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6-01到2021-08-31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01课时 定性研究(I):科学研究概览 第一节课作业

1、 问题:请详细说明科学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研究假设、变量、信度、效度和可操作化等。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请分析范文“语义修辞的识解机制”,列出该文的“研究假设”及其涉及的核心变量。
评分规则: 【 暂无

【作业】01课时 定性研究(I):科学研究概览 第一节课教学活动

1、 问题:阅读课件(即补充材料1、2);针对材料写一份阅读小结。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阅读并分析论文“语义修辞的识解机制” 。
评分规则: 【 暂无

【作业】02课时 定性研究(II):定性研究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课作业

1、 问题:简述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主要区别。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分析论文“语义修辞的识解机制”的理论框架。
评分规则: 【 暂无

【作业】03课时 定性研究(III):语言定性研究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课作业

1、 问题:阅读定性研究论文范例并分析其理论框架的构建。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简述微观层面的语言研究如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等。
评分规则: 【 暂无

【作业】04课时 定性研究(IV):语言跨学科研究 第四单元作业

1、 问题:简述语言学的跨学科属性。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简述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的实验研究方法。
评分规则: 【 暂无

【作业】06课时 定量研究(II):定量研究的统计方法 第六单元作业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通过文献检索,选择一个您感兴趣的心理语言学实验,指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各是什么。实验得出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是相关还是因果?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要想考察了A, B, C, D, E五种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平衡实验顺序,如何将这五种实验条件按照拉丁方实验设计安排到下面的格子中?
评分规则: 【 暂无

3、 问题:被试内设计指的是?
评分规则: 【 每个被试轮流经历所有的自变量水平

4、 问题: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要想考察了A, B, C, D, E五种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平衡实验顺序,如何将这五种实验条件按照拉丁方实验设计安排到下面的格子中?
评分规则: 【 A B C D EB C D E AC D E A BD E A B CE A B C D

【作业】05课时 定量研究(I):定量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五单元作业

1、 问题:在一个语言学实验中,研究者想要了解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他们的语文成绩的关系。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基础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设计实验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混淆变量和控制变量?
评分规则: 【 暂无

【作业】08课时 定量研究(IV):定量研究的实验设计 第八单元作业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如果一个变量X和另一个变量Y之前的相关系数是-0.6,说明X和Y之间是什么关系?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回归和相关的区别是什么?
评分规则: 【 暂无

3、 问题:什么样的实验设计需要用到方差分析?为什么可以说方差分析可以是回归分析的一个特例?
评分规则: 【 暂无

4、 问题:判断题:1. 在一个实验中进行多重t-检验,会扩大一类错误的几率。()2. 方差分析假设观察值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不要求数据正态分布。()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优点是,可以帮助研究者把个体差异误差从误差分数中分离出去。()4. 当我们想要预测某个独立变量的分数,可以通过回归的统计方法。()
评分规则: 【 对;错;对;对。每题10分。

5、 问题:填空题:1. 方差分析假设所有测得的分数都是由()和()组成的。相关系数是通过数量方式来总结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 相关系数r的变化范围是()。如果变量A和变量B正相关,那么当变量A增加,变量量B会()。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到0.5之间,我们一般认为这个相关的强度为()。
评分规则: 【 1) 真实测量值;误差2) 【-1, 1】;增加;中等最后一空20分,其他10分

【作业】07课时 定量研究(III):语言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 第七单元作业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研究者想要通过实验检验“中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越大的学生语文成绩越好“这个假设。这个实验中的虚无假设是什么?备择假设是什么?如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的虚无假设成立的概率为1%,研究者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判断题:1. 四种数据类型种,等比测量包含最多的信息,且存在绝对零点或原点()2. 信度指的是一个测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 结构效度指的是测量本身是否准确测量到研究者希望测量的特质或者内容。()4. 统计分析时,二类错误指的是我们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正确的虚无假设,应该尽量避免。()
评分规则: 【 对 对 错 错

3、 问题:在一个研究中,研究者想要通过实验检验“中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越大的学生语文成绩越好“这个假设。这个实验中的虚无假设是()。如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的虚无假设成立的概率为1%,当alpha水平设定为0.05时,研究者应该【拒绝/接受?】虚无假设,得出的相应结论是()。
评分规则: 【 阅读量和语文成绩没有关系;拒绝;阅读量可以预测学生的语文成绩(前两空10分,最后一空20分)

【作业】09课时 行为实验(I):启动效应的基本概念 第九单元作业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Meyer等人(1971年)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对于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语言存储和加工有什么意义?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在一个研究中,研究者想要知道在阅读理解中,汉语复合词(如:容忍)中每一个单独的字(如:忍)的字意对于激活整体词意是否存在影响,可以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
评分规则: 【 暂无

3、 问题:填空题:1. 启动范式一般先呈现给被试一个(),观察其对()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经典的启动效应是一个(),表现为被试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都()了。2. 有研究发现,启动效应和目标刺激重合度越大,启动效应(越小\越大)。
评分规则: 【 1. 启动刺激,目标刺激,正性/促进反应,提高;2. 越大第一题第三空20分,其余每空10分

4、 问题:判断题:1. 启动效应也可能是负性的,如干扰效应表现为被试的加工变得更困难。()2. 汉语启动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表读音的偏旁部首(如“枫”字中的“风”),其语义信息也被激活了。()3. 同通道研究的优点是研究者可以同时呈现不止一个刺激而不会产生知觉层面的干扰。()
评分规则: 【 对;对;错每个十分。

【作业】10课时 行为实验(II):结构启动 第十单元作业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在结构启动实验中,加入填充句(filler)的作用是什么?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为什么启动实验范式对于研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有重要意义?启动范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评分规则: 【 暂无

3、 问题:在一个研究中,研究者想要知道在日常对话中,结构启动范式是否受到社交情景的影响,例如:人们是否在和熟悉的人交谈时,相比跟陌生人交谈,更容易发生句法启动效应。可以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
评分规则: 【 暂无

4、 问题:判断题:1. 句法启动是一种非自发的,显形的促进效应。()2. 根据句法启动原理,当启动句为被动句式时,被试更容易自发生成被动句。()3. 启动研究中加入填充句的目的是帮助被试适应实验节奏。()4. 关注语言理解的启句法动研究,可通过按键记录或眼动追踪观察被试对不同句法结构阅读时间的差异。()
评分规则: 【 错;对;错;对每个10分。

5、 问题:填空题:1. 启动范式中,无论语义启动还是句法启动,一般都需要添加一个()条件,就是不启动任何一种结构或语义的条件。2. 句法启动实验中, 需要保证启动刺激和目标在语义和语音上(有/没有)相关。还需要保证两种句法结构出现的概率都()。
评分规则: 【 基线条件;没有;达到一定标准每空20分。

【作业】11课时 神经心理学研究(I):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十一单元作业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简述传统神经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原理。随着实验技术的提升和证据的积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基本原理的问题是什么?
评分规则: 【 暂无

2、 问题:什么是Broca失语症?什么是Wernicke失语症?简述基于对Broca和Wernicke失语症患者的观察,研究者提出的语言加工模型。
评分规则: 【 暂无

3、 问题:什么是双分离现象?请举例说明。
评分规则: 【 暂无

4、 问题:判断题:1. 判断以下关于经典神经心理学研究假设的描述,是否正确: a. 特定脑区和特定行为不需要有一一对应关系。() b. 特定脑区和行为的对应关系,在个体间有高度一致性。() c. 脑损伤后几年内,病人的康复才会达到最大化。()2. 失语症常见的病因是中风引发的右脑病变。()
评分规则: 【 错;对;错;对每个10分

5、 问题:填空题:1. (每空10分)基于对Broca和Wernicke失语症的观察,研究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模型。这个模型假设语言加工有三个重要的、互相连接的组成部分,分别是( ),( ),和( )。2. (每空15分)双分离现象可以提供两个脑区功能独立的重要证据。比如,如果A脑区受损的病人,在任务1上的表现没有受到影响,但在任务2上的表现受到影响;而B脑区受损的病人,在任务1上的表现(受到/没有受到),但在任务2上的表现(受到/没有受到)影响。我们就认为A和B这两个脑区在功能上可能是相对独立的。
评分规则: 【 语言感觉区;语言运动区;意象中心受到;没有受到第一题每个10分,第二个题每空15分

【作业】12课时 神经心理学研究(II):神经心理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第十二课作业

1、 问题:判断题:1. 一般情况下,语言研究中对脑损伤病人的病史(如受过几次损伤)没有要求。()2. 语言研究中,要求被试右利手是一个常见的选择标准,因为实验仪器(如鼠标)一般放置在右边。()3. 研究中使用标准化测验的优点是可以把得到的结果和健康人群,或者别的病人群体进行比较。()4. 如果研究目的是了解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和脑损伤区域的稳定关联,一般会选择急性期进行测评。()
评分规则: 【 错,错,对,错每个10分

2、 问题:填空题:1. (每空10分)脑损伤病人研究中,一般认为在病人发病后的0-4周内,属于(),4-12周内属于(),12周以上属于()。在每个阶段得到的结果会有所差异,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每空15分)病人数据常常并不符合正态分布,而正态分布是很多统计检验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使其满足正态分布,或者使用()。
评分规则: 【 急性期;后急性期;慢性期数据转换;非参数检验第一题每空10分,第二题每空15分

【作业】13课时 眼动实验研究方法(I):眼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十三课作业

1、 问题:填空题:(i)眼动追踪技术是指用来记录并测量眼球移动的一种技术,它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是 。(ii)眼动追踪技术能让我们对阅读行为进行量化,可以给研究者提供更多语言__的实验数据。(iii)在婴幼儿语言习得研究中,眼动追踪能够克服行为实验所带来的____,在不需要婴幼儿进行任何口头表达,完全自然,可自由活动的情况下有效测量他们对语言的理解。
评分规则: 【 答案:(i)(瞳孔角膜反射技术);(ii)(实时加工);(iii)(认知负荷)答对一题20分,答对两题得40分,全对满分,全错零分。

2、 问题:判断题:(i)眼动追踪技术的一大假设是:我们对某个刺激的注视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表明加工的努力越小,较短时间的注视则表明加工较浅。( )(ii)眼动追踪技术的第二个假设是:正在被注视的事物是一般就是被我们所思考的东西。( )(iii)眼动追踪往往需要被试完成伴随性的实验任务(比如按键任务或者问答任务)。( )
评分规则: 【 答案:F; T; F答对一题20分,答对两题得40分,全对满分,全错零分。

【作业】14课时 眼动实验研究方法(II):眼动追踪常用研究范式 第十四课作业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