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农业气象学(南京农业大学)1467019446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作业】第一章 地球大气 第一章 地球大气单元作业
- 第一章 地球大气 第一章 地球大气单元测验
- 【作业】第二章 辐射 第二章 辐射单元作业
- 第二章 辐射 第二章 辐射单元测验
- 第三章 温度 第三章 温度单元测验
- 【作业】第三章 温度 第三章 温度单元作业
- 【作业】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单元作业
-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单元测验
- 第五章 气压与风 第五章 气压与风单元测验
- 【作业】第五章 气压与风 第五章 气压与风单元作业
- 第六章 大气环流 第六章 大气环流单元测验
- 【作业】第六章 大气环流 第六章 大气环流单元作业
- 【作业】第七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 第七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单元作业
- 第七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 第七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单元测验
- 第八章 气候 第八章 气候单元测验
- 【作业】第八章 气候 第八章 气候单元作业
- 【作业】第九章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第九章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单元作业
- 第九章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第九章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单元测验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2-02-14到2022-06-30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一章 地球大气 第一章 地球大气单元作业
1、 问题:试述大气中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气象学和生物学上的作用。
评分规则: 【 臭氧的时间分布特征: 其含量随季节而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臭氧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层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很少,从10km高度向上臭氧的含量逐渐增加,在12~15km以上增加特别显著,到20~30km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的最大浓度层,再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的含量逐渐减少,到了55~60km高度,臭氧的含量就微不足道了。
在水平方向上,一般由赤道向两极增加。
臭氧在气象学上的作用: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形成了平流层逆温,在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0km附近形成了一个暖区;
臭氧在生物学上的作用: 臭氧层对生物界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避免大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而对生物造成伤害,而透过的少量紫外线则能够对动植物形成有利的影响并杀灭一些有害病菌。
】
2、 问题:试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气象学省生物学上的意义。
评分规则: 【 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氧化碳大都集中在20km以下的气层中,在20km以上,其含量显著减少。
二氧化碳的时间分布特征:在白天、晴天、夏季时的二氧化碳浓度比黑夜、阴天、冬季要小。
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农村多。
工业革命前比工业革命后低。
二氧化碳在气象学上的意义:能够强烈吸收地面和大气放射的长波辐射并放射长波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因长波辐射而失去的热量,形成温室效应,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
二氧化碳在生物学上的意义: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
3、 问题:简述大气气溶胶粒子对大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影响。
评分规则: 【 大气气溶胶粒子对大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a.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升高,同时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放射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失去的热量,从而缓冲地面的辐射冷却;
c.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d.作为大气中水汽发生凝结时的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
4、 问题:简述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主要依据和分层名称?并给出对流层大气的特征。
评分规则: 【 热力学分层的依据: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及大气的铅直运动状况。
热力学分层名称: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散逸层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①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铅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③大气中的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中;
④各种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
5、 问题:试述蔚蓝天空、曙暮光、海市蜃楼、彩虹的各自成因。
评分规则: 【 蔚蓝天空的成因: 天气晴朗时,大气中的散射现象以分子散射为主,而分子散射的强度与入射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对于到达地面的散射光而言,红光由于波长较长而贡献较小,紫光则由于波长较短而贡献较小,贡献较大的是介于红光和紫光之间的色光。同时,在太阳辐射光谱中,最大辐射能力所对应的波长为0.475mm,即青蓝光,并且人眼最敏感的色光偏向于绿光。因此,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人们所看到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曙暮光的成因: 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地面不能接受到太阳直射光,但太阳光可以投射到高层大气,再以散射光的形式到达地面,使地面具有一定的照度。日出前称为曙光,日落后称为暮光,曙光和暮光统称为曙暮光。
海市蜃楼的成因: 当大气出现强烈的温度梯度,大气密度出现反常分布时,由于大气对光线的显著折射作用,与地面实物相比,人们看到的物象会发生位置、距离、大小、形状上的改变,并出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上下颠倒、左右反向、互相重叠、一物数象等现象,我们将这种奇景幻象称为海市蜃楼。
彩虹的成因: 当平行的太阳光束照射到水滴上,入射光经折射和内反射后,大部分是发散的,向各个方向射出,只有以一定的入射角射入水滴的光束,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内反射后,射出时仍能够保持平行,此时光线的偏转角度约为138°,光强也最大,这一部分光线便形成了虹。
】
第一章 地球大气 第一章 地球大气单元测验
1、 问题:干洁大气成分中,能够促使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成分是 。
选项:
A:氧气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 【二氧化碳】
2、 问题:干洁大气中能够引起平流层增温的气体成分是 。
选项:
A:氧气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 【臭氧】
3、 问题:干洁大气中能够促使有机物质的腐败、燃烧和分解的气体成分是 。
选项:
A:氧气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 【氧气】
4、 问题:考虑到污染物的影响,一日当中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 。
选项:
A:傍晚
B:清晨
C:上午10时后
D:下午3时左右
答案: 【下午3时左右】
5、 问题:一般情况下,一年里大气中水汽含量最少的季节是 。
选项: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冬季】
6、 问题:臭氧层位于 km高度的大气层。
选项:
A:10-50
B:55-60
C:20-30
D:1-10
答案: 【10-50】
7、 问题:下列物质中,对雾霾形成有贡献的是 。
选项:
A:氧气
B:灰尘
C:臭氧
D:二氧化碳
答案: 【灰尘】
8、 问题:地球大气的五个铅直分层中,极光现象发生在 。
选项: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热成层
D:中间层
答案: 【热成层】
9、 问题:对流层的四个亚层中,雾出现在对流层的 。
选项:
A:下层
B:中层
C:上层
D:对流层顶
答案: 【下层】
10、 问题:佛光的色彩排列顺序,从内向外依次为 。
选项:
A:红橙黄绿青蓝紫
B:紫蓝青绿黄橙红
C:橙红黄绿青蓝紫
D:紫绿蓝青黄橙红
答案: 【紫蓝青绿黄橙红】
11、 问题:下列各物质中,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有 。
选项: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水汽
D:气溶胶
答案: 【二氧化碳;
水汽;
气溶胶】
12、 问题:下列叙述中,符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时间分布特征的有 。
选项:
A:白天高于夜间
B:晴天低于阴天
C:工业革命前低于工业革命后
D:冬季高于夏季
答案: 【晴天低于阴天;
工业革命前低于工业革命后;
冬季高于夏季】
13、 问题:大气热力学分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层次有 。
选项: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答案: 【对流层;
中间层】
14、 问题:太阳光线在大气中通过散射而形成的现象有 。
选项:
A:蒙气差
B:蔚蓝天空
C:曙暮光
D:霞光
答案: 【蔚蓝天空;
曙暮光;
霞光】
15、 问题:太阳光线在大气中通过折射而形成的现象有 。
选项:
A:蒙气差
B:华
C:海市蜃楼
D:霞光
答案: 【蒙气差;
海市蜃楼】
16、 问题:25km以下的干洁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氧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7、 问题:干洁大气中能够导致大气温度上升的成分只有臭氧。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