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0-02-24到2020-07-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章 绪论- 1.1-1.3土壤、土壤圈、土壤地理学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问题:环境条件不包含下列(     )
选项:
A:水分
B:热量
C:空气
D:矿物质
答案: 【矿物质

2、 问题:土壤组成包括(  )
选项:
A:固体部分
B:粒间孔隙
C:大量的污染物
D:多种生物
答案: 【固体部分;
粒间孔隙;
多种生物

3、 问题: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选项:
A:土壤物质组成和基本性质
B: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
C:土壤分类与分布
D:土壤调查与健康评价
答案: 【土壤物质组成和基本性质;
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
土壤分类与分布;
土壤调查与健康评价

4、 问题:营养条件包括 养分和水分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5、 问题:1、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著作是《               》。
答案: 【洪堡 、尚书﹒禹贡

6、 问题:2、18世纪以后,西欧土壤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是          学派、            学派和                   学派。土壤发生学的奠基人是俄国的科学家                        。
答案: 【农业化学土壤 、农业地质土壤 、土壤形态发生、道库耶夫

7、 问题:3、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               和               和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
答案: 【生物活性、孔隙结构

【作业】第一章 绪论- 1.1-1.3土壤、土壤圈、土壤地理学 第一章单元作业

1、 问题:1、森林土壤区分于其他土壤的典型特征不包括(    )A、发达的林木根系       B、特定的剖面构型C、凋落物层             D、依赖于现有林木的生物群落
评分规则: 【 答案:B 

2、 问题:2、关于土壤的物质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相部分主要为土壤矿物      B、土壤孔隙中要么为水分,要么为空气C、土壤是一个三(四)相系统    D、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动物、微生物和林木根系
评分规则: 【 答案:A

3、 问题:3、既属于营养条件,又属于环境条件的肥力要素是(    )A、水分      B、养分      C、空气       D、热量
评分规则: 【 答案:A

4、 问题:4、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土壤学和(  )之间的边缘学科。A、自然地理学      B、环境地理学      C、人文地理学       D、经济地理学
评分规则: 【 答案:A

5、 问题:土壤的本质特征是()A 固相 B液相 C气相 D 肥力
评分规则: 【 答案 D

6、 问题:土壤地理学的奠基人是()A道库恰耶尔夫 B 李比希 C 詹尼 D库比纳詹尼 库比库比纳纳
评分规则: 【 答案 A

7、 问题:试论述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评分规则: 【 生物圈:对于生物圈来说,土壤圈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其限制因素可能对生物起不良的影响。因此土壤中养分、水分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植物的变化。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2等气体,对全球大气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因为上述气体都是温室气体。水圈: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水平分异及水圈的化学组成。也就是说土壤与水圈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土壤中部分元素的重新分配,从而可能导致土壤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偏高,或者偏低,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疾病。岩石圈:最为地球的保护层,对对岩石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对各种外来力的破坏。

8、 问题:什么是土壤肥力?其中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分别有哪些要素?
评分规则: 【 答案: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所供应和协调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其中营养条件包括养分和水分;环境条件包括空气、热量和水分。

9、 问题:土壤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评分规则: 【 答案:研究内容为土壤物质组成、土壤基本性质、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调查与土壤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为: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室内分析测试与实验模拟、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等。

10、 问题:作业11(请务必于下一章节开课前提交)请上传本章学习总结,可以图片形式上传,要求以思维导图方式完成。若不完成此项任务,该单元学习成绩为0。
评分规则: 【 思维导图总结

【作业】第一章 绪论- 1.1-1.3土壤、土壤圈、土壤地理学 第一章思维导图总结作业

1、 问题:请各位同学上传第一章思维导图总结。
评分规则: 【 50

【作业】第二章 土壤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1、土壤固相组成 第二章1 土壤固体组成作业

1、 问题:1、滴加稀盐酸后具有剧烈泡沸现象的岩石有(   )A、方解石和大理岩    B、板岩和石灰岩    C、石灰岩和大理岩     D、板岩和大理岩
评分规则: 【 答案:C

2、 问题:2、关于矿物条痕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保存自色,消除它色,减弱假色      B、消除自色,保存它色,减弱假色C、减弱自色,消除它色,保存假色      D、保存自色,减弱它色,消除假色
评分规则: 【 答案:D

3、 问题:3、关于土壤有机质矿化分解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土壤腐殖质  B、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碳源和能源  C、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碳源和能源  D、其产物可促进风化作用,促进土壤养分释放。
评分规则: 【 答案:A

4、 问题:4、岩石风化的产物不包括(    )A、次生矿物      B、可溶性盐      C、腐殖质     D、残余碎屑
评分规则: 【 答案:C

5、 问题:5、自然界分布最广,最难发生化学风化的矿物是(    )A、正长石      B、石英      C、白云母     D、方解石
评分规则: 【 答案:B

6、 问题:6、褐铁矿区分于赤铁矿和磁铁矿的主要鉴别特征为(    )A、颜色     B、硬度      C、光泽     D、条痕
评分规则: 【 答案:D

7、 问题:7、岩石按照生成方式划分的类别不包括(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风化岩
评分规则: 【 答案:D

8、 问题:8、土壤生物不包括(    )A、土壤动物     B、土壤有机质      C、土壤微生物     D、林木根系
评分规则: 【 答案:B

9、 问题:9、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累积的因素是(    )A、草原植被   B、粘重的土壤质地   C、陡峭的地形  D、湿冷的气候
评分规则: 【 答案:C

10、 问题:10、不属于含氮有机物转化的过程为(    )A、水解过程     B、水化过程      C、氨化过程     D、硝化过程
评分规则: 【 答案:B

11、 问题:11、关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表述错误的为(    )A、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成分  B、土壤有机质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C、土壤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D、土壤有机质可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行性
评分规则: 【 答案:A

12、 问题:作业1212、(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矿物元素含量和性质影响甚大。A、原生矿物     B 、次生矿物      C、可溶性矿物     D、土壤矿物
评分规则: 【 答案 A

13、 问题:作业1313、一般来说,土粒愈细,SiO2含量愈(  ),同时AL2O3、Fe2O3等含量愈(  )。A、少,多     B、少, 少     C、多, 少      D、多, 多
评分规则: 【 答案 A

14、 问题:作业题1414、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成分为(    )A、 动植物残体     B、腐殖质     C、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     D、有机肥料
评分规则: 【 答案 B

15、 问题:15、论述腐殖质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评分规则: 【 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在特定条件下,腐殖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物质组成和稳定性的、颜色较深的高分子化合物。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物质(50-65%),特别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功能取决于土壤腐殖质。因此,在很多没有特别说明的场合,土壤有机质有时专门指土壤腐殖质。包含胡敏酸、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其物理性质:(1)常以结合态腐殖质存在(52-98%);(2)颜色为黑褐色,富里酸呈现黄色,胡敏酸呈现褐色;(3)溶解性,不同的酸溶解性不同;(4)吸水性,最大可超过500%;(5)分子结构,胶体特性。化学性质:(1)含氧官能团;(2)络合性;(3)电性;(4)稳定性;(5)变异性。

16、 问题:作业1616、简述腐殖化及其影响因素
评分规则: 【 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1.产生构成腐殖质基本组成的原始材料(筒单有机物)。 2.合成阶段:多元酚,醌,腐殖质。有机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物质组成。一方面,外来有机物质不断地输入土壤,并经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形成新的腐殖质。 另一方面,土壤原有有机质不断地被分解和矿化、离开土壤。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与有机碳从土壤中损失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物质的转化。
具体为:温度、水分、动植物残体的特性、土壤特性。

17、 问题:作业1717、论述土壤物质循环,并举例说明。
评分规则: 【 土壤圈物质循环主要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土壤圈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其中土壤营养元素(如N、C、P、S等)循环是当今研究的重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维持生物体生理代谢过程所必需的化学元素。
举例:可举例N循环、C循环、P循环、水循环和氧循环

18、 问题:附加题: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
评分规则: 【 作用:1、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2、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和缓冲性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粘性、松软、多孔)4、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5、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腐殖酸可增强植物的生理活性)6、减少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调剂:1、增加土壤原有有机质(增强肥力)2、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途径,提高土壤生产能力(种植绿肥作物、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3、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可通过控制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来调节。(调节土壤水、气、热控制有机质转化;合理耕作和轮耕、调节碳氧比例)

【作业】第二章 土壤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1、土壤固相组成 第二章1 思维导图总结

1、 问题:请提交本周思维导图总结
评分规则: 【 以思路清晰,总结的内容是否全面为原则。

【作业】第二章 土壤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2、土壤流体组成 第二章2 土壤流体测试

1、 问题: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               称为土壤空隙。
评分规则: 【 团聚体内部的空隙

2、 问题:土壤孔隙度实际上是指土壤孔隙的                   ,指土壤孔隙的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比,决定着土壤气、液相的总量。土壤孔隙比则指土壤孔隙的体积占             体积的百分比。
评分规则: 【 数量、土壤颗粒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