯罪。
答案: 【大厨张三正在炒蛋,瞥见8岁的大儿子正掐住3岁的小女儿。但因蛋已下锅,忙于翻炒,便对此并未理会。待蛋起锅,张三再上前制止时,小女儿已经窒息身亡。张三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张三路过一没有井盖的下水道,忽听其中有人呼救。主动找来绳子将一端扔至底部后,正欲拉绳,忽然发现其人为仇家李四,便弃绳离去。张三因自愿接受而成立不作为犯罪。

4.责任 责任能力

1、 问题:李某多次吸毒,某日在小区门口与同居女友王某发生争吵。王某欲离开,李某将其按倒在地,用菜刀砍死。后查明:李某案发时因吸毒出现精神病性障碍,导致辨认控制能力减弱。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李某刑事责任能力降低,可从轻处罚
B:李某是偶犯,可酌情从轻处罚
C:李某与被害人王某存在特殊身份关系,可酌情从轻处罚
D:李某在公共场合持刀行凶,社会影响恶劣,可从重处罚
答案: 【李某刑事责任能力降低,可从轻处罚

2、 问题:李某患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李某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甲的胸口,致甲当场死亡。随后,李某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对于李某的责任能力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李某由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李某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C:抑郁症不是精神疾病,但李某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D:抑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病,李某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答案: 【李某由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抑郁症不是精神疾病,但李某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抑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病,李某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4.责任 违法性认识

1、 问题:农民李某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拖拉机,其认为拖拉机不属于《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机动车。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李某受认识水平所限,不能要求其对自身行为负责
B:李某对危险驾驶事实由认识,具有危险驾驶的故意
C:李某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D:李某未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行为,存在事实认识错误
答案: 【李某对危险驾驶事实由认识,具有危险驾驶的故意

2、 问题:关于故意与违法性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道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
B:乙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乙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的行为。乙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C:丙误以为自己盗窃枪支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丙对《刑法》规定存在认识错误,因而无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故意,对丙的量刑不能重于盗窃罪。
D:丁误以为买卖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仍买卖黄金,但事实上该行为不违反《刑法》。丁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答案: 【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道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
乙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乙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的行为。乙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5.犯罪形态 未遂

1、 问题:因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在甲回家之前便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
A: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